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大学生专利 总在“沉睡”状态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9-19   点击数:

大学三年,杨文韬拿了191本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但到目前为止为何还没有企业找他合作。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专利执法处的陈龙根帮记者解答了这个疑问。

从浙江省这些年的抽查结果看,我省专利的实施率接近70%,在全国能排进前5。但专利实施率的分布并不均衡,企业的专利实施率达到80%~90%,而大专院校的专利实施率只有30%。

究其原因,是专利产生的源泉不一样。企业的专利完全是为了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

大学生则不然,一位知识产权局人士分析,大学生专利转化为成熟的商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他们申请的专利多数来源于书本和生活,市场认可度有限,以外观和实用新型的专利居多,发明创造专利少,这些专利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低,在具体技术规范上有差距,走向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

这就不难解释杨文韬的专利为何实施率为零的问题。他的191项专利均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真正属于发明创造专利的,只有3项。

还有一点是,大学生不懂得吆喝,他们的专利无人知晓,杨文韬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比较低调,昨天采访时,记者发现,他的同学都不知道杨文韬拥有这么多专利。

记者也采访过不少拥有专利的大学生,在见报前,这些专利多数还停留在证书阶段,一经报道,马上就有企业联系他们谈合作。可见,在推广专利上,大学生和企业之间还缺少更多有效的沟通渠道。

大学生搞专利,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大量的专利被闲置,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当然,从鼓励大学生创新发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需要在大学生专利转化上有所作为,不能只关心如何帮大学生把奇思妙想变成证书,更应该帮大学生开拓市场,让他们发明一些能够适应市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