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大学推"人才新政" 基础研究教师享"年薪"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9-19   点击数:

人民网杭州5月10日电 (记者 江南)在浙江大学,“甘坐冷板凳”、潜心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将得到学校“特殊待遇”:享受高于所在学科同类教师平均水平的固定津贴或年薪;6年的支持周期内,无须参加年度考核,期满后由学校组织学术专家进行“同行评估”。最近,浙江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出台“人才新政”,并实施基础性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浙江大学近年来努力建设一支符合“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大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要,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据悉,今后7 年中,浙江大学计划筹措20亿元,用于青年教师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支持本科教育教学。

按照浙江大学实施的基础性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将有400名左右优秀教师受益,占全校教师10%左右。保证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收入高于同类教师收入平均水平,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在前沿领域自由探索。此举旨在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环境,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教学成果。

浙江大学还将支持100个左右“求是创新团队”,面向重点领域、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推动产生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支撑。“求是创新团队”将获得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创新团队成员享受岗位聘任津贴,不低于所在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并结合岗位聘任工作同步增长。

2006年以来,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目标,浙江大学从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保障和人才服务等方面入手,建构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学科特性、注重教育教学、注重教师职业规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并实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按照实际情况实行不同考核评价方式。像教师职称晋升条件中,原来的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被“标志性成果”所替代,改变了沿用多年的教师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