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我省农业生产开局平稳,但由于4-5月遭受H7N9禽流感疫情、7-8月经历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持续45天高温干旱天气,给我省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总体来看,前稳后低,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农业总产值833.5亿元,同比增长2.2%;林业总产值80.5亿元,增长0.6%;牧业总产值382.4亿元,下降2.6%;渔业总产值372.0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增长速度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一、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基本特点

(一)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产量小幅下降

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1879.21万亩,比上年增加1.88万亩,增长0.1%。由于今年秋粮单产水平受高温干旱影响,将比上年有所下降,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小幅下降。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继续下降,药材、花卉苗木、茶叶等效益农业持续稳中有升,甘蔗、蔬菜、棉花、果用瓜播种面积减少。

1.春粮实现“三增”,小麦播种面积持续增长。全省春粮播种面积270.80万亩,比上年增加3.89万亩,增长1.5%;单产236公斤/亩,增长0.9%;总产量63.94万吨,增长2.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13.28万亩,单产为246公斤/亩,总产量27.8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1.3%和2.7%,;大麦播种面积39.05万亩,增长0.9%,总产量9.53万吨,减少3.6%;蚕(豌)豆播种面积43.53万亩,减少2.8%,总产量6.38万吨,增长1.4%;马铃薯播种面积74.04万亩,总产量19.8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5.1%。

2.早稻播种面积止跌回升。早稻播种面积172.67万亩,比上年增加6.65万亩,增长4.0%;单产为415.33公斤/亩,增加12.8公斤/亩,增长3.2%;总产量为71.71万吨,增加4.89万吨,增长7.3%。全省早稻播种面积在前两年连续下降后实现止跌回升,主要原因在于早稻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和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比较效益相对较好刺激了早稻种植的积极性。杭州、绍兴、台州等地积极推广“早稻-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

3.秋粮播种面积小幅下降。全省秋粮播种面积预计为1435.74万亩,比上年减少8.66万亩,下降0.6%。其中,单季晚稻播种面积为889.5万亩,下降1.2%;双季晚稻播种面积为180.92万亩,下降0.9%;玉米、大豆、番薯等秋杂粮播种面积为365.33万亩,增长1.0%。晚稻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是,蔬菜、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的价格比粮价上涨幅度更大,因此,粮田改种经济作物的面积逐年扩大。二是不利气候条件。七月份以来,全省持续高温干旱,导致有些水源条件不是很好的山区,双季晚稻种不下去,改种了玉米、大豆等杂粮,甚至抛荒。

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继续下降。全省油菜籽播种面积239.43万亩,比上年减少8.19万亩,下降3.6%,总产量31.67万吨,减少0.42万吨,下降1.3%。自2009年以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已连续五年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油菜籽难以推广机械化方式,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收购价长期低位徘徊。花生播种面积为27.47万亩,比上年下降1.2%。芝麻播种面积为7.87万亩,下降0.8%。

5.药材、花卉苗木、茶叶等效益农业持续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省药材播种面积47.58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增长1.7%。近几年,我省以扩大产业规模、创建特色品牌为主线,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批以杭州淳安、温州泰顺、丽水景宁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95.17万亩,增加5.69万亩,增长3.0%。花卉苗木近两年来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各地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特别是省政府“四边三化”战略的提出,各地对花卉苗木和盆栽类园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环境始终保持在求大于供的状态,种植效益明显优于种粮和种菜。春茶产量10.02万吨,比上年增加0.12万吨,同比增长1.2%。今年春茶生产期间,气候适宜,水分充足,光照充沛,茶叶品质好于去年,其开采时间也相应提前。受市场预期、人力成本提高等影响,春茶价格小幅升高。根据农业厅反映,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今年夏秋茶叶受灾严重,减产成定局。同时,由于茶树不同程度晒伤,预计明年我省春茶产量、品质都将有所下降。

6.甘蔗、蔬菜、棉花、果用瓜播种面积减少。受持续的高温干旱影响。前三季度,全省甘蔗播种面积15.47万亩,同比减少1.04万亩,下降6. 3%。蔬菜播种面积901.1万亩,减少33.8万亩,下降3.6%,由于气温持续过高,露地栽培蔬菜出现萎蔫、生长停止等现象,出苗率大多不到50%,尤其是高山蔬菜基地受灾最为严重。果用瓜播种面积151.60万亩,同比减少0.51万亩,下降0.3%,持续性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处于果买膨大期的柑桔、黄花梨、猕猴桃等果实发育带来较大影响,造成干瘪、落叶、落果等灾害现象,山地果园、土壤贫瘠果园受灾较重,尚未完全采收水果减产较大,幼龄果园影响较大。棉花播种面积29.23万亩,比上年减少2.14万亩,下降6.8%。棉花播种面积下降主要原是棉花收购价格下降,加之劳动力成本和农资价格持续上升,种棉效益较低。

(二)造林更新快速推进,林业总体平稳向好

1.全面完成绿化造林任务。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绿化造林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以山地造林、平原绿化、“四边”绿化和封山育林为重点,加快绿化造林步伐。据省林业厅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92.59万亩,完成计划任务82.15万亩的112.7%。其中,人工造林44.6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5.75万亩,迹地更新30.38万亩,其它造林1.86万亩。共完成义务植树5860.7万株,同比多植228.7万株。不含宁波市,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26.4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06万亩,均已超额完成今年计划。

2.木材、鲜竹笋产量增加,竹材产量下降。前三季度,全省累计生产木材96.5万立方米,同比增加2.9万立方米,增长3.1%;竹笋累计产量108.6万吨,同比增长8.1%。竹材累计产量10108万根,同比减少686万根,下降6.3%。

(三)畜禽生产下降,价格波动较大

今年以来,我省畜牧业受到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H7N9禽流感疫情、罕见高温干旱天气等影响,生猪和家禽生产下降,价格波动较大。

1.生猪存栏下降,养殖总体盈利。第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1365.0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5.13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6%和4.9%;前三季度累计出栏肉猪1425.13万头,同比下降0.6%。据省畜牧局调查,受猪周期性生产以及3月份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影响,春节后猪价一路下跌,全省待宰活猪均价由1月23日的每公斤17.57元,下跌至4月10日的12.36元,下跌29.6%;5月中旬开始快速上涨,至9月11日的16.33元,比最低点上涨32.1%。1-9月份,全省平均猪粮比为5.76:1,略高于去年同期的5.70:1。今年以来,生猪养殖头均利润约为50元。其中,1-2月份,每出栏1头100公斤的肉猪平均盈利240元;3月-7月中旬为亏损阶段,头均亏损100元左右;7月下旬-9月,每出栏1头100公斤肉猪盈利100元左右。

2.家禽存出栏减幅较大,价格止跌回升。第三季度末,全省家禽存栏为10212.45万只,同比下降10.4%;前三季度累计出栏为15749.52万只,同比下降13.5%。据省畜牧局调查,一季度,全省快速型肉鸡和优质鸡的平均收购价分别为每公斤12.11元和17.26元,只均分别盈利2-4元和2-5元。4月份,受H7N9禽流感疫情严重影响,肉禽销量降至正常水平的5%,价格也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自5月16日,省政府取消人感染H7N9禽流感四级应急响应、5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重启活禽交易市场的通知》后,家禽生产有所恢复,价格逐步回升,全省快速型肉鸡和优质鸡价格上涨至7月份的每公斤11.91元和17.84元。7-9月,全省快速型肉鸡和优质鸡的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1.55元和17.47元,同比分别上涨5.9%和12.2%。

3.牛兔存出栏均减少,羊存出栏增加。第三季度末,全省牛存栏16.93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9%,前三季度累计出栏5.97万头,同比减少2.0%。兔存栏348.71万只,同比减少2.09%,累计出栏383.33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99.92万只,累计出栏76.9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和1.5%。近年来,湖羊养殖效益较好,生产发展迅速。山羊受放牧场地、饲料来源困难、繁殖率低、饲养周期长等因素影响,虽然只均效益较好,但生产仍呈下降趋势。

4.畜禽产品产量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肉类总产量为129.14万吨,同比下降2. 4%。其中,猪肉产量103.18万吨,增长0.7%;牛肉产量0.84万吨,同比持平;羊肉产量1.36万吨,增长2.3%;禽肉产量22.91万吨,减少14.7%;禽蛋产量31.29万吨,下降12.8 %;牛奶产量14.12万吨,下降2.2%。

(四)水产品产量和价格均小幅增长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283.6万吨,同比增长4. 4%。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40.6万吨,同比增长1.1%;海水养殖产量53.9万吨,下降0. 4%;淡水产品产量63.2万吨,增长2.9%;远洋渔业产量25.9万吨,增长50.7%。平均每吨水产品初次销售价格为12183元/吨,同比上涨3.9%。水产品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国内海洋捕捞生产相对于上年较低的基数有所增长,特别是双拖、单拖、拖虾、机流网、帆张网、灯光抄网作业增幅较大。二是国内海洋捕捞转型升级,渔船更新建造推进,作业结构优化和经营模式调整,渔船卫生、安全或节能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国内海洋捕捞业综合效益。三是随着一批新建远洋渔船相继投产,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受惠于国家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今年我省远洋渔船投资增长迅猛,开工新建远洋渔船130余,总投资达31亿元,沿海各级发改、渔业部门积极做好符合更新改造条件的远洋渔船申报受理,推进了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二、高温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今年7月至8月中旬,全省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范围之广、降水之少、蒸发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据水利部门统计,旱情最严重时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达8.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79.4%,其中,特旱面积1.29万平方公里,重旱面积2.42万平方公里。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全省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致使农作物、林业等生产大面积受灾。高温干旱引起的农业受灾几乎波及所有市县的农业生产基地。据水利部门统计,今年旱情最严重时,全省11个市81个县(市、区)受灾,作物受旱面积696万亩,其中,干枯面积57万亩、重旱面积206万亩、轻旱面积433万亩;因旱饮水困难大牲畜11.8万头。据林业部门统计,全省林业生产受灾面积1062.42万亩,死亡面积101.52万亩;全省竹林受灾面积达406万亩,死亡面积23.37万亩;木本油料、花卉苗木及其经济林受灾面积540万亩,死亡面积50.77万亩;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香榧、核桃等品质下降。

三、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农产品安全需引起关注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作为最基础的农产品生产,更是食品安全的源头。目前,不少农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比如茶叶生产中有农药、灰尘、杂质的残留物,生猪疫病死亡还流入食品市场的现象,蔬菜瓜果农药残留、色素添加等等。这些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需引起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

(二)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保护生态环境,走科学发展之路,我省实行“三改一拆”的环境整治行动。“三改一拆”,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提高党委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随着行动的逐步推进,短期内给我省的畜禽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畜禽养殖总量将持续减少。如,台州市未来3年计划将拆除栏舍面积31.3万平方米,其中,猪舍15.48万平方米,减少生猪存栏7.2万头。因此,如何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已迫在眉睫。

(三)国内捕捞运行质量非常脆弱

捕捞渔业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这个产业属性决定了资源状况对捕捞生产效益的基础性作用。在长期高强度的捕捞压力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受资源、能源、环境、时间、空间、劳动力等要素制约,海洋捕捞生产效益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