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全社会电力消费321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403亿千瓦时。全省终端能源消费17694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比重为51.7%,是终端消费的主要能源。2005-2012年,浙江电力增速与GDP增速的走势基本接近,个别年份差异稍大。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以用电量等指标,简要比较浙江与全国及部分主要省市在电力消费与GDP增长关系上的差异。

一、每度电产出GDP的比较
2005-2012年,浙江每千瓦时电力产出GDP(现价)的水平虽略高于全国,但明显低于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且差距呈扩大之势。2012年,浙江每度电产出GDP为10.8元,比2005年增加2.6元,同期全国(10.5元)增加3元,而广东(12.4元)、江苏(11.8元)、山东(13.2元)、北京(20.4元)、上海(14.9元)分别增加3.9、3.3、3.6、8.2和4.9元。2005年,浙江每度电产出GDP为8.2元,仅比广东、江苏低0.2和0.3元,到2012年已经扩大到低1.6和1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从高出0.8元到仅高出0.3元。2005-2012年,浙江、江苏、山东、北京的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的6.5%,江苏、山东、北京的比重分别为9.2%、7.7%、1.8%,广东则从2005年的10.7%下降到9.3%,上海从2005年的3.7%下降到2.7%。虽然地区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不同,不能简单比较,但电力作为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单位电力产出比较还是能够说明,浙江单位电力消费带来的GDP增量要小于上述主要省市,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要较高。
表1 每千瓦时电力产出GDP(元) | |||||||
年份 | 全国 | 浙江 | 广东 | 江苏 | 山东 | 北京 | 上海 |
2005 | 7.4 | 8.2 | 8.4 | 8.5 | 9.6 | 12.2 | 10.0 |
2006 | 7.6 | 8.2 | 8.9 | 8.5 | 9.6 | 13.3 | 10.7 |
2007 | 8.1 | 8.6 | 9.4 | 8.8 | 9.9 | 14.8 | 11.7 |
2008 | 9.1 | 9.2 | 10.5 | 9.9 | 11.3 | 16.1 | 12.4 |
2009 | 9.2 | 9.3 | 10.9 | 10.4 | 11.5 | 16.4 | 13.0 |
2010 | 9.6 | 9.8 | 11.3 | 10.7 | 11.9 | 17.4 | 13.2 |
2011 | 10.1 | 10.4 | 12.1 | 11.5 | 12.5 | 19.8 | 14.3 |
2012 | 10.5 | 10.8 | 12.4 | 11.8 | 13.2 | 20.4 | 14.9 |
二、每度电产出工业增加值的比较
2012年,浙江每度电产出工业增加值为6.4元,比全国(5.5元)高0.9元,但比广东(8.5元)、江苏(6.7元)、山东(7.9元)、北京(11.1元)、上海(9.0元)分别低2.1、0.3、1.5、4.7和2.6元。与2005年相比,浙江每度电产出工业增加值的增量为1.5元,同期全国增量为1.3元,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的增量分别为2.8元、1.4元、1.9元、4.5元、2.5元,除比全国、江苏高0.2元和0.1元,工业能源产出水平差异也很大。
表2 每千瓦时电力产出工业增加值(元) | |||||||
年份 | 全国 | 浙江 | 广东 | 江苏 | 山东 | 北京 | 上海 |
2005 | 4.2 | 4.9 | 5.7 | 5.3 | 6.0 | 6.6 | 6.5 |
2006 | 4.3 | 5.0 | 6.0 | 5.3 | 6.3 | 6.6 | 7.0 |
2007 | 4.5 | 5.3 | 6.3 | 5.4 | 6.4 | 7.2 | 7.3 |
2008 | 5.1 | 5.7 | 7.2 | 6.1 | 7.4 | 7.7 | 7.7 |
2009 | 5.0 | 5.5 | 7.6 | 6.3 | 7.3 | 8.1 | 7.7 |
2000 | 5.2 | 5.8 | 7.7 | 6.3 | 7.4 | 9.0 | 8.3 |
2011 | 5.4 | 6.2 | 8.3 | 6.6 | 7.6 | 10.5 | 8.9 |
2012 | 5.5 | 6.4 | 8.5 | 6.7 | 7.9 | 11.1 | 9.0 |
三、人均电耗的比较
近些年,浙江终端能源消费偏好于清洁的电力,这是好的发展方向,但人均电力消费量相对偏高。2012年,按常住人口计算,浙江省人均电力消费量为5869千瓦小时,从人均电耗绝对量来看,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72千瓦小时),也高于广东(4379千瓦小时)、江苏(5792千瓦小时)、山东(3928千瓦小时)、北京(4278千瓦小时)和上海(5725千瓦小时)。2012年,浙江省人均电耗比2005年(3312千瓦小时)增长77.2%,增速低于全国(91.9%)、江苏(98.3%)和山东(89.3%),高于广东(43.3%)、北京(13.6%)和上海(12.8%)。
表3 人均电耗(千瓦时)
年份 | 全国 | 浙江 | 广东 | 江苏 | 山东 | 北京 | 上海 |
2005年 | 1913 | 3312 | 3056 | 2921 | 2075 | 3764 | 5077 |
2006年 | 2181 | 3795 | 3224 | 3371 | 2449 | 3897 | 5138 |
2007年 | 2482 | 4282 | 3554 | 3839 | 2780 | 4071 | 5325 |
2008年 | 2608 | 4481 | 3587 | 4028 | 2903 | 4002 | 5414 |
2009年 | 2782 | 4713 | 3605 | 4256 | 3114 | 4071 | 5301 |
2010年 | 3135 | 5262 | 3947 | 4929 | 3462 | 4238 | 5743 |
2011年 | 3491 | 5714 | 4200 | 5431 | 3782 | 4129 | 5762 |
2012年 | 3672 | 5869 | 4379 | 5792 | 3928 | 4278 | 5725 |
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析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比,反映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能源消费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弹性系数越小,则说明在产出增长一定的前提下消耗的能源越少;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能源消耗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发展变化与经济结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能源利用效率、管理水平乃至人民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会逐步下降。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在0.5以下。从2005-2012年浙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情况看,除个别年份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水平。2005年,浙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7,低于全国(0.93)0.06个点。2005-2011年,浙江能源消费年增长速度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各年份能源弹性系数呈不稳定的下降趋势。其中,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速剧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0.5。从总体上看,与2005年相比,2011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0.24个点,说明浙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着集约型转变。
表4 2005-2011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地区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全国 | 0.93 | 0.76 | 0.59 | 0.41 | 0.57 | 0.58 | 0.76 |
浙江 | 0.87 | 0.71 | 0.67 | 0.40 | 0.34 | 0.70 | 0.63 |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电力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是反映电力消费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反映电力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弹性系数越小,说明在产出增长一定的前提下消耗的电力越少,电力利用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电力消费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按国外发达国家水平,该系数保持在1.0-1.2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2005年,浙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23,近年来基本与全国水平接近,2012年下降到0.38。由于一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并不能科学反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但从横向比较看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浙江对能源的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对能源供给带来压力。
表5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 | 全国 | 浙江 | 广东 | 江苏 | 山东 | 北京 | 上海 |
2005年 | 1.2 | 1.23 | 0.9 | ||||
2006年 | 1.2 | 1.17 | 0.9 | 1.2 | 1.3 | 0.6 | 0.6 |
2007年 | 1.0 | 1.00 | 0.9 | 1.0 | 1.0 | 0.6 | 0.5 |
2008年 | 0.6 | 0.61 | 1.7 | 0.4 | 0.4 | 0.4 | 0.6 |
2009年 | 0.8 | 0.72 | 1.0 | 0.5 | 0.6 | 0.7 | 0.2 |
2010年 | 1.3 | 1.18 | 1.0 | 1.3 | 1.0 | 0.9 | 1.2 |
2011年 | 1.3 | 1.16 | 0.8 | 1.0 | 0.9 | 0.2 | 0.4 |
2012年 | 0.7 | 0.38 | 0.6 | 0.7 | 0.4 | 0.8 | 0.1 |
从上述比较可看出,浙江能源集约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也更为迫切。2012年,浙江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8%,比重居全国第六位,R&D经费支出722.6亿元,总量规模是江苏的56%;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17.7万件,是江苏的50.8%,广东的90.2%;浙江全部工业增加值率为19.5%,比江苏(21.5%)低2个百分点。有关评比资料显示,2012中国品牌100强名单中浙江仅娃哈哈、纳爱斯、罗蒙3个。“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中浙江也只有8个(娃哈哈、利群、奥康、阿里巴巴、贝因美、报喜鸟、古越龙山、杉杉)。浙江发展需要加快从依靠资源消耗为主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转变,从低层次产业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业为主转变,从粗放经营为主向创新驱动和绿色制造为主转变。
表6 2012年R&D经费和占比情况
指标 | 全国 | 浙江 | 广东 | 江苏 | 山东 | 北京 | 上海 |
R&D经费(亿元) | 10298.0 | 722.60 | 1236.2 | 1287.9 | 1020.3 | 1063.4 | 769.5 |
R&D经费占GDP比重(%) | 5.95 | 2.08 | 2.17 | 2.38 | 2.04 | 5.95 | 3.37 |
比重居全国位次 | 6 | 5 | 4 | 7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