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以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基本方向,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克服“低温阴雨”,台风“海葵”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全省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6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802.6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87.4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387.0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325.5亿元,下降0.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2亿元,增长9.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9.4亿元,增长2.1%。
一、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基本特点
(一)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据2012春、夏、秋三季农作物播种面积季报统计调查数据,2012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697.4万亩,比上年增长1.0%。花卉苗木、甜瓜、草莓等播种面积持续增加;粮食、油料、棉花、甘蔗、烟叶、蔬菜、西瓜等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其中,油料、甘蔗、西瓜的播种面积,近年来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
1.春粮、早稻减产,秋粮播种面积略增,全年粮食稳中略降
(1)春粮因不利气候条件影响稳中有降
今年全省春粮播种面积为266.9万亩,比上年下降2.3%;单产为234公斤/亩,同比下降1.3%;春粮总产量62.5万吨,同比下降3.6%。春粮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减产,主要为今年2月份的连绵阴雨天气,低温寡照天气不利各类作物生长,部分地区田间积水,渍害严重,抑制根系发育,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影响了蚕(豌)豆、马铃薯的种植,生育期较往年推迟,蚕(豌)豆、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3.8%和9.5%。从春粮播种生长的时期来看,天气条件也不利。受去年晚稻特别是双季晚稻收获偏迟的影响,大小麦、油菜籽等冬种作物播种推迟。
(2)早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呈现“三减”态势
今年早稻的播种面积为166.0万亩,比上年减少1.0%;亩产量为402.5公斤,比上年下降1.2%;总产量66.8万吨,比上年的68.3万吨减产2.2%。
今年早稻单产水平比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6月后半月的梅雨期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对早稻抽穗扬花非常不利,6月底出梅后随即出现连续高温天气,一定程度上造成早稻的高温逼熟。
(3)秋粮播种面积小幅上升,晚稻播种面积下降
全省秋粮播种面积为1444.4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双季晚稻播种面积214.8万亩,比上年增长0.2%,单季晚稻播种面积947.7万亩,同比下降1.3%。全省晚稻播种面积为1162.5万亩,比上年减少1.0%。
今年晚稻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今年8月8日台风“海葵”影响,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对我省秋粮生产,尤其是给晚稻造成较大影响。据省农业厅农作局调查数据显示,全省3万多亩单季晚稻稻田被冲毁绝收,6.1万亩单季晚稻没顶淹水3天以上,估计晚稻损失在5万吨左右;二是比较效益产生的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种粮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花卉苗木”现象在浙江比较突出,种稻的收益较低严重影响了粮农的种稻积极性;三是种稻成本不断上升。近年来,虽然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逐年在提高,今年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比上年增加18和12元,按亩产500公斤计算,相当于每亩分别增加了180和120元。而据浙江总队开展的百户种粮大户生产经营调查,今年土地流转费每亩比上年增加150元以上的就有16户,雇用的临时工日工资比上年增加20元以上的占近一半,这些大户的成本支出大于收益增加,一定程度影响种粮积极性。四是部分地区耕地面积占补平衡难以实现质的平衡。
玉米、薯类播种面积增加,豆类面积减少。今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53.15万亩,比上年增长14.5%;薯类播种面积145万亩,增长3.3%,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70.9万亩,下降20.2%,蕃薯播种面积79.1亩,增长15.8%。豆类播种面积181.1万亩,比上年下降3.0%。
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877.3万亩,比上年减少2.1万亩,下降0.1%。
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下降
今年全省油料播种面积为340.2万亩,比上年下降3.4%。主要为油菜籽播种面积下降所致。全省油菜籽播种面积304.5万亩,比去年下降3.5%;单产129.2公斤/亩,下降1.0%;总产量32.1万吨,下降4.5%。全省11个市除衢州和台州市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降幅较大的为嘉兴、湖州两市,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5.0%。油菜籽播种面积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土地流转成本、农资价格及人工费用的上涨,使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更为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粮油作物的积极性;二是比较效益高的花卉苗木、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扩种,以及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葡萄、猕猴桃等水果产品,挤占了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今年全省花生播种面积为27.8万亩,比上年下降2.4%。芝麻播种面积为7.95万亩,下降3.1%。
3.花卉苗木、茶叶等效益农业稳中有升
花卉苗木播种面积持续增长。2012年,全省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87.5万亩,比上年增长4.7%;出售盆栽类园艺6269万盆,比去年增加7.1%。随着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和创建宜居城市步伐的加快,为花卉苗木种植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加之种植效益持续上升,农户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
春茶喜获丰收,夏秋茶增产增收。尽管自今年一季度以来,连续阴雨,气温偏低,推迟了春茶的采摘期,名优茶采摘时间也比往年缩短,但春茶采摘期间天气晴好,茶叶香气、滋味明显好于往年。2012,全省春茶产量为9.9万吨,比上年增长2.2%。据省农业厅经作局对开化、绍兴、新昌等十余个茶叶产区的调查分析,预计今年全省夏秋茶增产增收。
4.棉花、药材、蔬菜、果用瓜、甘蔗等播种面积减少
2012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为31.7万亩,比上年下降2.7%。主要棉产区宁波、嘉兴、绍兴的播种面积分别比去年下降7.8%、7.2%、12.6%。主要原因为:受国际供求关系的影响,全球棉花市场依然延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态势,造成棉价一路走低,种植棉花的经济效益下降,棉农种植的积极性降低。
药材播种面积为46.5万亩,下降1.8%。受市场价格及种植成本的影响,我省药材种植面积呈现小幅度下降。蔬菜播种面积为902万亩,与上年相比下降3.7%。
今年全省果用瓜播种面积为153.1万亩,比上年减少3.7%。其中:西瓜播种面积116.5万亩,减少7.3%;甘蔗播种面积为16.5万亩,比上年减少3.1%;甜瓜播种面积14.7万亩,增长5.2%;草莓播种面积7.3万亩,增长21.4%。
西瓜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受今年一季度的低温阴雨寡照,使得瓜苗烂苗多,影响瓜类的种植。另外种植西瓜的土地需要每年轮作,受耕地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今年夏季西瓜减幅较大;二是受台风“海葵”的影响,暴雨造成瓜田内涝,排水不畅,西瓜腐烂变质给瓜农造成较大损失。
(二)造林更新面积超计划完成
全面完成全年绿化造林计划。据省林业厅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完成造林更新99.1万亩,完成计划85.9万亩的115.5%,其中:荒山荒地造林20.4万亩,平原造林29.4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10.7万亩,迹地更新33.8万亩,其他造林4.8万亩。全省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45.3万亩,是年度计划310万亩的79.1%。全省参加义务植树2160人次,完成植树6450万株。
(三)畜禽生产保持稳定,产品价格探底反弹
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存栏增加,出栏略有下降,8月以来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家禽存栏减少,但出栏增加;牛存栏减少,出栏增加;羊存、出栏同比下降。
生猪存栏增加,出栏略有下降,当前饲养略有盈利。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为1416.5万头,同比增长2.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为131.6万头,增长1.2%;前三季度生猪出栏为1434.4万头,同比下降0.2%;猪肉产量为102.4万吨,同比增长2.2%。猪肉产量增幅高于出栏增幅的主要原因是出栏生猪头重的增加。据省农业厅畜牧局监测调查,第1—3季度的出栏生猪当季头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2.3%和2.9%。
牛存栏下降出栏增加,羊存、出栏同比下降。三季度末,全省牛存栏预计为17.8万头,同比下降7.5%;前三季度出栏预计为6.1万头,增长7.2%;牛肉产量预计为0.84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预计为14.4万吨,下降2.8%。三季度末,全省羊存栏预计为98.3万只,同比下降2.4%;前三季度出栏预计为75.9万只,下降4.9%;羊肉产量预计为1.3万吨,下降7.0%。
兔饲养量继续增长。自2011年以来,兔产品价格持续高位,兔饲养量持续增长,导致二季度獭兔皮价格下跌,养殖亏损,不少养殖户加快出栏,兔总存栏有所减少。三季度末,全省兔存栏356.2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6.6%;出栏382.5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9.4%。
畜禽产品产量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全省肉类总产量为132.3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猪肉产量102.4万吨,增长2.2%,牛肉产量为0.84万吨,增长1.2%。三季度末,全省家禽存栏为11398.7万只,同比下降10.8%,其中蛋禽存栏为4963.9万只,下降12.5%;前三季度出栏为18217.4万只,增长5.0%;禽肉产量为26.9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为35.9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为14.4万吨,减少2.8%。
今年上半年春茧产量为3.39万吨,同比下降2.1%,春茧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收购价大幅下跌。春茧收购价的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蚕农饲养夏秋期蚕种的积极性,夏秋蚕饲养下降幅度较大,预计全年蚕茧产量会低于去年。
(四)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271.7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56.2万吨,同比减少2%。海水养殖产量54.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4%,淡水产品产量6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7%。
二、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粮食生产政策效应减弱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扶持力度,增加补贴金额,改善生产条件,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粮食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特别是农资、租金、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升,造成粮食生产的收益每亩只有200-300元之间,比较效益偏低,直接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使国家的政策补贴效应减弱。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虽比去年期回落6.3个百分点,但累计涨幅仍达到4.6%。与此同时,农业雇工工资大幅度上涨。据对部分种粮大户的走访了解,今年的人工工资长期工为70—80元/天,治虫工为120元/天,同比增长16%—20%。
(二)海洋捕捞发展面临挑战,水产养殖抗风险能力低
近海捕捞由于受到渔业资源衰退的影响,高效益经济鱼类的捕捞量急剧下降,加上柴油价格与人工报酬不断上涨,导致海洋捕捞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我省远洋渔业以单一的鱿钓为主,受欧盟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今年以来,鱿鱼出口出现疲软,加之近年来盲目新增鱿钓船,造成鱿鱼量多价跌,随着造船贷款、人工成本、停泊费用等的增加,远洋渔业的效益下降,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台风“海葵”对我省水产养殖,特别是海水养殖造成重大损失,其中台州、宁波等地的海水育苗场损失最为严重。台风带来的强降水造成育苗池里的海水盐度急剧下降,苗种无法适应,造成大量死亡。水产养殖抵御风险能力较低在此次台风灾害中凸显出来。完善灾害预警和救援机制,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保险制度,加强水产养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
目前,生猪养殖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
1.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随着粮食价格的不断增长,饲料成本越来越高。加上人员工资、疫病防控成本进一步提高,增加了生猪养殖成本。目前,饲料价格仍持续走高。
2.市场行情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国家虽然对生猪等实行了生产调控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场稳定性。但生猪价格始终摆脱不了周期性大涨大落的恶性循环,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养猪跟炒股一样赌运气。特别是散养户,产销分离导致养殖的盲目性、跟风性很强,在成本控制、疫情防控、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与规模化养殖有着很大差距。
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损害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了遏制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保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国家出台了对能繁殖母猪补贴和生猪收储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很乐观。2009年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出台后,养殖户盲目扩张,能繁殖母猪数量急剧上升,生猪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造成生猪市场供大于求。2010年生猪出售价格出现了探底,养殖户纷纷亏损缩减规模,2011年生猪价格大涨,但因为饲料成本及劳动力成本的高涨,养殖效益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