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市场持续低迷、外需不振,浙江按照“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提振信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省经济触底企稳,呈“稳中有进”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百分点。但是,全省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较为困难时期,经济增速的放缓,人们担心就业会受到拖累。为了解当前企业用工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并结合浙江实际,省统计局分别在8、9月先后两次开展了企业用工情况快速调查,取得了一些丰富翔实的资料。现根据调查结果做一简要分析。
一、我省开展企业用工调查的基本情况
8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署,在部分省(市)开展企业用工情况快速调查,调查范围主要为使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浙江省抽取了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等5个市的100多家企业参与调查。9月,为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够反映我省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采用了更为科学的分层抽样方法,在8月调查的基础上扩大了调查样本,调查样本覆盖到全省所有11个市的90个县(市、区),最终收到有效上报企业601家单位,其中,制造业572家,批发和零售业10家,住宿和餐饮业7家,建筑业4家,金融业3家,房地产业2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家,采矿业1家;大中型企业156家,小微企业445家;私营企业355家,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125家,股份企业111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0家。
二、企业用工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1.企业用工减少情况继续存在,但近期出现小幅回升。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的企业用工8月末比去年年底减少了8.6%。从今年各季度情况看,企业用工减少主要集中在二季度,6月末比3月末减少了6.1%,降幅比一季度高3.2个百分点。7月份起企业用工降幅逐步收窄,到8月份出现小幅回升,8月末比6月末的用工增加了0.2%。这表明,随着全省经济触底企稳,以及鼓励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的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全省就业形势有所趋稳。
2.建筑、冶金、造船等行业的用工缩减较多,但部分与日常生活相关度高的消费品行业用工有所回升。从8月调查数据看,与去年年底相比,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船舶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用工降幅位居前列,分别减少了47.8%、33.6%、31.2%、29.5%和25.7%。同时,由于证券市场指数的持续走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收紧,使得资本市场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相关服务性行业的用工也大幅减少,降幅均在15%以上。与6月末相比,部分行业的用工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尤其是家具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医药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皮革制品等与日常生活相关度高的消费品行业呈现较为明显的回升迹象。
3.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仍然较弱,大中型企业用工趋向回暖。去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部分企业订单数量不足,总体用工需求减弱,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其中作为吸纳劳动力主要渠道的小微企业的用工减弱更为明显。从8月调查数据看,全部调查企业用工比去年年底减少8.6%,其中大中型企业用工只减少5.0%,而小微企业用工减少15.1%,小微企业比全部调查企业的降幅高6.5个百分点,比中大中型企业降幅高10.1个百分点。相对于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不但用工降幅相对较为平缓,而且用工回暖的速度也较快。与6月末相比,8月末大中型企业的用工回升了2.1%,但小微企业仍处于下降趋势(-3.3%)。
4.企业用工减少很大程度体现在外来劳动力的回流,省外农民工减少明显。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或受经营困难影响,低技能、低文化程度的员工往往是企业减员的首要考虑对象。与此同时,产业梯度转移的持续推进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能够找到待遇不低的就业机会增多,不低的薪资和照顾家庭的需求,使得不少省外农民工主动回流家乡,就近就业。因此,经济下行给我省就业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企业用工的减少,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来劳动力的回流。从调查数据看,与3月末相比,调查企业8月末省外农民工减少了11.4%,省外农民工的减少人数占全部调查企业用工减少人数的86.1%。对于已经返回家乡的农民工,由于失业率计算公式[1]的自身缺陷,难以在失业率中得到体现。这也是去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速趋缓,而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态势的原因之一。
5.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外贸出口订单减少是企业用工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省逐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大节能和环境保护力度,许多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关停或外迁。同时,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不少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甚至整个企业搬迁到中西部地区,或者选择改进工艺,购置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尤其是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另外,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部分企业订单减少,企业生产任务不足处于观望状态,总体用工需求减弱。调查数据显示,对于用工减少的原因,分别有46.6%和30.4%的企业选择了“生产任务不足”和“其他”,而选择“其他”的企业绝大部分是由于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的原因使得企业关停、外迁或减员。
6.缺工情况有所缓解,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提高。在企业用工减少的同时,不少企业仍然存在结构性用工紧缺,但缺工情况明显缓解。调查显示,分别有10.3%、21.2%的企业存在常年缺工或季节性缺工,这与前几年企业普遍招工难的情况有较大的变化。其中,虽然仍有近六成的企业需要招收普工,但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存在较大的需求,分别占缺工类型的48.8%和22.6%。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会进一步加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将会更加突出。
7.四季度企业用工依然谨慎。国际经济仍不景气,尤其欧洲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市场也未现明显转暖迹象,使得部分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不足,观望情绪浓厚。同时,部分行业因人工成本上升过快挤压经营空间,促使企业以资本替代人工,对用工需求减弱,未来企业用工仍趋谨慎。调查数据显示,四季度预计用工有增加的企业不到40%(39.9%),持续减少和不增不减的分别占10.3%和49.8%。
三、政策建议
就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全面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就业工作,努力推进全省就业形势稳定发展。
1.以企业稳定发展,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就业为本,企业为基。在经济形势困难的时期,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和推进企业稳定发展,从而带动就业的增长。要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和产业倾斜,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2.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既是保增长、促发展内在需求,也是拓展就业空间的必然选择。要加快实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推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要稳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促进就业稳定发展。
3.以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增长。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许多企业逐步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由于我省块状经济的特点,同一区域的很多企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劳动力的流动性较高,外来劳动力更是如此,使得许多企业存在“免费搭车”的心理,不愿在工人的技能培训上过多投入。因此,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鼓励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劳动力自主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失业率=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00,已离开的失业人口不能纳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