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为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工业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五年间,我省工业领域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又积极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工业经济在危机与挑战中跨上新台阶。200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承继前几年增长态势保持快速增长,增速高达17.9%。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全省工业增长速度急剧下降,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下滑至2008年的10.1%和2009年的6.2%。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果断决策、积极应对,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对推进全省工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迅速改变了工业生产不断下滑的不利局面。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速回升至16.2%,2011年继续保持10.9%较快增速平稳增长。经过五年的努力,我省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我省工业增加值14535亿元,是2006年的1.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9%;占GDP的比重为45.4%,比2006年下降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565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232亿元,2010年首破万亿大关,到2011年进一步增加到108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2%。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1年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发电量达到2716亿千瓦小时,比2006年增长63.5%;原油加工量3138万吨,增长71.4%;生铁1002吨,增长3.3倍;粗钢1330万吨,增长1.9倍;钢材3135万吨,增长1.7倍;汽车34万辆,增长0.9倍。
二、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
通过改善管理和经营方式,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6年的2712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3071亿元,年均增长16.5%;利润从2006年的132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080亿元,年均增长20.1%。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9300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8.8%,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上10亿元企业693户,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7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上100亿元企业27户,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1%。企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工资水平普遍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从2006年的1.7万元/年增加到2011年3.4万元/年,年均增长13.9%。
三、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我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围绕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设,运用宏观调控形势下的倒逼机制,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结构变动总体呈现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趋势。与2006年相比,2011年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上升幅度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上升2.4个百分点,下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都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重工业行业;比重下降幅度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下降1.4个百分点,下同)、纺织业(1.2)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2),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轻工业行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按可比价计算,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3.6%,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1.9和1.4个百分点。2010年,在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我省各占37家和67家,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一位。
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我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时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争做科技创新型强省,工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2007-2011年,在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仅2009年略高于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1.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9个百分点。2011年,我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8%,比2006年降低0.9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7-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7.8%、7.4%、5.9%、6.7%和3.8%。工业创新驱动力增强。2011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为960亿元,比2006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长18.7%,R&D经费投入相当于GDP的比例由2006年的1.43%提高到1.92%。创新成果逐步体现。2007-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8.7%,比工业总产值高10.6个百分点。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2253亿元,是2006年的3倍多;新产品产值率为22.0%,比2006年大幅提高8.6个百分点。
五、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得到稳固
在宏观调控措施和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我省工业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有所增强,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增强。一是工业增长由外需拉动型向内、外需拉动型并重转变。2007-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国内销售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3.9%、75.6%、78.9%、79.2%和79.9%,工业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逐步减弱。二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为了积极引导和推动我省中小微企业从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法规条例,优化中小微企业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对推动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增加值87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4%。2007-2011年,中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比大型企业快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