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既从总体上解决了“有书读”问题,又在解决“读好书”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育普及化水平显著提高
全省教育事业实现并巩固了两大历史性跨越。一是全面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的跨越。2011年,全省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7.6%,比2006年提高2.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2%,比2006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学前教育入学率95.4%,比2006年提高8.4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为98.2%,比2006年提高4.2个百分点,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3.2%,比2006年提高3个百分点。2007-2011年,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保持了大体相当的合理结构比例。二是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并已接近跨入普及化阶段。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研究生分别为90.75和5.18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长26.1 %和91.1%。高等教育布局趋于合理,形成了全省设区市“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等学校设置格局。
二、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
教育资源配置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差距不断缩小。特殊教育、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得到加强。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进学习成绩后20%学生帮扶计划。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学生资助面职业教育达100%,高等教育13%,普通高中4%,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或辍学的要求。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国有民办”学校的清理整顿;实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办法,规范高校转学行为,严格高考中考加分政策管理,办学行为不断规范。2011年,新开工建设50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7亿元。
三、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
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到小学450元、初中650元。积极推进校安工程,新增竣工校舍面积44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7亿元。2007-2011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4659亿元,其中财政性经费3154亿元。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村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工程、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对口支援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两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基础能力全面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1.2亿平方米,仪器设备值236.64亿元,图书2.83亿册,分别比2006年增长16.8%、73.9%、28.5%。
四、教师素质继续提升
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领雁工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改造农村教师集体宿舍,设立“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实施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等,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2011年,全省共有104个教师培训机构,开发了2877个培训项目,39.8万人次教师参加了自主选择培训,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师互聘工作,扩大优质师资的共享。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5.2%,比2006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做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2011年,普通高校硕士以上学位、正高职称教师比例分别占到68.5%、13%,分别比2006年提高20.9和3.2个百分点。2011年,新入选国家“**计划”19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5人,省属高校入选国家“**计划”数居各省(市、区)之首。新引进省特聘教授14人,有3个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43个团队入选省重点创新团队。公派116名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五、教育改革和开放不断深化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率先在职业教育进行了以“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改革。建立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视等制度,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改革。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新课改高考改革实现了与普通高中课改的平稳对接,学生的选择权明显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医疗卫生专业定向招生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考招生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主要按学生数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超过50%以上。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来全省接受留学生2.2万余人,2011年高校在校留学生超过1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35%。温州肯恩大学获准筹办。新增设2所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举办了5个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办3所海外孔子学院。结对国外中小学校200所。
六、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各类学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不断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07-2011年,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数7296项,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45亿元。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建立产学研联盟工作站,组织高校以多种方式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2011年,围绕贯彻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加强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对需求旺、就业好的涉海类专业招生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建立了部省支持浙江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合作机制。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获批3个博士学位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项目。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职工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200万人次。全面启动实施成年居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和创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