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经测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231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幅与去年相比回落2.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幅0.2个百分点。与2006年相比,2011年生产总值比2006年增长67.7%,年均增长10.9%,增速比“2002-2006”时期有所放缓。从绝对量看,我省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6.9%,继续列广东、江苏、山东之后居全国第四位。2011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9249元,比上年增长7.1%,列天津、上海、北京、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五位,与2006年相比,人均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4.7%,年均增长9.1%。

近几年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面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部署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着力稳增长、抓转型。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明显,第一、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按2005年价格计算,2007-2011年,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1.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6.6%。与“2002-2006”时期比较,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7.2个百分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

分行业看,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555.5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180.23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9:51.2:43.9。2011年与2006年相比,三次产业的结构呈不断优化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占GDP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占GDP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占GDP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仍是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4683.03亿元,占全省GDP的45.4%,虽然与2006年相比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占比最大的行业。而且,工业内部结构正在不断优化,重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重工业比重为6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23.9%,比重比2006年均有所提高。

2.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加快,增幅超越第二产业,浙江经济逐步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调结构促发展”总体思路的深入实施,为我省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传统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近几年来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省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288.5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2%,2007-2011年年均增幅为12.6%,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为最高。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比重明显上升,由2006年占GDP比重5.8%上升到2011年的8.4%,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是五年来所有国民经济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省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高于江苏和山东。房地产业也是五年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近二年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11年,全省房地产业增加值1677.13亿元,比上年下降5.9%,但与2006年相比,其占GDP比重仍提高0.1个百分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011年,全省营利性服务业创造增加值195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GDP比重与2006年持平;非营利性服务业创造增加值269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占GDP比重比2006年上升1个百分点。与2006年相比,我省交通业的发展速度平稳,五年间年平均增速为10.1%,低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占GDP的比重与2006年相比有所下降。

二、消费与投资是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净出口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2007-2011年,浙江累计使用的123247.93亿元GDP主要用于消费和投资。其中,最终消费支出57121.65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6290.04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9836.24亿元,三者比例关系为46.3∶45.7∶8.0,消费支出略高于资本总额。与2002-2006时期相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比重有所上升,消费和资本形成占比有所下降。

从消费和投资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来看,2007-2011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52.6%,拉动5.8个百分点;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42.8%,拉动4.6百分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4.6%,拉动0.5个百分点。与2002-2006年时期相比,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拉动率分别下降了1.0和1.3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率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又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2007-2008年属于以净出口拉动为主,这一时期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率达到23.2%,而同一时期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率仅为42.6%和34.1%;2009-2011年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消费、投资又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角,对GDP增长的拉动率分别达到58.2%和48.4%,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则是负拉动的,拉动率为-6.6%。

虽然消费支出是2007-2010年间拉动经济的第一动力,但从全国范围看,我省的消费率仍然偏低。2010年我省45.7%的消费率,仅列全国第18位,与全国47.4%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1.7个百分点。比上海(54.9%)、广东(46.7%)分别低9.2和1个百分点。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差更远。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均在80%左右。

在最终消费中,由于政府消费较稳定,而且近年来国家屡次出台控制政府消费的措施,因此,政府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要低于居民消费。2007-2011年,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42.9%,政府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9.7%,与2002-2006年间相比,分别下降3和4个百分点。而在居民消费需求中,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又明显高于农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