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稳发展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11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政策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省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总体发展平稳,较好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亿元市场基本情况

2011年底,全省共有亿元市场731家,比上年增加36家,年末营业面积28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7%,年末出租摊位43万个,比上年增长7.7%,实现成交额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幅比上年回落7.2个百分点,亿元市场商品成交额相当于全省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43.2%。

1.市场改造提升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各地致力于对亿元市场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作,亿元市场营业面积不断增加。至2011年末,平均每个市场营业面积达到3.94万平方米,每个摊位66.7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0.33万平方米和4.1平方米。2011年,全省731家亿元市场中常年营业市场726家,季节性营业的市场只有5家,常年营业的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占市场总数的99.3%;常年营业市场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占全部的比重均达99%以上,显示出我省亿元市场稳定性非常好,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旺盛,一年四季营业,直接促使亿元市场数量持续扩大,成交额稳定增长。

2.市场经营条件不断改善。全省市场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亿元市场中71个为露天式市场,仅占9.7%,90%以上为封闭式市场,其成交额达9344.6亿元,占71.3%,营业面积达2192.6万平方米,占76.1%。我省亿元市场中以批发经营为主,为386家,占52.8%。在出租摊位中,从事批发经营30.1万个,占69.7%;零售经营13.1万个。在营业面积中,批发市场2197.1万平方米,占76.3%;零售市场684.2万平方米。在成交额中,批发市场交易额10957.2亿元,占83.6%,零售市场交易额2143.2亿元,仅占16.4%。

3.专业市场占主导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亿元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2011年,全省731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230个,占31%,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170个,工业品综合市场31个。专业市场达501个,占69%,其中粮油、肉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专业市场最多,达122个,占全部专业市场总数的24%;金属材料、建材木材、机械设备和化工材料制品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位居其次,有109个,占全部专业市场总数的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61%、68%和78%。在12类专业市场中,以下7类市场个数相对较为集中,依次为农产品市场122个,生产资料市场109个,家具五金装修材料市场83个,纺织服装鞋帽市场64个,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市场45个,电器通讯器材电子设备市场25个,食品饮料及烟酒市场19个。花鸟鱼虫市场3个,占比仅为0.6%。

4.市场集聚发展势头明显。从市场成交额看,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335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45.8%,实现成交额12188.6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93.0%。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104家,占全部亿元市场总数的14.2%;10-5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79家,占全部亿元市场总数的24.5%;5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0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2家。2011年,全省成交额排名前十位的市场分别为:中国义乌小商品城、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余姚市中国塑料城、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杭州运河钢材市场、浙江新世纪金属材料现货市场、杭州城北金属材料市场、萧山商业城和绍兴越州轻纺工贸园区。这十大市场实现总成交额3624.2亿元,与上年排名前十位的市场相比,成交额增加377亿元,增长11.6%,占全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比重为27.7%,显示出浙江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5.市场呈现区域差异化发展。从市场地区分布看,市场个数居全省前四位为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和温州市,分别为172个、131个、97个和74个,占比分别为23.5%、17.9%、13.3%和10.1%;市场成交额居全省前四位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和金华市,分别为3664.6亿元、2166亿元、1957亿元和1564.9亿元,占比分别为28%、16.5%、14.9%和11.9%;衢州市、舟山市和丽水市无论是市场个数还是市场成交额均居全省后三位,三市亿元市场个数为49个,仅占全省总数的6.7%,市场总成交额为534.9亿元,仅占全省总成交额的4.1%。

表1 2011年全省各市亿元市场分布情况表

地区

市场个数

成交总额

数量(个)

占全省比重(%)

金额(亿元)

占全省比重(%)

合 计

731

100

13100.5

100

杭州市

172

23.5

3664.6

28.0

宁波市

131

17.9

2166.0

16.5

温州市

74

10.1

761.4

5.8

嘉兴市

59

8.1

1130.3

8.6

湖州市

45

6.2

587.8

4.5

绍兴市

50

6.8

1957.0

14.9

金华市

54

7.4

1564.9

12.0

衢州市

22

3.0

241.4

1.8

舟山市

11

1.5

153.6

1.2

台州市

97

13.3

733.6

5.6

丽水市

16

2.2

139.9

1.1

二、亿元市场商品交易的主要特点

从亿元市场商品分类销售看,2011年,全省亿元市场25类商品销售中,成交额增长的有18类,有7类商品成交额出现下降,成交额出现下降的商品分类比上年有所增加。主要的商品分类销售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交易额最大。亿元市场中,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比重最高,其成交额为2984.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达22.8%;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比重居第二位,成交额为2765.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1.1%。虽然近两年来消费价格指数较高,通胀压力加大,但作为刚性消费品的食品类和服装类,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服装、鞋帽类成交额比上年增长28.3%,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比上年增长13.6%。

2.家电、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实施三年到2011年底结束,加上各家电巨头的促销措施,提升了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对家电市场销售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全年全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出租摊位比上年增加274个,增长7.4%,实现成交额60.8亿元,增长22.9%,超过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增速9.9个百分点。另外,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实现成交额534.1亿元,增长18.5%。

3.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商品销售继续稳步增长。从全省亿元市场25类商品销售成交额排名看,金属材料类商品销售比重排在第三位,其成交额为2570.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达19.6%,比上年增长24.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成交额为273.6亿元,增长16.5%;煤炭及制品类商品成交额为141.4亿元,增长33.1%;这三类商品销售成交额增长速度均高于全部亿元市场商品成交额的增长速度。

4.汽车类销售增幅明显回落。汽车消费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增长以后,2011年回归到平稳增长阶段。全年汽车类市场摊位数为6504个,比上年增长7.7%,商品成交额为847.0亿元,增长13.1%,比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占总成交额的比重为6.5%,与上年持平。

5.享受与发展型商品消费平稳增长。随着经济的稳定较快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个人享受、发展及服务性消费进入较快增长阶段。2011年,金银珠宝类商品成交额为61.4亿元,增长16.4%;儿童玩具类商品成交额为34.8亿元,增长15.2%;体育娱乐用品及书报杂志类商品成交额为24.1亿元,增长4.8%。

三、发展亿元市场的几点思考

1.充分认识商品交易市场的作用。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主要业态形式,在社会商品流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证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对于活跃商品流通、扩大就业、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律的研究,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来抓。同时,要加强对低层次、粗放型市场的引导,帮助其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扩大市场的辐射能力,让市场大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强省。

2.科学规划布局和培育大型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已涌现出一批规模大、辐射强、功能全的大型市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全国的商品集散地和企业供货基地,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全省市场分布看,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市场密集,成交量大,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则亿元市场相对较少、成交量小。为此,有关部门应从全局出发,在认真研究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全省各地区亿元市场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和指导,逐渐构筑功能齐备、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提升我省亿元市场的吸纳、辐射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努力改善市场发展环境和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市场档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继续改善亿元市场设施和配套等硬件,特别是要有效改善目前占全部市场个数近10%的71个露天市场,努力增强市场内服务机构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和软件实力。通过相应措施,切实解决目前占全部摊位数10.2%,4.9万个摊位没有出租的状况,充分发挥现有市场作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建议大市场加大与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零售银行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商铺抵押、商位使用权权利质押等方式的融资,盘活市场、摊位资产,增强商户的融资能力,进而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