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三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全省农村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

一、农林牧渔各业稳步增长

201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比2006年增长16.3%,以年均3.1%的增速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农业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林业134亿元,增长2.8%;牧业546亿元,增长1.5%;渔业656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46.7亿元,增长6.5%。与2006年比,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13.6%、11.0%、12.4%、23.7%,年均增速分别为2.6%、2.1%、2.4%、4.4%。201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3.6%,比2006年增长17.3%,年均增长3.2%。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五年来,我省积极采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种粮补贴等各项政策和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201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4.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7%,总产量781.6万吨,增长1.4%,与2006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主要经济作物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增长。2006年以来,全省油菜籽、棉花、蔬菜、药材、花卉苗木以及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全省油菜籽播种面积为171.6千公顷,总产量33.6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11.8%和11.7%,年均增长2.2%和2.2%。棉花播种面积从2006年的18.1千公顷,增加到2011年的21.7千公顷,产量从2006年的2.4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3.2万吨。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为624.5千公顷,比2006年下降3.6%;总产量为1815.6万吨,比2006年增长5.8%。2006年以来,花卉苗木生产受益于各地城镇建设和农村绿化工程及上海世博会,产销两旺,2011年,全省花卉苗木面积为119.3千公顷,比2006年增长17.0%,年均增长3.3%;盆栽类园艺6937.9万盆,比2006年增长159.3%,年均增长21%。茶叶总产量为16.97万吨,比2006年增长11.4%,年均增长2.2%。水果总产量为712.4万吨,比2006年增长10.6%,年均增长2.0%。药材播种面积为31.6千公顷,总产量为13.6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21.5%、36.3%,年均增长4.0%和6.4%。主要林产品逐年增产。2006年以来,油茶籽、山核桃、板栗、白果、香榧等主要林产品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省油茶籽、山核桃、板栗、白果、香榧产量分别为4.9万吨、2.0万吨、7.2万吨、0.2万吨、0.2万吨,五年年均分别增长5.0%、7.7%、3.0%、1.9%和3.2%。

2006年以来,虽然受到甲型H1N1流感、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但畜禽生产形势总体向好。2011年,全省生猪存栏128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9万头,累计出栏肉猪1930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7%、11.8%和0.4%;家禽存栏为12416万羽,增长4.4%;家禽出栏24318万羽,下降8.7%;肉类总产量为176万吨,比上年增长0.4%。

渔业生产稳步上升。2011年,全省渔业产量515.8万吨,比上年增长7.9%,比2006年增长18.9%,年均增长3.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26.5万吨,比上年增长9.3%;海水养殖产量84.5万吨,增长2.3%;淡水渔业产量104.8万吨,增长8.4%。

农林牧渔服务业加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林牧渔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全省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2006年增长51.8%,年均增长8.7%,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农业行业。

二、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06年以来,全省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证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自从201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两区”建设以来,全省各地切实把“两区”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载体,至2011年,全省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09个,面积123.1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98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684个,已有15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7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考核认定。

农业科技进步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全面完成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技推广示范县创建,组织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抓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实施。至2011年底,全省共聘任责任农技人员18262名,其中,县农技推广首席专家948名,县农技指导员5139名,乡镇责任农技员12175名。完成农广校招生5000多名,落实阳光工程培训学员3.87万名,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7万名。开展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组织实施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

农业信息化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面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工作。围绕农产品产销对接,以农民信箱为主要载体,开展 “每日一助”服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活动。促进农民信箱系统注册用户规范发展。注重优化发展农民信箱系统注册用户,现系统已拥有实名注册用户248万户。不断深化万村联网工程,2011年末,全省已建立乡镇、行政村和各类农业主体网站37304个,其中行政村网站25785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9%。

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3万个,比上年增长12.2%,比2006年的1.1万个翻了一番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71家,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625.4万户。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823家,入社农户88.2万户,带动非社员农户399.6万户,两者合计占家庭承包总农户数的52.4%。累计流转总面积达到778.0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40%,比上年的36.4%提高3.6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作业面积3842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比2006年(47.6%)提高17.2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阶段。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5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比2006年(2293万千瓦)增长10.9%,年均以2.1%的速度稳步增长。新型高效农机装备逐步取代低效高能耗老旧装备,农业机械存量结构更趋优化。2011年,新增高效插秧机1757台,累计已达7606台,推广水稻机插面积226.51万亩,比上年增长18.7%,是2006年(4.76万亩)的46.6倍;新增粮食烘干机械721台(套),累计已达2076台(套),是2006年(236台)的8.8倍;粮食烘干能力已达145.3万吨,机械烘干粮食108.17万吨,比上年增长69%;新增油菜收获机械218台,油菜机收从2006年的空白增加到20.4万亩。2011年,新增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维修中心等农机化服务中心327个,农机化服务中心总数已达996个。

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省继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民生水平,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推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着力提高农村民生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2010年,浙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8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18个评价指标中,已有13个指标达到并超越了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障等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加快推进。2011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26亿元,228个乡镇开展了整乡整镇整治建设,完成环境整治村3100个,累计80%以上行政村得到整治,86%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完善中心镇、中心村布局,推进200个中心镇、27个小城市和823个中心村培育建设,促进农民建房和农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目前占行政村总数12%的中心村已居住28%的农村人口。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41.4万户。

农村民生改善工程稳步推进。2011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全省平均标准达到379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全面建立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所有市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年2500元以上。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普通高中布局,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97.6%。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开展农村“种文化”、“送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乡镇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联网公路、电站电网、通讯信息、供销流通等设施建设,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5%,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