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第十一届图书馆征文优秀作品展>—— 一等奖 《鸿楼》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9-19   点击数:

商务英语143刘瑶意

素来觉得自己是个会读书的人,却不想自己只是个看书的人,连会,都谈不上。

曾为了那晴雯撕扇之事挥笔怒笑畅谈,这丫头,忒不知天高地厚了;曾为了那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婉转应对,而嘻哈嘲弄,这下里巴人,果真上不了台面;曾为了宝钗偷听墙角却将恶名推给颦儿而觉她虚伪名利有心机,抖抖索索唾弃了不止一番。

却不想,再见晴雯,却是只想落笔吐情操:撕扇,撕的却是你们这些子人的伪善。见多了生活中戴着面具生活的人类,彼此间交流似隔着千万个王夫人,连说话都要思虑万千。现在的人,似乎连发火也只能含着语调软绵绵的吐槽。怕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怕那跳出来无理取闹的人突然说一句我爸是李刚我妈是赵刚,怕自己爆露出来狰狞的表情与森森的牙齿。 唯有晴雯,唇角一勾,两腮浮出个笑窝,只听呲呲几声,扇子便成了几节。贝齿扣住了唇,却是那银铃般的笑溢出了银贝般的牙。

常言道:扇者,善也。却曾听红楼研者这样说过红楼之扇, 宝钗以扇扑蝶,遇滴翠亭内小红,坠儿相私相商,小红素是个谨慎的人,四处查看,为保自己,宝钗竟嫁祸黛玉,此不善也;靛儿丫头向宝钗找扇子,宝钗狡黠,“机带双敲”,明讽靛儿暗讽宝黛,可怜靛儿,只是个丫头儿,却不幸成了宝钗的“垫儿”,此不善也;贾赦看上石呆子珍藏的扇子,竟串通贾雨村,随意便抄没了石呆子一家,把扇子抄来送给贾赦,贾琏反谏父亲,反遭父亲毒打,此为不善也。故而,扇非善也,乃是伪善!故此,晴雯撕扇似乎带上了不一样的色彩,晴雯撕扇,撕的却是伪善。晴雯这丫头素来带着叛逆的明媚色彩,这丫头是曹先生笔下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的人儿呀,她的举动似也真正显示了曹先生的感受,撕的快活,活的快活,撕这扇,撕这善。而宝少爷对晴雯撕扇的纵容与赞赏似也成了曹先生对晴雯激赞的态度。我也曾买过扇子,学着那晴雯的样子撕着扇儿玩。 手指落在那扇上,想想这扇子制作不易,一骨一画,俱是工人心血,却是怎么也下不了手,买这扇子是为了撕扇,却怎生都下不了手,我这也是另一种伪善罢。却由此更加爱上那丫头,人活的轻松,活的自在,活的安然。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贾府的“局外人”,旁观了贾府极盛时的花团锦簇,也旁观了后来的花落人散。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的是一双来自于世俗的被烟尘搅的浑浊的眼,进了府中,扑头盖脸,炫目耀艳、珠光宝气的大观园砸在眼里。曹先生通过刘姥姥的一双眼,给我们看见的却是贾府的富贵荣华、富丽堂皇!

记忆最深刻的是凤姐给那刘姥姥放出的那二十多两钱,特意指出了是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外加再拿一吊钱。凤姐便说了这样一句:也不虚留你们了。泼利如她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明晃晃的逐客。那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对凤姐那是一个打心眼里爱还爱不过来。也不管这凤姐是敷衍是真心。刘姥姥,仅仅是个下里巴人啊。 刘姥姥受到的资助是她主动寻求的,是凤姐出于王夫人面子,大家族的规矩,亲戚的份上只好被动资助刘姥姥的,对刘姥姥来说,实是豁出了一把老脸才得到的。她有她的苦,可我却素来不喜欢这样投亲打秋风求攀附的人,厌的是这些人的不作为。却也恰恰是她以亲之名再进荣国府才让我对她这打秋风的下里巴人改了观,她认真地“奉承”着贾府中人,说着自己的漂亮话, 送着自己新鲜的不值一提的瓜果,讲着似是而非虚虚实实的故事。她所表达的一切都是认真的,认真的让我们羞愧,总说着滴水知恩,总说着知恩图报,却不知付诸行动,说着自己这点东西多么不值一提,不该去救命恩人面前丢人现眼,到了人真正需要你了,你反而不断退缩了。

第三次再见到刘姥姥,她只是个千里之外,仅略有瓜葛的老人。

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粗俗鄙陋的乡野老妇却毫不犹豫救下了巧姐。王熙凤偶然的并不真诚的资助了一个跟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人而使自己的后代得以脱离火坑。这时候,我却不免想到了与刘姥姥相似的贾雨村,相似的受人恩惠,却是本性凉薄,人落难了,只在岸上观望着,说着务必探访回来甄英莲,其实他贾雨村早就把承诺抛诸脑后了,不谈寻人,只说能不落井下石便是极好。刘姥姥,不仅仅是个下里巴人啊。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以后你无意的善举会给你带来意外的帮助,这便是刘姥姥给我最大的启示了。

粗读红楼,顶顶讨厌的便是那薛宝钗,一个世俗意义上所谓的美人。我看不出她一个偷听人墙角还嫁祸颦儿的人儿心性会有多美,看不出她一个明知人宝玉有心尖肉还要往上凑的人儿会有多知心,看不出她一个汲汲于名利,走一步算三步装拙有心思的人儿会有多天然随性。再对比率性的湘云,直勇的晴雯,随性的颦儿,宝钗更是显得一文不值。

或许是颦儿太招人疼了罢,她是个妙人,善良,纯真,一切都美好的让人心疼,宝钗在她的光芒下,就硬生生被映衬成了反派,更何况,宝钗是嫁给宝玉的那个人。

在所有人或许曾经包括我的眼里,宝钗是占了颦儿的位置的那个人。

人生路走到现在,至少也是五分之一的路途过来了,如今的我再看宝钗,突然感到心疼。 既是大观园里的一颗明珠,又既是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认可与关爱,宝钗怎么会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呢。颦儿成长于书香门第,又是父母唯一的掌上之珠,想来在林家时候活得轻松适宜,自是性情纯真且不甚看重名利。虽然后来入了贾府,一介孤女,寄人篱下,敏感多思,显得有些子“小性”,但这是遭遇了生活巨变再加上颦儿自尊心强糅合为一体的表现,而非所谓的气量狭小不肯容人。于是这便有了我们心中有着灵性活得自在随性的颦儿了。而宝钗不同,她是皇商家的小姐, 不能否认的是,商人家庭本就逐利而生看重实惠。薛家聚族而居易生是非 ,试问宝钗怎敢不多思, 薛父早亡,薛蟠又不争气,屡屡闹事,薛姨妈又是年纪已大,试问宝钗怎敢不汲汲于名利,为自己为家族多加谋划,夸大了讲,薛家宝钗犹如贾府探春,明知以女儿之力不能挽救大厦将倾之势,却依然要勉力试之。在这时,突然想到了我曾有幸知晓人生历程的远方的一对老兄弟,一个盲人和一个断手的残疾人,你当着我的手,我当着你的眼,这样为蓝天种植绿色。明知道自己不能种完一个地球,却用这样孩子气的话,鼓舞着彼此。又想到那曹操的“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宝钗她,是否也是这样一个满身是刺的女子,用伪装包裹着自己,步步为营,只为了能让自己与自己在乎的人安然。再看看现实中的我们,谁人能坦荡荡的说自己从不自私从不虚伪,于是再观宝钗,我竟觉得她有一丝那为了能让自己儿子活的更好铤而走险私吞公款的父亲的影子。这只是个小女子啊。

叹只叹“不吝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的世人啊,不理解曹先生为何让黛玉成为贾府败落前宝玉的心尖尖人,而让宝钗成为贾府败落后宝玉的抽柴少女,只是一昧地鄙夷着世俗的宝钗,让这“山中高士晶莹雪"与"世外仙姝寂寞林"两相对比,却不仅仅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意难平”。捧一花上了天,一花入了泥,怕是连颦儿也是不愿意的罢。

宝钗,她是一朵牡丹。

读红楼,至今意难平。我只是个满口伪善的人呐。未曾真正像晴雯一般抗争过,像刘姥姥一般回报过,也没有像宝钗一般努力过。人生总是这么短暂,化作铅字,可能短短一个下午也就把书页翻完了。恍惚中,那倚靠着书架的少女轻轻地合上了书页,窗外的阳光似乎很好,又似乎,根本就没有看见阳光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