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部在2021年11月召开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综合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系统化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员参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高校要推动全体教职工关心关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专业性的。需要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的建设,发挥心理健康专任教师的专业力量,统筹设计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咨询师队伍,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规范专业的咨询服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开展好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普及性的,需要动员高校教育工作者一起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在答疑解惑中传递正能量。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设计和事务办理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教育引导。教辅和后勤工作人员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也可以成为传递关爱和识别危机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群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同学间的交流互动是提升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品质、提升“助人自助”效果的重要途径。另外,父母亲友和社会力量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互联网时代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从宿舍长到楼层长到宿管阿姨,从辅导员到心理咨询师到校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到研究生导师,全员参与的工作合力的形成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全程关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闭环。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存在反复和困惑时特别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辅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放眼全程发展,聚焦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测评要全面覆盖、精准应用,预警管理要全天候,应对处理要协同联动、增强合力,精准干预学生各类心理问题。通过科学识别、动态追踪、实时预警,有效干预形成工作闭环。抓好新生入学关键期,系统设计新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抓好毕业季迷茫期,陪伴学生走好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从大一到大四,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在学生的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适时开展“心理沙龙”“知识竞赛”“读书会”“心灵影院”等形式的活动,普及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心理、家庭理解、生命教育等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同一主题在不同成长阶段反复讨论,触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和心理力量。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结业考试、评优答辩等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时机,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心理需求,精准开展干预,提升教育效果,实现育人目标。在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从入学到毕业的大闭环,在每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小闭环,都需要全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方位渗透,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分群体、分层次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逐渐构建起面向本硕博不同阶段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既有通识型的必修课,又有不同专题的选修课和公开课,同时贴近学生需要立体多维开展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第二课堂的心理育人功能。课堂内外有机衔接,助力学生心理成长。线上图文并茂、音视频多媒体融合作用,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矩阵,注重知识传播和情感分享。线下师生互动、班级交流,依托“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线上线下协调配合,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同时,压力疏导要更加及早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要构建起普及型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和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加强规范专业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服务和灵活热情专题性的团体咨询服务。形成宣传教育普及、咨询服务规范、预防干预及时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校园内和社会面形成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氛围,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形成阳光积极的心理育人场域,共同筑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