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产出效率亟待提升——“十二五”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分析之十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十二五”前四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以“三个千亿”重大工程、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建设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投资建设成效显著

(一)投资规模较快增长。通过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我省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2011-2014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922亿元,四年投资总量比“十一五”期间五年的总量还要多68.1%,年均增长19.8%,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加快6.5个百分点。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创2005年来的新高。2012、2013年投资增长分别为21.8%和18.1%,持续加大的投资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以来,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增速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0年的0.5:40.7:58.8调整为2014年的1.1:33.7:65.2。2014年,第一产业投资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2011-2014年累计投资704亿元,年均增长44.7%,比“十一五”期间加快20.2个百分点。2014年,第二产业投资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2011-2014年累计投资26301亿元,年均增长14.2%,比“十一五”期间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累计投资26154亿元,年均增长14.3%,比“十一五”期间加快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累计投资22799亿元,年均增长11.2%。装备制造业累计投资10894亿元,年均增长14.3%,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46.8%。2014年,第三产业投资15363亿元,增长18.8%;2011-2014年累计投资47917亿元,年均增长22.9%,比“十一五”期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54.7%、31.5%、34.5%和70.1%。

(三)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2014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5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2011-2014年累计投资1778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五年的总量还多39.4%,年均增长17.2%,比“十一五”时期快8.2个百分点。随着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大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5%;2011-2014年累计投资6562亿元,年均增长21.5%,比“十一五”期间加快7.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累计投资1357亿元,年均增长31.7%,比“十一五”期间快17.0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累计投资242亿元,年均增长37.7%,比“十一五”期间加快26.0个百分点。2011-201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投资5613亿元,年均增长13.4%,比“十一五”期间快3.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3207亿元,年均增长14.7%,比“十一五”期间快13.3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体育设施、文化艺术业、教育设施等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类投资年均分别增长71.4%、53.5%、37.5%和29.0%。四年来,我省相继建成宁杭铁路、杭州地铁1号线、2号线和4号线部分路段、宁波地铁1号线、浙能嘉电三期首台百万机组工程、浙能六横电厂1号机组、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重大工程,有效地缓解了交通、电力、通信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我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长基本平稳,开发结构进一步调整,商品房销售渐趋平稳、理性。2014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7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2011-2014年累计投资23179亿元,年均增长24.5%,比“十一五”期间快8.8个百分点。其中,累计住宅投资15064亿元,年均增长22.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5.0%,比“十一五”期间下降5.3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6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2011-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17100万平方米,年均微降0.1%,比“十一五”期间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4112万平方米,年均增长0.7%,占全部销售面积的82.5%,比“十一五”期间降低1.7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各地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等开发量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末,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9平方米。

(五)民间投资领域继续拓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引导民间投资的发展。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147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8%,比2011年提高2.3个百分点。2011-2014年民间投资累计46167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十一五”期间快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竞争性行业,已占据绝对优势。在原来国有投资为主的电力、交通运输、电信、教育等领域,民间投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六)国有投资调控作用突出。2014年,全省国有投资7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31.6%下降到30.6%,略降1个百分点。2011-2014年国有投资累计23368亿元,年均增长16.7%,比“十一五”期间快5.3个百分点。尽管增速和规模均明显小于民间投资,但在经济形势面临不确定性加大的时期,国有投资对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二、投资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十二五”以来,浙江扩大有效投资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产出效率不高、民间投资活力降低、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等问题。

(一)投资效率下降明显。2010年,浙江投资效果系数为0.38,高于山东(0.23)、江苏(0.32)以及全国平均水平(0.24),低于上海(0.44)、广东(0.44)。此后几年,浙江投资效率下滑明显,2014年浙江投资效果系数为0.11,比2010年下降0.27,仅仅和山东持平,继续低于上海(0.33)和广东(0.22),还被江苏(0.14)反超,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3)。尽管最近几年,投资效率逐步下滑的现象在全国多数省市也同样存在,但与相关省市相比,浙江下滑的速度更加显著(详见表1)。当前,重速度轻质量、内涵性投资不足的现象在全省各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提质增效是目前浙江投资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表1 2010年以来全国及部分省市投资效果系数变动情况

全国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2010年

0.24

0.44

0.44

0.23

0.32

0.38

2011年

0.23

0.41

0.42

0.23

0.29

0.32

2012年

0.12

0.19

0.21

0.15

0.16

0.13

2013年

0.11

0.25

0.23

0.13

0.14

0.14

2014年

0.13

0.33

0.22

0.11

0.14

0.11

(二)民间投资活力有所降低。从相关省市投资总量看,2014年浙江民间投资最小,且远远小于山东和江苏的规模,与广东相当。从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变动趋势看,2001年浙江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54.7%,居全国前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1个百分点,也高于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但到了2014年,浙江民间投资占比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近些年山东、江苏等地民间投资发展更为迅速,浙江的先发优势正在缩小(详见表2)。

表2 全国及相关省市民间投资占比变化情况

省份

2014年民间投资(亿元)

2014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2010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

2001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

全国

321576

64.1

55.9

44.6

浙江

14782

62.8

57.4

(限额以上口径)

54.7

广东

15065

58.1

53.5

43.5

江苏

28078

67.6

64.2

49.6

山东

34050

81.9

79.4

51.3

上海

2148

35.7

37.3

45.4

(三)投资行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近几年,浙江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优化,但产业内部行业投资结构调整还较为缓慢,面临很多困难。工业投资领域,存在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投资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不快、传统产业企业自身加快技术改造进步投资的意愿不强、投资面临资源要素的压力越来越大等诸多问题。制造业投资增速总体偏低,其中,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从2011年的48.3%下降到2014年的46.8%,年均增速也明显低于“十一五”期间。从第三产业投资情况看,房地产投资占比过高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为47.3%,比2010年高2.4个百分点。而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置费占到36.9%,仅比2010年下降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较高,尤其是土地购置费占比过大,不可避免地对第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的调整带来较大困难。

三、促进有效投资更好发展的政策建议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四个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因此,一定的有效投资规模和增速是十分重要的动力保证。

利用预测潜在经济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建立适宜的计量经济模型,计算得到2015-2020年各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并根据前5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上述测算数据进行调整,得到“十三五”期间各年投资规模,并测算得到五年年均增长为10.9%。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四翻番”的既定发展目标,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年均增长11%左右是必要的(详见表3)。

表3 浙江“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测算情况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16-2020年

投资总量(亿元)

30131

33235

36866

41122

46101

187455

增长(%)

9.6

10.3

10.9

11.5

12.1

10.9

(一)必须保持有效投资适度增长。近几年,浙江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复苏漫长曲折,外需不足是制约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排浪式消费时代的结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比较稳定。目前,投资在浙江经济增长各要素中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因此,必须保持有效投资的适度增长。同时,投资的推动尤其是民间投资的转型升级也必不可少。

(二)必须提高投资效率。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更加关注投资效率的提高,将经济发展的引擎由投入量的扩大转变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根据浙江现阶段的投资形势,今后投资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进一步优化调整投资结构,限制高能耗、高物耗、污染重行业投资的过快增长,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投资的发展,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率,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必须增强民间投资活力。随着“新36条”及其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民营企业进入不同投资领域的准入问题在政策层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尽快清理和修订限制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引导国有投资有序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切实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同时,地方政府应当推进金融创新,建立能够适应民间投资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重点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切实增强民间投资的活力。

(四)必须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正确引导住房消费,调整商品房开发结构,使得商品房供给适合市场需要。同时,加大保障房建设规模,切实改变住房单纯和过度依赖商品房的格局,逐步形成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