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前三季度浙江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浙江农业生产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作出“稳增长、抓改革、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以坚定的信心和扎实的工作,积极落实强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努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从前三季度农业生产的走势来看,尽管畜牧业生产降势明显,但种植业和远洋渔业持续较快增长,农业经济增速呈现了前低后稳、逐季回升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农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2.8%;林业增加值62亿元,下降1.5%;牧业增加值167亿元,下降5.3%;渔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0%;其他农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7.4%。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经济作物稳定增长

(一)春粮生产实现“三增”

2014年,春粮播种面积为284.40万亩,比去年增加13.60万亩,增长5.0%;总产量为67.86万吨,比去年增加4.07万吨,增长6.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23.18万亩、总产量30.95万吨,分别增长8.7%和12.0%;大麦播种面积36.68万亩、总产量9.29万吨,分别下降6.1%和2.4%;蚕豌豆播种面积47.50万亩、总产量6.79万吨,分别增长9.1%和6.7%;马铃薯播种面积76.17万亩、总产量20.46万吨,均增长2.9%。春粮单产为238.6公斤/亩,比去年提高3.1公斤/亩,其中小麦单产为251.3公斤/亩,比去年提高7.3公斤/亩。春粮生产实现播种面积、亩产、总产量三增。

(二)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回升

在去年早稻播种面积止住连续两年下降后,今年早稻播种面积为174.57万亩,比去年增加1.91万亩,增长1.1%,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进一步提升早稻种植补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同时,杭州、绍兴、台州等地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着重探索“早稻-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如萧山区推广莴苣—早稻—西芹“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方式,促进早稻播种面积大幅增长。但是,稻谷扬花时节,长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抽穗成长,导致单产略降。早稻单产为409.6公斤/亩,比去年下降5.7公斤/亩。早稻总产量预计为71.50万吨,比去年减少0.21万吨,下降0.3%。

(三)晚稻播种面积持续减少,秋旱粮播种面积增加较多

秋粮播种面积预计为1439.45万亩,比去年增加2.30万亩,增长0.2%。其中,单季晚稻播种面积为881.55万亩,下降0.9%;双季晚稻播种面积为180.20万亩,下降0.4%;晚稻播种面积近年来持续呈减少态势。玉米、大豆、番薯等秋旱粮播种面积为377.71万亩,增长3.0%。秋旱粮播种面积的较大增加,主要得益于自去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28号)以来,各地积极开展高产优质旱粮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旱粮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民种植旱粮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四)油菜籽面积连续六年下降

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32.52万亩,比去年下降2.9%,总产量为31.32万吨,下降1.1%。自2009年以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已连续六年持续下降。

(五)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增长

由于蔬菜、药材、花卉苗木、果用瓜等经济作物效益较高,农民投入生产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前三季度,花卉苗木播种面积204.1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9.00万亩,增长4.6%。各级借助省政府“四边三化”(即公路、铁路、河道、山旁边等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两美浙江”等战略决策实施,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对花卉苗木和盆栽类园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环境始终保持在求大于供的状态。

药材播种面积48.9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5万亩,增长2.8%。近年来,由于经济价值高、销路好、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持续升温。如前三季度台州市中草药材种植面积5.09万亩,同比增长8.0%,已连续五年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各地加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向高效益蔬菜、大棚蔬菜、绿色无公害蔬菜转变。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910.11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9.01万亩,增长1.0%。

果用瓜播种面积152.8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6万亩,增长0.8%。蓝莓、红心猕猴桃等新兴精品水果由于经济效益高,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西瓜播种面积113.01万亩,减少1.37万亩,下降1.2%,主要是今年温度低、雨水多、光照少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且表现为烂果多,口感差,商品率比去年明显降低。

二、营林平稳发展,木材产量降幅较大

(一)造林更新面积全面完成

据省林业厅统计,前三季度,完成造林更新面积87.94万亩,是计划任务78.02万亩的112.7%。与去年同期相比,造林更新面积下降5.0%。其中,人工造林39.15万亩,下降12.2%;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育18.0万亩,增长14.3%;迹地更新28.48万亩,下降6.3%;其它造林2.31万亩,增长24.2%。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157万人,共植树3600.8万株。不含宁波,共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任务19.12万亩,是计划任务16.5万亩的115.8%。

(二)竹材、木材产量齐降,价格平稳上升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生产木材82.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11.5%,木材平均价格为845元/立方米,增长3.7%。生产竹材10650万根,减少5.1%,竹材平均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鲜竹笋累计产量123.9万吨,增长20.7%。

三、生猪家禽养殖持续缩减,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

(一)生猪养殖降幅扩大、亏损严重

三季度末,生猪存栏1078.68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21.0%,比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分别扩大11.3和7.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出栏肉猪1367.64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0%,比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分别扩大2.6和3.6个百分点。 据省畜牧兽医局资料,前三季度,全省猪粮比平均为5.05:1,较去年同期5.77:1下降12.32个百分点,猪粮比自1月15日跌破5.50:1,连续28周处于中度或重度亏损区域,其中17个周处于重度下跌的红色预警区域,4月16日猪粮比为4.23:1,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8月13日猪粮比曾回涨到5.50:1,9月24日最新数据为5.39:1,仍处于中度亏损的黄色预警区域。

(二)家禽养殖大幅下跌,销量逐步恢复

随着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平息、肉禽和禽蛋价格的上涨、以及政府帮扶家禽业政策的积极落实,三季度家禽养殖量虽然大幅下降,但出栏下降形势明显趋缓,家禽销售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家禽存栏8287.21万只,下降18.9%,降幅比二季度末扩大13.8个百分点;家禽出栏12623.88万只,下降19.8%,降幅比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分别收窄9.0和4.1个百分点,呈现逐季趋缓态势。据省畜牧兽医局资料,成鸡价格虽有震荡,但总体保持上涨态势,至9月24日活鸡价格为19.01元/公斤,比3月12日上涨109.72%。雏鸡价格震荡幅度较大,总体呈波浪形上升,至9月24日商品代蛋雏鸡、商品代肉雏鸡的价格分别为2.92元、2.82元,比3月12日上涨71.51%、74.41%。1-9月,全省鸡蛋和鸭蛋的平均收购价为每公斤9.65元(接近历史高点)和11.91元,比去年同期的8.16元和11.07元上涨18.14%和7.56%,每公斤鸡蛋和鸭蛋分别盈利约1.65元和2.91元。

(三)牛羊养殖稳定增长,养殖效益较好

随着环境整治关闭力度的加大,全省牛、羊集中出栏。同时,由于禽流感等影响,人们对禽肉、猪肉的消费也部分转移到牛、羊肉,致使今年牛、羊养殖效益明显。前三季度,牛出栏6.10万头,增长2.2%,继续扩大增幅,比二季度末提高2.0个百分点;羊出栏78.16万只,增长1.5%,转减为增,比二季度末提高2.8个百分点。

(四)畜禽产品产量下降,牛羊肉产量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肉类总产量为122.2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其中,猪肉产量98.93万吨,下降4.1%;牛肉产量0.91万吨,增长8.3%;羊肉产量1.37万吨,增长0.7%;禽肉产量20.27万吨,下降11.5%;禽蛋产量29.78万吨,下降4.8 %;牛奶产量12.49万吨,下降11.5%。 虽然畜牧业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大量涉污养殖场的关闭,我省畜牧业渐摆脱分布散、规模小、污染重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产业化、生态化、规范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挺过这段阵痛期后会有新的发展局面。

四、渔业生产平稳发展,远洋生产持续大幅增长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省渔业经济运行良好,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水产品价格基本持平。1-9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289.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40.9万吨,增长0.2%;海水养殖产量55.4万吨,增长2.8%;淡水养殖产量55.3万吨,下降3.8%;淡水捕捞5.3万吨,下降8.2%;远洋渔业产量32.6万吨,增长26%。平均每吨水产品初次销售额12209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0.2%。

淡水养殖略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8月份后,天气以阴雨为主,气温比常年明显偏低,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生长缓慢,病害发生严重,后期苗养殖不理想。另一方面,围绕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五水共治”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了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总体思路,对温室甲鱼开展了全面的整治,对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关停,从禁养区、限养区退养。

远洋渔业连续大幅增产主要受惠于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不断推进,远洋渔业口岸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随着一批批新建远洋渔船相继投产,我省远洋渔业生产能力大步提升,促使远洋渔业快速发展。同时,前三季度,因为海况水文条件良好,也为远洋渔业增长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