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开放型经济成绩喜人——新中国65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十二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新中国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以来,浙江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由小变大,结构优化,进出口总额由1958年的0.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357.9亿美元,出口总额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3位。利用外资从无到有,领域拓宽,到2013年末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58.9亿美元。国际服务贸易壮大,层次提高,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2000年的7.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25.6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扩大,成效初显,到2013年底,浙江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6444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203.7亿美元,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前列。经过35年的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一、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尚未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计划承担出口货源的组织、收购、加工和调拨,为上海等口岸公司以及中央专业外贸总公司提供出口货源。直到1958年,浙江部分省级外贸公司开始以中央外贸总公司对外成交签约、浙江负责交货结汇的方式,对前苏联、东欧、朝鲜、越南、蒙古等国出口商品,主要商品为冻鱼、大米,冻猪肉等农副产品和厂丝、绸缎等轻工产品。1976年开始对港澳地区鲜活商品的陆运出口,主要是活大猪,中猪,活家禽等商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从“调节余缺”到以各种方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进口替代”到充分利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以鼓励出口为主的贸易政策到考虑进出口大体平衡;从粗放式贸易扩张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等等。浙江紧紧抓住每一次调整的机遇,不断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在对外贸易的规模、成长速度、结构变化、贸易主体等方面始终保持动态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在全国以及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1.对外贸易在浙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在全国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贸易额排名稳步提升,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3位。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0.5%上升到2013年的11.3%。2013年,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55.5%和41.1%,比1980年分别提高53.4和39.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主导、多种贸易方式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与全国及广东、上海、江苏等对外贸易大省有所不同,浙江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导,2002年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比重曾一度达到82.5%。2013年,浙江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为78.9%,比全国高出29.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方式结构与浙江民营企业发达的区域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成为浙江对外贸易的特色,2013年出口额153.3亿美元,占浙江出口额的6.2%。

3.商品结构优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随着科技实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对廉价资源及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依赖逐步降低,工业制成品、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成熟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由1986年的49. 7%上升到2013年的95.8%;以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家具、塑料制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74. 4%下降到2013年的39.0%;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成熟制成品出口保持了强势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服装、纺织品纱线及其制品、鞋类等传统出口商品。

4.贸易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成为浙江出口的主力军。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外贸易队伍不断壮大,贸易主体结构逐渐多元化。国有企业在出口比重快速下降,2013年出口比重仅为7.8%;外资企业受2008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比重增长放缓,2013年出口比重为25.0%,比1997年小幅提高0.6个百分点、2008年回落1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2013年出口比重为67.0%,比1997年和2008年分别提高60.4和15.3个百分点。

5.出口市场全面拓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欧盟的几次东扩巩固了其在浙江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东盟超越日本成为浙江第三大出口市场。目前,浙江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为欧盟、美国和东盟,2013年出口比重分别为21.9%、16.6%和8.1%。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出口的市场集中度有所减小。2013年,浙江前三大出口市场集中度为46.6%,比1991年的三大出口市场(香港、日本、欧共体)的集中度下降7.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增强了承受国际风险的能力,减小了贸易磨擦的风险,对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外资数量与质量并重,对外投资初具规模

受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和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制约,除少量的进出口贸易、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引进数量极其有限的资金和技术设备以外,改革开放前浙江的对外经济关系形式十分单一,规模很小。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吸收外资政策由政策优惠转变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也给外商带来了发展机遇,吸收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战略已经成为浙江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方面。

1.利用外资数量扩大,结构提升。到2013年,浙江累计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2577家,投资总额4296.2亿美元,实际外资1258.9亿美元。201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97.8亿美元,占全省新出口额的29.7%,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外方注册资本616.4亿美元,占总数的56.7%;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长,合计外方注册资本351.2亿美元,占总数的32.3%、占第三产业的80.6%。大项目、大企业到浙江投资增多。2013年,新批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2家(含分公司2家),投资总额13.7与美元,新增12家世界500强企业。到2013年,已累计批准166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78个,投资总额237.2亿美元,合同外资93.0亿美元。

2.投资来源和方式多元化,第三产业已成为利用外资的主力。2013年,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新加坡是浙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三个地区(国家),合计实际使用外资110.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8.2%、6.1%和3.8%。投资进入方式多元化。2013年,新批外资并购项目90个,合同外资9.7亿美元,新批融资租赁公司30家,合同外资4.5亿美元。2013年,第三产业新批项目1001个,合同外资151.0亿美元,实际外资78.8亿美元,占全省的63.7%、61.9%和55.6%,与2003年相比,比重分别提高52.6、47.3和4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利用外资的主力军。

4.开发区建设卓有成效。2013年,全省共有2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2010年相比,国家开发区增加近4倍,在数量上仅次于江苏排名全国第二。64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86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46.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7.7%,比2008年提高24.6个百分点;实际吸收外资78.4亿美元,占全省的55.3%,比2008年提高9.2个百分点。开发区内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除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外,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第一、第三产业项目大幅度增加,64家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19.5亿元,占全省的22.9%。

5.“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近年来,浙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健全服务和支持体系,充分利用高层互访及多边经贸联系机制和磋商机制,支持和推动各种类型大项目的签约和实施,为“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到2013年末,全省经审批和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6444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203.7亿美元,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前列,投资项目遍布六大洲12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14大类33个细分行业。2013年,全省境外企业投资总额57.2亿美元,境外投资单个项目平均中方投资额达到862.1万美元,是2000年的61倍多;以增资形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115个,以并购形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38个。目前浙江企业已经在全国招标中取得了在越南、墨西哥、泰国、俄罗斯、博茨瓦纳、美国和尼日利亚等国的合作区项目,这些合作区的成功开发和建设,推进了企业“走出去”集群式发展步伐,为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服务贸易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货物进出口跃居全球第三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对外经济中增长最快、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已成为构筑浙江经济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1.总量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全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由2000年的7.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25.6亿美元,增长超过41倍,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增速;进出口额占全国服贸总额的6.2%,规模居北京、上海和广东之后位列全国第四。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值已由2000年的2.8%上升到2013年的10.3%;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比值已经由2000年的1.1%上升到2013年的5.4%。2013年,服务贸易12个领域中有8个领域增长超过15%,其中国际服务外包、通信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分销服务等领域增长超过25%。

2.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离岸服务外包高速增长。旅游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运输服务是浙江服务贸易的传统优势领域,三者合计出口额为133.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6%。以软件、动漫出口和信息产业服务外包为主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出口增势强劲,2013年出口额为46.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3.1%,比2008年提高18.9个百分点。2013年,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为46.3亿美元,离岸执行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89家,占总额的72.4%,金融、研发设计、文化动漫和物流外包合同接包执行金额分别占总执行金额的26.9%、18.4%、12.2%和7.7%。

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广阔。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浙江己初步形成一批行业种类基本齐全、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综合实力较好、能承接大工程的建设队伍。2013年,全省国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45.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9.4倍;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4.0亿美元,承接合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0个;外派人次24285人,期末在外人数27923人。劳务输出层次有所提高。劳务选拔与派遣程序逐步规范,纠纷减少,外经与劳务合作业务正逐步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拓展。

4.国际旅游服务充满活力。改革开放前,国际旅游事业仅限于为外事接待服务,对外国人开放的旅游地域狭窄,只有杭州市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国际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2013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866.3万人次,比1983年增长46.0倍,年均增长13.3%。其中,接待外国人576.6万人次,占全部入境旅游者人数的66.6%,比1983年增长51.7倍,年均增长13.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9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368.7倍。2013年,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点)344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点)11个,4A级旅游景区(点)143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星级饭店共93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70家,四星级饭店192家。旅行社共2102家,其中具有组织出境游资格的旅行社119家,具有组织赴台游资格的旅行社16家,旅行社总数、具备组织出境游以及赴台游资格的旅行社数量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