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浙江省服务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规模小、结构扭曲。1978年以后,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服务业不断成长壮大,培育了千姿百态的各类市场,缔造了规模宏大的各类产业、开创了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之路,孕育和培养了内涵丰富的浙商精神和浙商文化。近年来,浙江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现,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1.总量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前,我省服务业增加值极低,1950年仅为3.95亿元,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到1978年也仅有23.1亿元。之后我省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1985年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100亿元,1995年超过1000亿元,2000年超过2000亿元,2005年突破5000亿元,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3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80倍,平均每年增长13.3%。
2.服务业占GDP比例不断上升,推动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建国初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很低,1950年仅为22.7%,之后有所增加但有反复,1975年不升反降为19.5%,到1979年更是降到最低点,仅为16.6%。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开始不断上升,1987年超过了第一产业,但与第二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突破40%,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差距日渐缩小;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6.1%,仅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三次产业构成比由1978年的38.1:43.3:18.7,转变为2013年的4.8:49.1:46.1,产业构成比例愈加合理。
图2 改革开放以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位居全国第四,是名副其实的服务业大省。建国初期,浙江省服务业较全国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到改革开放前服务业的发展也表现平平。1978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2.6%,并不处于领先位置,居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之后。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服务业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全国所处位置也节节拔高。2013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6.5%,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4位。
二、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1.产出效率高。相比第二产业,服务业的一个明显优势就在于其投入产出比较高,即同样数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服务业有着比第二产业更高的产出。1985到2013年间,除了1995-2002年这8年服务业产出效率低于第二产业外,其他21年服务业生产效率都要高于第二产业的,特别是2003年以后这种趋势开始明朗化,两个产业生产效率逐渐拉大。2003年,服务业产出效率仅高于第二产业0.1万元/人,2009年增加到1.3万元/人,2013年已扩大到2.9万元/人。
2.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兴起。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由于历史、政策及技术水平等原因,浙江省服务业结构不甚合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所改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快速崛起,服务业内部结构愈加合理,开始向现代服务业挺进。近年来,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批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六个门类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620亿元,2013年增至9042亿元,占GDP的比重也有2005年的19.5%上升到24.1%,八年共上升4.6个百分点。
3.专业市场发达,集聚发展模式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和人文素质发展起来了多类块状经济,各类专业市场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市场、海宁皮革市场、永康五金市场、余姚塑料市场等已享誉国内外。杭州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和软件产业,宁波、舟山的临港物流和海运业,温州的商贸和休闲旅游业等特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服务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展。由于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浙江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在向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集聚,2013年杭州、宁波、温州3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达54.2%,比1978年提高7.5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 1978年及2013年浙江省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全省的比重
地 区 |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 | 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 | ||
实绩(亿元) | 占全省(%) | 实绩(亿元) | 占全省(%) | |
全 省 | 17337.2 | 100 | 23.1 | 100 |
杭州市 | 4416.1 | 25.8 | 5.1 | 20.0 |
宁波市 | 3110.8 | 18.2 | 4 | 15.4 |
温州市 | 1873.0 | 11.0 | 2.9 | 11.3 |
嘉兴市 | 1265.3 | 7.4 | 2.3 | 8.9 |
湖州市 | 724.4 | 4.2 | 1.7 | 6.4 |
绍兴市 | 1671.1 | 9.8 | 2.4 | 9.5 |
金华市 | 1372.9 | 8.0 | 2.0 | 8.0 |
衢州市 | 417.5 | 2.4 | 0.9 | 3.5 |
舟山市 | 423.6 | 2.5 | 1.0 | 4.0 |
台州市 | 1424.5 | 8.3 | 2.4 | 9.2 |
丽水市 | 400.6 | 2.3 | 1.0 | 3.7 |
三、服务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贡献巨大
1.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服务业包括的行业众多,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于一体,能提供包含简单劳动及复杂劳动在内的各种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1985年,浙江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为310.1万人,2006年突破一千万,2013年增加至1348.4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7.1万人。服务业从业人数在当年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85所占比重为13.4%;2001年突破30%,为30.5%;2013年其比重已增至36.4%(详见表2)。
表2 1985-2013年浙江服务业从业人数及占比
年份 | 从业人数 (万人) | 比例 (%) | 年份 | 从业人数 (万人) | 比例 (%) | |
1985 | 310.1 | 13.4 | 2000 | 789.8 | 29.0 | |
1986 | 346.1 | 14.5 | 2001 | 851.9 | 30.5 | |
1987 | 370.7 | 15.2 | 2002 | 903.1 | 31.6 | |
1988 | 416.9 | 16.7 | 2003 | 891.4 | 30.5 | |
1989 | 422.0 | 16.7 | 2004 | 907.4 | 30.3 | |
1990 | 433.7 | 17.0 | 2005 | 943.5 | 30.4 | |
1991 | 441.5 | 17.1 | 2006 | 1002.3 | 31.6 | |
1992 | 470.1 | 18.1 | 2007 | 1128.9 | 33.2 | |
1993 | 480.8 | 18.4 | 2008 | 1156.3 | 33.2 | |
1994 | 529.1 | 20.0 | 2009 | 1208.0 | 33.6 | |
1995 | 586.5 | 22.3 | 2010 | 1243.8 | 34.2 | |
1996 | 609.7 | 23.2 | 2011 | 1270.0 | 34.6 | |
1997 | 625.0 | 23.9 | 2012 | 1288.3 | 34.9 | |
1998 | 649.6 | 24.9 | 2013 | 1348.4 | 36.4 | |
1999 | 762.7 | 29.1 |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1979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2%,其后多有反复,但总体贡献并不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趋于稳定且稳定上升,1993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3.9%,2000年已提高到32.7%,2006年为43%,2013年为47%,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3.专业市场发达,集聚发展模式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和人文素质发展起来了多类块状经济,各类专业市场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市场、海宁皮革市场、永康五金市场、余姚塑料市场等已享誉国内外。杭州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和软件产业,宁波、舟山的临港物流和海运业,温州的商贸和休闲旅游业等特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服务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展。由于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浙江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在向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集聚,2013年杭州、宁波、温州3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达54.2%,比1978年提高7.5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 1978年及2013年浙江省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全省的比重
地 区 |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 | 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 | ||
实绩(亿元) | 占全省(%) | 实绩(亿元) | 占全省(%) | |
全 省 | 17337.2 | 100 | 23.1 | 100 |
杭州市 | 4416.1 | 25.8 | 5.1 | 20.0 |
宁波市 | 3110.8 | 18.2 | 4 | 15.4 |
温州市 | 1873.0 | 11.0 | 2.9 | 11.3 |
嘉兴市 | 1265.3 | 7.4 | 2.3 | 8.9 |
湖州市 | 724.4 | 4.2 | 1.7 | 6.4 |
绍兴市 | 1671.1 | 9.8 | 2.4 | 9.5 |
金华市 | 1372.9 | 8.0 | 2.0 | 8.0 |
衢州市 | 417.5 | 2.4 | 0.9 | 3.5 |
舟山市 | 423.6 | 2.5 | 1.0 | 4.0 |
台州市 | 1424.5 | 8.3 | 2.4 | 9.2 |
丽水市 | 400.6 | 2.3 | 1.0 | 3.7 |
三、服务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贡献巨大
1.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服务业包括的行业众多,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于一体,能提供包含简单劳动及复杂劳动在内的各种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1985年,浙江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为310.1万人,2006年突破一千万,2013年增加至1348.4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7.1万人。服务业从业人数在当年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85所占比重为13.4%;2001年突破30%,为30.5%;2013年其比重已增至36.4%(详见表2)。
表2 1985-2013年浙江服务业从业人数及占比
年份 | 从业人数 (万人) | 比例 (%) | 年份 | 从业人数 (万人) | 比例 (%) | |
1985 | 310.1 | 13.4 | 2000 | 789.8 | 29.0 | |
1986 | 346.1 | 14.5 | 2001 | 851.9 | 30.5 | |
1987 | 370.7 | 15.2 | 2002 | 903.1 | 31.6 | |
1988 | 416.9 | 16.7 | 2003 | 891.4 | 30.5 | |
1989 | 422.0 | 16.7 | 2004 | 907.4 | 30.3 | |
1990 | 433.7 | 17.0 | 2005 | 943.5 | 30.4 | |
1991 | 441.5 | 17.1 | 2006 | 1002.3 | 31.6 | |
1992 | 470.1 | 18.1 | 2007 | 1128.9 | 33.2 | |
1993 | 480.8 | 18.4 | 2008 | 1156.3 | 33.2 | |
1994 | 529.1 | 20.0 | 2009 | 1208.0 | 33.6 | |
1995 | 586.5 | 22.3 | 2010 | 1243.8 | 34.2 | |
1996 | 609.7 | 23.2 | 2011 | 1270.0 | 34.6 | |
1997 | 625.0 | 23.9 | 2012 | 1288.3 | 34.9 | |
1998 | 649.6 | 24.9 | 2013 | 1348.4 | 36.4 | |
1999 | 762.7 | 29.1 |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1979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2%,其后多有反复,但总体贡献并不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趋于稳定且稳定上升,1993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3.9%,2000年已提高到32.7%,2006年为43%,2013年为47%,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3.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每个人都无时不生活在广袤的服务业态之中。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不断延伸,服务方式的多种多样,使各类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大大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拓宽了居民消费空间,也大大地增加了居民的从业范围,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收入。现今社会,超市和各类生活商店无处不在,人们已经彻底摆脱了一月一赶集、一旬一庙会的日子,商品的获得更加容易,商品的多样化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琳琅满目的日用品消费和耐用消费品可以充分满足各类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餐饮、住宿、家政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际沟通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快捷、有效,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更是极大方便了居民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