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新中国65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十九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浙江体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人民通过体育得到更多实惠,浙江体育在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快速发展,竞赛表演业态势良好,体育彩票销售位居全国前列。体育场馆、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体育宣传、体育外事、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促进了体育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

建设不断完善,对群众体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建成了各级各类的全民健身中心、广场、基地等,到2013年,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共23194条、各级各类健身活动点24600多个。全省由省体育局资助创建的小康体育村1.5万个,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40个,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健身环境。全省职工运动会、妇女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民营企业运动会、上市公司运动会、公务员体能大赛以及社区、沙滩、广场休闲体育等活动红红火火。已建立6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263个镇(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站,共有18万余人参加了国民体质监测和评定

(二)竞技体育水平快速提升。浙江的竞技体育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体育尖子寥若晨星。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情况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运动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省竞技体育着力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强化和运用,跳出体育看体育,始终坚持“奥运带全运,全运促奥运”的发展战略,把奥运战略作为竞技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精品战略与适度扩大规模相结合,在确保田径、游泳、体操和划船等基础项目投入的前提下,巩固和加强了射击、帆船、艺术体操、蹦床、跆拳道、羽毛球和排球等传统优势项目,新建了网球、跳水、自行车(山地、小轮车)、女子足球、女子摔跤、女子散打、马术、射箭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我省运动队伍的规模,竞技体育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提升。

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我省21名运动员参加游泳、射击等8个大项29个单项的比赛,共取得了4金2银2铜和3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并破2项世界纪录和2项3次奥运会纪录的好成绩,不仅保持了我省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届届有金牌的殊荣,更书写了浙江竞技体育新的辉煌。自1974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以来,我省每届都有运动员参赛,成绩一届比一届好。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我省2人参赛,获一枚银牌。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上,我省共夺得26金10银7铜。我省参加全国运动会的成绩逐步提升,2013年辽宁全运会,我省535名运动员参加26个大项、212个小项决赛,共获得35金20银39铜并破2项亚洲纪录、4项全国纪录,奖牌总数94枚,总分1718.5分,金牌、奖牌和总分均列第6位,三项指标首次同时进入全国前六,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六强。至2013年,我省运动员累计获得231个世界冠军、385个亚洲冠军和2256.5个全国冠军。

(三)体育产业发展良好。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体育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逐步形成了“以体为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发展新势头。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全省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体育竞赛表演业快速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越来越红火,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等项目上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先后成立了多家职业俱乐部,组织体育企业参加全国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博览会。2013年举办第四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举办浙江省第二届运动休闲旅游节,开展2013年全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认定,共认定示范基地3个、优秀项目10个、精品线路2条。体彩销售取得新业绩,全年全省共销售86.3亿元,与2012年相比实增12.9亿元,增长17.6%。积极举办承办国际性、全国性赛事,全年共举办钱塘江国际冲浪对抗赛、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网球挑战赛等国际性赛事28个、全国性赛事6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