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2014年上半年浙江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上半年,浙江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市场消费总体平稳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7.6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受杭州汽车“限牌”政策实施的影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所趋缓。扣除汽车类零售额数据,从一季度开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呈现逐月增长趋势,一季度、1-4月、1-5月和上半年累计增速分别为10.5%、11%、11.7%和12.3%。

2.批发业零售增长较快,住宿业零售增长稳中有升。上半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65.3亿元,同比增长1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76亿元,增长11.8%,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92.8亿元,增长5.9%,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增长2.2%,上年同期为下降13.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3.5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长5.9%,上年同期为下降4.4%。

3.住宿餐饮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上半年,住宿企业实现营业额240.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其中四星及以上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4%,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9.9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82.5亿元,增长15.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正餐服务营业额增长0.7%,上年同期为下降7.2%;快餐服务营业额增长24%,上年同期则下降13.4%;饮料及冷饮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6.3%,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4.1个百分点。

4.城乡市场消费基本协调。城镇和乡村消费品市场基本同步增长,乡村增速快于城镇。上半年,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77.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59.9亿元,增长13.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个百分点。

5.主要商品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服装类零售额305亿元,同比增长10.3%;食品类零售额350.6亿元,增长11.6%;居住类零售额329.6亿元,增长13.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98.8亿元,增长13.8%;石油类零售额644.2亿元,增长9.5%;汽车类零售额1395.9亿元,增长11%。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分类情况单位:亿元、%

上半年零售额

同比增长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305.0

10.3

食品、饮料、烟酒类

350.6

11.6

居住类

329.6

13.8

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149.1

3.3

汽车类

1395.9

11.0

石油及其制品类

644.2

9.5

其他

574.0

9.4

其中:金银珠宝类

92.9

-1.5

化妆品类

43.1

14.6

中西药品类

298.8

13.8

二、主要问题

1.汽车消费增长明显趋缓。随着3月份杭州市限牌政策的实行,杭州市汽车消费增长明显趋缓,累计零售额增速由一季度的57.8%下降到上半年的4.3%,对杭州市消费市场影响较大。上半年,杭州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省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的27.2%,对全省汽车消费增长影响较大。上半年,全省汽车类消费增长11%,比一季度下降14.9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由一季度拉动4.4个百分点下降到上半年拉动2.0个百分点。

2.金银珠宝类消费明显回落。受去年金价持续走低造成的基数较高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金银珠宝类消费呈现回落态势。上半年,金银珠宝类零售额92.9亿元,同比下降1.5%,上年同期为增长42.6%。

3.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在旧的优惠政策已经退出,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吃、穿类消费表现平稳,投资类商品表现平平,汽车类消费有所降温,金银珠宝类消费持续回落,市场缺乏具有较强拉动力的热点商品。

4.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去年2月份,国务院出台“国五条”,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随着地方实施细则的落地,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商品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呈现回落态势。其中,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25.6%和29.4%,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88.7%和1.2倍;上半年降幅有所收窄,分别下降22.6%和27.5%,但上年同期仍分别增长56.2%和70.1%。房地产销售回落,将会对家具类、五金电材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家电类产品等的消费造成影响。

三、对策建议

展望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内需、稳增长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中秋、国庆等假期的消费拉动,浙江消费品市场将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消费动力有所减弱,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品市场缺乏动力。为此,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7元,增长9.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9元,增长10.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在当前政府消费大幅缩减、企业消费停滞不前的形势下,提升居民消费才是带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关键,而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更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条件。

2.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提升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以及最低生活等保障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保障项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3.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开拓新型消费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要积极完善养老、健康、教育、文化等服务消费的政策,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信贷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4.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带动消费市场发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各种措施,为浙商回归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各级政府优化服务,加速了大量新的浙商回归项目的引进和落地,为浙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对浙江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将带来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