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浙江农业生产呈现“低开、回升”态势。受禽流感疫情影响,畜牧业生产降幅较大,一季度农业生产较为低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3%。进入二季度以来,各地积极落实省政府帮扶家禽饲养业等强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当季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到1.3%,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9%。其中,农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2.3%;林业增加值57亿元,下降1.3%;牧业增加值111亿元,下降5.0%;渔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7.3%。
一、粮食生产呈增长态势,经济作物稳定增长
(一)春粮生产实现“三增”
2014年,春粮播种面积为284.40万亩,比上年增加13.60万亩,增长5.0%;总产量为67.86万吨,比上年增加4.07万吨,增长6.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23.18万亩、总产量30.95万吨,分别增长8.7%和12.0%;大麦播种面积36.68万亩、总产量9.29万吨,分别下降6.1%和2.4%;蚕豌豆播种面积47.50万亩、总产量6.79万吨,分别增长9.1%和6.7%;马铃薯播种面积76.17万亩、总产量20.46万吨,均增长2.9%。春粮单产为238.6公斤/亩,比上年提高3.1公斤/亩,其中小麦单产为251.3公斤/亩,比上年提高7.3公斤/亩。春粮生产实现播种面积、亩产、总产量三增。
春粮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粮食种植的政策扶持,如宁波在原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以外大小麦另新增每亩60元补贴;二是去年冬种期间和今年年初天气晴好有利冬播生产和春粮作物生长;三是各地强化了小麦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尤其是狠抓播期播量与肥水管控到位,小麦单产增势较好;四是在50个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带动下,各地大力开展旱粮高产优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直接提高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
(二)早稻播种面积持续增长
早稻播种面积预计为174.57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91万亩,增长1.1%。在去年早稻播种面积止住连续两年下降后,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进一步提升早稻种植补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同时,杭州、绍兴、台州等地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着重探索“早稻-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如萧山区推广莴苣—早稻—西芹“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方式,促进早稻播种面积大幅增长。
(三)油菜籽面积连续六年下降
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32.52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2.9%,总产量为31.32万吨,下降1.1%。自2009年以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已连续六年持续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种植油菜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耗劳力,难以推广机械化种植;二是油菜籽收购价长期低位徘徊,农户种植意愿降低。
(四)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增长
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86.6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5.69万亩,增长3.1%。虽然因种植结构调整和个别地区花卉苗木播种面积受去年“菲特”台风重创,影响很大,但在省政府“四边三化”(即公路、铁路、河道、山旁边等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两美浙江”等战略决策的实施中,各地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对花卉苗木和盆栽类园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环境始终保持在求大于供的状态。
药材播种面积41.81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0.35万亩,增长0.9%。近年来,由于经济价值高、销路好,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持续升温。如,上半年台州市药材播种面积为4.41万亩,同比增长11.7%,已连续5年呈增长态势。
蔬菜播种面积625.69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流转成本持续增加,上半年蔬菜价格行情一般所致。
果用瓜播种面积135.0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8万亩,增长1.0%。其中,西瓜播种面积100.16万亩,减少1.06万亩,下降1.0%。草莓、香瓜等播种面积保持增长,拉动了总体种植面积的增加。
受去年高温干旱、年初低温雨雪影响,今年春茶长势较弱,采摘期比上年推迟10天左右,导致春茶减产,春茶产量为9.6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37%。
二、营林平稳发展,木材产量降幅较大
(一)造林更新面积全面完成
上半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87.94万亩,是计划任务78.02万亩的112.7%。与上年同期相比,造林更新面积下降5.0%。其中,人工造林39.15万亩,下降12.2%;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育18.0万亩,增长14.3%;迹地更新28.48万亩,下降6.3%;其它造林2.31万亩,增长24.2%。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157万人,共植树3600.8万株。除宁波外,共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任务19.12万亩,是计划任务16.5万亩的115.8%。
(二)竹材产量稳定增长,木材产量降幅较大
上半年,竹材产量6756万根,比上年同期增长4.3%,竹材平均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木材产量为38.5万立方米,下降30.0%;木材平均价格为842元/立方米,增长2.8%。
(三)竹笋产量基本持平
上半年,竹笋产量为93.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生猪家禽饲养降幅较大,畜牧业生产形势不佳
(一)生猪存栏逐季下降,饲养亏损较重
今年以来,生猪饲养受生态建设影响,降幅较大。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173.16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9.7%;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141.74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13.7%。
据省畜牧兽医局资料,1月1日至6月11日,全省平均活猪价格为每公斤12.48元,比去年同期的14.59元下跌14.5%。1月1日-6月25日,全省猪粮比平均为4.92:1。其中,4月16日,猪粮比跌至4.23:1,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7月2日,猪粮比为4.88:1,仍为重度亏损的红色预警区域。
(二)家禽存栏降幅收窄,禽产品价格逐步恢复
受年初H7N9禽流感疫情、各地畜禽禁限养区内关停搬迁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末,家禽存栏7213.73万只,同比下降20.0%。随着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平息、肉禽和禽蛋价格的上涨、以及省政府帮扶家禽业政策的积极落实,家禽存栏呈现降幅收窄态势。二季度末,家禽存栏8321.58万只,比上年同期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9个百分点。
据省畜牧兽医局资料,3月12日的禽产品集市交易价格降至最低,活鸡和西装鸡价格为每公斤8.70元和12.09元,商品代蛋雏鸡和商品代肉雏鸡为每只1.67元和1.08元,与1月1日价格相比,分别下降43.0%、29.8%、23.0%和28.5%。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平息,市场回温,价格上涨,至6月11日活鸡、西装鸡、商品代蛋雏鸡、商品代肉雏鸡的价格分别为16.35元、18.65元、2.66元、1.97元,比3月12日上涨87.9%、54.3%、59.3%和82.4%。
(三)牛、羊养殖业稳定发展
二季度,牛、羊出栏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和0.8%,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23.5%和2.4%。由于禽流感等影响,人们对禽肉、猪肉的消费也部分转移到牛、羊肉,导致今年牛、羊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同时,由于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染严重等问题,各地探索生态养殖农业,其中以节省粮食、绿色、低排放的湖羊养殖业的发展最为明显。
四、渔业生产形势平稳,远洋生产快速增长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料,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88.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96.7万吨,增长0.9%;海水养殖产量33.5万吨,增长1%;淡水养殖产量35.4万吨,下降2.1%;远洋渔业产量19.7万吨,增长44.1%。上半年,水产品交易活跃,供应充足,初次销售平均价格为12300元/吨,同比增长2.9%。
远洋渔业连续大幅增产,主要受惠于国家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随着一批批新建远洋渔船相继投产,以及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我省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远洋渔业口岸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淡水养殖略减的主要原因是龟鳖等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等药物对水质影响较大,随着“五水共治”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各地对温室龟鳖、甲鱼产业进行整改,对淡水养殖产量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