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新中国65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六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65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浙江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已成为能源消费大省。“十一五”以来,全面实施各项节能政策,推广节能技术,浙江节能工作名列前茅,单位能耗水平居全国先进水平。

一、能源消费增速趋缓,结构改善

(一)能源消费增速稳步回落,弹性系数下降

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18820万吨,居全国第10位,比1990年的2733万吨增长5.9倍,年均增长8.8%;电力消费总量3453亿千瓦时,比1990年增长14.0倍,年均增长12.5%。能源消费的较快增长支撑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1990-2013年,GDP年均增速达13.0%,比能源和电力消费增速分别高4.2和0.5个百分点。进入“十一五”以来,通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节能,深入开展全面节能行动等措施,浙江能源消费增速稳步回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步下降。“十一五”期间和2010-2013年,年均能源消费增速分别为7.0%和3.7%,比 “十五”期间分别回落5.9和9.2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和0.44,比 “十五”期间分别回落0.40和0.55。

各时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表

时期

能源消费增速

GDP增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990-1995

12.2

19.1

0.64

1995-2000

6.2

11.0

0.57

2000-2005

12.9

13.0

0.99

2005-2010

7.0

11.9

0.59

2010-2013

3.7

8.4

0.44

(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二产比重略有下降

浙江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第二产业仍是能源消费量最大的产业,其他依次为第三产业、生活用能和第一产业。三次产业中,由于工业为节能降耗的主战场,节能成效最为显著,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比重有所上升。2013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70.1%,比2000年下降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占比分别为16.5%和11.2%,比2000年分别提高4.2和0.7个百分点。

(三)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趋于优化,清洁能源比重提高

浙江通过不断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实施热电联产改造、扩大天然供应等措施,效率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高的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2.7%,呈逐年下降态势,比2000年下降18.2个百分点;石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21.4%,占比较为稳定,比2000年下降2.3个百分点;电力比重为52.6%,呈逐年上升态势,比2000年上升15.0个百分点;从2004年开始天然气逐渐成为我省能源消费品种之一,2013年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已达1.8%。随着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占比的日益扩大和煤炭比重的逐渐缩小,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一)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GDP能耗降幅扩大

浙江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处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单位GDP能耗0.53吨标准煤/万元(2010价),位居全国第三位,仅高于北京和广东两地。“十一五”以来,浙江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节能降耗措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且降幅扩大,节能降耗成效极为显著。2013年单位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58.6%,年均下降3.8%,其中“十一五”期间和2010-2013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分别为4.4%和4.3%,比“十五”期间分别扩大4.3和4.2个百分点。

(二)技术节能成效显著

浙江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结构节能成效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推动技术节能,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以来,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对节能的贡献率在80%以上。

(三)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用能部门,在全社会节能中起主导作用。浙江大力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通过实施千家重点企业节能、严把能评准入关、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技改项目等措施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3年,浙江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0.79吨标煤/万元(2010价),比2000年下降36.7%,年均下降3.5%,比单位GDP能耗降幅高0.8个百分点。工业节能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0%,38个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中除电力外,其余七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明显下降,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纤维、造纸、化学原料、黑色金属冶炼、纺织和石油加工业单耗比上年分别下降11.3%、9.1%、9.0%、8.1%、7.2%、6.0%和2.4%。

三、能源生产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效明显

(一)二次能源生产规模扩大,加工转换效率提高

受区域性地质资源的限制,浙江一次能源产量不到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0%,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所需的大部分能源,要依靠二次能源生产,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二次能源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2013年,浙江火电和热力产出分别为2393亿千瓦时和41852万百万千焦,比2000年增长3.1倍和3.5倍,年均增长11.4%和12.2%,原油加工量2851万吨,比200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7.5%。

近年来,浙江通过加快大型发电机组建设和淘汰小火电、完善统调燃煤机组有序调停、推进炼油企业技术改造等措施,在能源加工转换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日益提高。2013年,我省火力发电和供热加工转换效率分别为42.0%和92.4%,比2000年分别提高7.0和10.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转换效率也高达96.2%。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浙江近年来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加快海上及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等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效显著。2013年,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中风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1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1.2倍。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浙江有力推进能源综合利用工作,余能回收卓有成效。2013年,余热余能回收量达363万吨,比2000年增长8.9倍。

四、各地节能工作均有明显成效

浙江通过建立政府为调控责任主体,企业为市场和社会责任主体,各行业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节能工作体系,有效推动了各地节能工作的开展。 “十一五”期间,11市均完成“十一五”初期制定的节能降耗目标,单位GDP累计降幅均超过20%。“十二五”以来,各市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2010-2013年,绍兴、杭州、金华、湖州、温州、舟山和衢州的累计节能率分别为14.3%、14.0%、13.9%、13.8%、13.2%、13.2%和12.7%,相对较高,超过全省平均;嘉兴、宁波、丽水和台州的累计节能率分别为12.0%、11.6%、11.3%和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