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浙江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呈积极发展态势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13年,浙江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稳增长、促转型、治环境”的总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园区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态势和特点

(一)园区经济呈内生式发展态势

以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循环化改造,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园区经济的内生式发展。一是产出效率明显提高。2013年,园区共有工业企业10万余家,工业总产值4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单位土地产出率为38亿元/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3亿元/平方公里,增长3.5%;劳动生产率为76.7万元/人,比上年增加5.9万元/人,增长8.3%。二是企业循环利用设备投入增加。2013年,园区内所调查的92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购置设备经费333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0.7%;其中,用于购置环保设备的占5.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回收利用设备2487台,其中,余热余压回收设备占34.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脱硫设备占24.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是科技驱动作用增强。2013年,园区研究开发费用投入538亿元,比上年增加61亿元,增长12.8%;技术成果引进费用投入123亿元,比上年增加27.4亿元,增长28.6%。园区内所调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17亿元,比上年增加12.7亿元,增长4.2%;科技活动人员14.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环境关注度提高,治理能力增强

按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园区主要环境监测指标进一步好转。

1.园区环境治理关注度有所提高。2013年,园区共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企业721家,被淘汰企业年产值142亿元。据园区问卷调查,70.6%的园区注重节能降耗,65.1%的园区注重减排,61.5%的园区同时注重污染治理和引进清洁、低耗企业。2013年,71.6%的园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3684家新入园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比上年增加615家,增长20%。90.8%的园区制定环境报告及信息公开制度,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

2.污水处理能力增强。2013年,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和有污水处理能力的企业,共处理污水6.7亿吨,比上年增加0.2亿吨,增长3.1%;污水处理率达到76.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的园区有33家,占园区总数的30.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园区内共有污水处理厂106家,63.3%的园区拥有污水处理厂,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3亿吨,比上年增加0.7亿吨,增长5.7%。

3.工业废气收集能力提升。据调查的168家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3年共收集工业废气94.7万吨,比上年增加7.4万吨,增长8.5%;其中,主要收集物为颗粒物的企业17家,为二氧化硫50家,为氮氧化物8家,收集量比上年分别增长80.6%、10.5%和5%。

(三)循环化发展能力增强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园区发展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循环化特征。

1.资源化水平有所提高。2013年,园区工业重复用水量53.3亿吨,比上年增加4亿吨,增长8.1%;工业重复用水率为71.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为2108.6万吨,增加41.7万吨,增长2.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1500.6万吨,处置率达39.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固废处理率为9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利用余热发电2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4.4亿千瓦时,增长2.0%。

2.静脉企业发展迅速,再利用能力增强。静脉企业是指园区内以购进垃圾和废弃物进行再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循环经济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园区内共有静脉企业175家,年工业总产值548亿元,比上年增加77.8亿元,增长16.5%。这些静脉企业共购进垃圾和废弃物656.8万吨,比上年增加86.6万吨,增长15.2%。其中,从园区内购进废弃物247.6万吨,比上年增长48.1%,占废弃物总购进量的37.7%;从国外购进废弃物为122.1万吨,比上年下降23.6%,占废弃物总购进量的18.6%。

3.资源使用的减量化明显。2013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30吨,比上年减少0.5吨,下降1.6%;万元产值电耗为277.5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26.1千瓦时,下降31.2%,下降幅度较大;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为0.168吨标煤,比上年减少0.018吨标煤,下降9.7%。纺织、医药、石化、火力发电、冶金、建材、造纸等循环经济特征较为明显的七大行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快的是纺织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0.205吨标煤,比上年减少0.081吨标煤,下降28.3%;其次是医药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比上年减少0.014吨标煤,下降13.1%。

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全省各园区按照循环化改造要求,积极调结构、促转型、治环境,循环经济保持稳定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治理”的不良倾向

集约发展就是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实施以控制生产过程为核心的清洁生产,实现“源头治理”。但从调查数据发现,部分园区存在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治理”的不良倾向,值得重视。2013年园区问卷数据显示,69.7%的园区以“源头治理”方法治理污染源,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47.7%的园区以“中间利用”方法治理污染源,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64.2%的园区则以“末端治理”方法治理污染源,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园区清洁生产企业平均比率为14.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但还有6家园区没有一家被省级认定的清洁生产企业。

(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效益不高

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园区调查资料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效益不高,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2013年,园区内共有废旧物资回收站点253家,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共125.2亿元,比上年减少1.3亿元,下降1%。从企业看,以回收的废旧物资为生产原料的1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回收利用废旧物资838.6万吨,比上年增加27.8万吨,增长3.4%,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都比上年增长6.1%。但这些企业中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的企业占44%,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企业占44.8%,亏损企业占16.8%,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12.3、12.4和1.1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企业废弃物处置能力下降

纺织、医药、石化、建材、火力发电、冶金、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属于循环经济重点行业企业,这七大重点行业企业的废弃物排放量在所有被调查企业中占据的比重较大,然而这些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却呈下降态势,应引起重视。2013年,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产生固废0.145吨/万元,是所有工业企业平均单位产值产生固废量(0.015吨/万元)的9.7倍;其中,单位产值固废产生量最多的火力发电行业为1.88吨/万元,其次是造纸、建材、纺织、冶金、石化、医药行业。单位产值回收利用本企业工业固体废物为0.033吨/万元,比上年减少0.003吨/万元,下降8.3%;其中,下降最快的是造纸业,下降29.7%;单位产值用于下游企业作原料为0.055吨/万元,比上年减少0.003吨/万元,下降5.2%;其中,下降最快的也是造纸业,下降39.0%;单位产值固废处置量为0.057吨/万元,比上年减少0.001吨/万元,下降1.7%;其中,下降最快的是冶金业,下降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