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受欧美经济总体向好、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效逐渐释放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浙江进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5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额248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进口额87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出口总额排在广东、江苏之后列全国第三;出口增速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9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仅比广东低0.1个百分点,居第二位。
一、主要特点
1.月度出口增速波动明显。2013年,浙江出口稳中有进,但受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变动及圣诞等假日出口影响,月度出口增速波动较大(图1)。因春节长假因素,企业出口节前赶工出货、节后开工交货延迟及基数等影响,一季度浙江出口高开低走,1月份出口额达到220.7亿美元,3月份出口仅为154.8亿美元,规模与2月份相当,比上年同月下降13.2%。二季度和三季度出口相对稳定,单月出口额均超过200亿美元,但受上年基数变动影响,单月出口增速小幅波动,9月份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5%。受国家质检总局减少出口法检商品种类的有利政策带动,四季度浙江单月出口增长较快,11月、12月份当月出口环比分别增长18.2%和11.3%,12月份当月出口额达到24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单月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民营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小微企业出口增速快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是浙江出口的主力军,2013年浙江民营企业实现出口额166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出口增速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8.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7.0%,比重与2011年、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7.2和4.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均出现下滑,与上年相比,出口额分别下降6.1%和1.4%。个体工商户出口增长稳定,2013年实现出口额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根据商务部门出口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全省2837家大中型出口企业合计出口额123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6%;全省36072家小微出口企业合计出口额3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
3.一般贸易稳定增长,加工贸易增速回落,其他贸易方式快速增长。2013年,全省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19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增速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8.9%,与上年相比回落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322.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0%,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连续第七年下降,为13.0%,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受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战略等因素影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市场采购等其他贸易方式发展迅速,其中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实现出口额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9%,增速比上年提高65.2个百分点;以“市场采购”为主要方式的其他贸易实现出口额153.3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2%,比重与上年相比提高3.8个百分点,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89.2%。
4.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稳定,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势头良好。随着欧美经济不断好转,欧美等浙江传统市场需求表现强劲,2013年对美国实现出口额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对欧盟出口持续复苏,全年实现出口额5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增速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对中东、非洲、东盟、“金砖四国”分别实现出口额278.6、200.1、201.3和264.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5%、27.1%、18.7%和14.9%,以上4个市场合计拉动全省出口增长7.6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比重为38.0%,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浙江出口最多的三个地区(图2)。
5.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船舶产品出口大幅下滑。2013年,浙江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箱包及类似容器,玩具,塑料制品,家具及其零件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实现出口额970.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0%,比重与上年相比提高0.7个百分点,合计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7.0%,比全省平均增速高6.2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出口额67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0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受国际造船行业整体不景气影响,浙江船舶出口出现较大回落,2013年,浙江船舶出口3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6%,增速与上年相比回落2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6.区域间出口差异较大。金华、衢州和丽水出口增速居全省前三,舟山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受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拉动,金华市出口增长快速,2013年实现出口额325.3亿美元,出口规模仅次于宁波和杭州,出口额增长52.7%,居全省之首。衢州和丽水分别实现出口额23.9和23.7亿美元,分别增长28.6%和21.1%。受全球造船业持续低迷和水产出口减少的双重不利影响,2013年舟山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全年出口额下降27.8%,比上年回落51.2个百分点。宁波成为浙江首个外贸进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的地区,2013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03.3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居全省之首。
7.进口降幅连续七个月收窄,主要原材料资源性商品进口量价齐跌。2013年,浙江实现进口额87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从6月份开始降幅连续7个月呈现收窄态势。从主要商品看,20大类原材料资源性商品进口额471.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4.2%。其中进口量较大的铜材、废金属、乙二醇、纸浆分别下降10.1%、6.6%、8.4%和12.2%。另外,对苯二甲酸、钢材、原油、棉花降幅均超过2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实现进口额150.0和76.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6.0%和12.4%。
二、前景展望
2014年,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要好于2013年,有国际需求和国内宏观政策环境改善等积极方面,但也存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等成本要素上升和贸易摩擦加剧等不利因素。
从外部环境分析,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好转,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加快回暖。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著回升,2013年1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3.3,美国、日本、英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PMI分别为57.0、55.2、57.3和52.7,制造业经济扩张势头显现。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12月份达到78.1,与2013年1月份相比,提高19.5个百分点,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年初的-23.9回升到-13.6,12月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为103.5,连续第八个月上升,首次达到2011年7月份以来的长期均值。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一路走高,从2012年10月的950上下回升至2013年12月24日的2277。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会逐步走强,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经济体的增长率逐渐走出谷底;报告还认为,支撑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走强的因素是高收入国家的增速加快和中国的持续较快增长。世界银行同时预测2014年全球GDP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3.2%和4.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7%,均高于2013年水平。
从内部环境分析,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国内经济和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了新部署,2013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减轻了出口企业的商检负担,间接提高了外贸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开始逐步退出,全球流动性有所收紧,美元升值预期增强,预计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中国进口总体价格水平仍将维持在相对低位,有利于国内企业降低进口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与投资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据海关总署新闻发布会消息,2013年1-11月,中国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0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对外投资增长将继续带动我国与投资相关的成套设备、中间产品出口的增长。
同时,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如周边国家竞争力快速提升、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融资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浙江出口商品竞争力有所减弱。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加剧。浙江作为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的出口大省,贸易摩擦形势将更加严峻。根据省商务厅运行调查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出口订单景气指数继续保持于微弱景气区间,前5个月出口订单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5月份以后,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一直处于临界点波动状态,在手出口订单同比增长及持平的比重回落到70%以内。
预计2014年浙江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