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全省1447家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和1585家个体经营户统计,2013年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61亿元,比上年下降1.9%,上年增速为11.5%,增幅回落13.4个百分点。
一、限额以上餐饮业发展情况
1.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降幅有所收窄。2013年,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增速一直处于负增长区间,降幅在2%至4.1%之间徘徊,全年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个百分点,比1-3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
2.重点餐饮企业降幅高于平均降幅。2013年,餐饮业营业额前100位企业有57家同比下降,下降15%以上的有25家,前100位企业合计营业额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缩小5.3和3.5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的平均降幅高2.8个百分点。
3.中高档餐饮降幅高于大众餐饮消费。从餐饮类别看,2013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正餐服务实现营业额190亿元,比上年下降8.7%,而上年则为增长5.7%,降幅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扩大1.5和1.3个百分点。快餐、饮料冷饮服务和其他餐饮类共实现营业额65亿元,比上年下降5%,降幅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收窄7.5和3.2个百分点。
二、餐饮业市场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1.大型餐饮企业下滑幅度最为明显。大型餐饮企业大多借鉴国际先进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风格与服务特色,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固定成本高企、发展模式单一、转型调整困难等劣势。2013年,全省餐饮业营业额超亿元的前22家大型餐饮企业中共有11家同比下降,22家大型餐饮企业合计实现营业额90.5亿元,比上年下降8.2%。其中占全省餐饮业营业额11%的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由于受“速成鸡”事件影响,下降13.4%。营业额位列第二的浙江凯旋门澳门豆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门店收缩,低价团购套餐等因素,下降29.1%。营业额位列第11位的宁波南苑环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降16.3%。杭州楼外楼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金悦大酒楼有限公司、杭州知味观味庄餐饮有限公司等大型餐饮企业降幅也均超过10%。
2.部分地区餐饮业降幅较大。2013年,全省十一个市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杭州、衢州和舟山增速下滑的幅度更加明显,下降速度均超过全省降幅。杭州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5.1%,比上年9.0%的增速下滑14.1个百分点,幅度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衢州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15.7%,比上年21.8%的增速下滑37.5个百分点,幅度高于全省13.8个百分点。舟山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7%,比上年3%的增速下滑10个百分点,幅度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
3.餐饮企业亏损比较严重。据2013年1-11月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财务数据显示,餐饮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均有所扩大。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亏损企业612家,亏损面达48.8%,亏损面比上年扩大8.6个百分点。1-11月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226.5亿元,同比下降7.6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合计同比增长2.3%,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5.7%。营业收入的下降而工资、租金、融资成本等支出的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6和-4.8亿元。
三、影响餐饮业营业额下滑的主要因素
1.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餐饮消费大幅减少。2012年底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出台“八项规定”、“六个严禁”等规范公务消费措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取消或精简各类会议,公务消费、商务宴请、集团消费得到有效抑止,特别是定位于公务、商务宴请的部分高档酒店增速大幅回落,部分价位虚高或专门针对公务消费、集团消费的餐饮企业销售大幅下滑。
2.企业餐饮消费需求减弱。受经济形势回落影响,企业订单减少,企业生产受成本费用及产品价格两头挤压,盈利能力减弱。同时,自金融风波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大量增加,不少企业资金面紧张,一般企业融资能力较弱,以及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用于业务招待的餐饮消费需求有所减弱。
3.居民餐饮消费更趋理性。一方面,社会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盘行动”成为聚餐新风尚,适量点菜,餐后打包等节约行动得到认同,“文明消费、健康饮食”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使一些风俗习惯产生改变,比如温州人的订婚仪式由大操大办回归到二三十年前只邀请至亲聚餐,婚宴档次规模也明显下降。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居民最关注的问题,毒大米、地沟油、假羊肉、人造鱼翅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冲击着消费者信心,转移了消费者外出就餐的消费欲望,增加了居家宴请和聚会。
四、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餐饮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传统产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对增加劳动就业、推动企业生产、扩大市场消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今年餐饮业运行情况看,我省高端餐饮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逐步显露。因此,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百姓收入水平及产业发展状况,合理规划餐饮企业数量和层次结构,切忌盲目扩大餐饮企业规模和高端项目,避免同一地区同一类型企业过剩引起的恶性竞争,引导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
2.政策支持,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扶强扶优上下工夫,多渠道扶持培育一批“名企、名店、名师”,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省级餐饮龙头企业、省级餐饮产业化基地、浙江名菜、名店、名师认定办法及政策奖励机制,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开拓市场、创新菜品、培养人才、建立品牌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支持大众化餐饮发展,要加快实施“早餐示范工程”,支持餐饮企业推进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安全、美味、经济的放心早餐。扶持大众化餐饮骨干企业,促进早餐、特色小吃、社区餐饮、食街排挡等经营业态发展。
3.部门联动,优化环境。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餐饮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餐饮消费安全,增强消费者的餐饮消费信心。要优化服务,减轻企业负担,规范企业税收政策,合理减少或降低餐饮企业用电、用水、用气、银行卡收银等各类收费标准。城市管理和交管部门对早餐、夜市的经营网点和车辆停靠,要给予方便和支持。通过金融手段,缓解中小型餐饮企业贷款难问题。要加强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探索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各级执法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文明执法,制止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为餐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