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1: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1:30

前三季度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简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随着前期累积开发效应逐步释放,省级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实现稳步较快增长。

一、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

创新驱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新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工业产值3264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其中,嘉兴、绍兴、丽水、宁波梅山集聚区的增幅均超过20%。绍兴、宁波杭州湾、杭州大江东工业产值总量处于前列,分别达到479亿元、418亿元和416亿元。工业新产品产值983亿元,增长31.4%,增幅比全省高8.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0.1%,高出全省5.2个百分点,其中,嘉兴、宁波杭州湾、绍兴、台州集聚区新产品产值增速分别为119.4%、56.9%、56.7%、41.5%;宁波杭州湾集聚区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93亿元,位居全省集聚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76亿元,增长13.5%,其中,宁波杭州湾、杭州大江东、绍兴集聚区位居总量前三位,分别为180亿元、148亿元和145亿元。

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服务业营业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6.6%,比全省限上服务业增速高3.4个百分点。杭州城西、宁波梅山和舟山等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服务业营业收入最大,分别为310亿元、305亿元和115亿元,三地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省集聚区总量的63%。与上年同期相比,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衢州等8个集聚区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30%,舟山、宁波梅山、宁波杭州湾集聚区则出现负增长。

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区域内共有投产“四上”企业2851家。今年累计已引进内资项目639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宁波杭州湾集聚区引进内资最多,达到83亿元;杭州城西、宁波杭州湾、温州、义乌等10个集聚区引进内资实现高速增长,嘉兴、金华、衢州、台州4个集聚区则同比下降。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37%,其中,杭州城西、杭州大江东、绍兴、嘉兴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最多,分别为4亿美元、2.6亿美元、2.2亿美元和1.9亿美元。

三、投资保持高位增长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4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比全省高14.8个百分点;当年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05个,比上年增加71个。从投资规模看,舟山、宁波杭州湾、大江东等9个集聚区投资总额均超过100亿元,其中,舟山、宁波杭州湾、绍兴、杭州大江东集聚区投资总额居前,分别为207亿元、168亿元、152亿元和136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818亿元,同比增长30%;服务业投资714亿元,增长54%。投资强度不断提高。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在已开发建设面积中投资强度达到4.9亿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32%,其中,梅山、嘉兴、舟山、义乌集聚区已开发建设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较高。

四、企业效益较快提高

企业税收快速增长,企业财务负担相对减少,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企业利税总额356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增长52%。其中,杭州城西、绍兴等10个集聚区实现利税、利润双增长,宁波梅山、温州、舟山、台州4个集聚区企业利税、利润总额则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企业利息支出75亿元,增长8.8%,其中,宁波梅山、温州、湖州等7个集聚区利息总额呈现下降趋势。完成企业国税收入97亿元,比二季度环比增长45%,占去年全年国税总收入的91%。

五、需引起关注的问题

产品销售渠道须及时拓宽。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8%,比工业产值增幅低2.4个百分点,增幅差距比上年进一步拉大。在企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销率,减少产品库存积压,提高产品流通效率。

外需减弱明显。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工业出口交货值570亿元,同比仅增长1.7%,增速与二季度持平,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特别是舟山、杭州大江东、衢州集聚区的船舶制造、化工行业外销压力较大。目前,虽有9个集聚区出口交货值实现正增长,但有5个集聚区出现负增长,其中舟山、杭州大江东集聚区下降幅度较大。

企业能耗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降耗压力依然很大。前三季度,14个产业集聚区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虽有降低,但降低幅度只有3.7%,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其中,衢州、杭州大江东、绍兴集聚区消耗的能耗占到全省集聚区消耗总量的68%。

我省产业集聚区平台经过前两年的开发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配套逐渐成熟,引导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合力不断凝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入驻,各集聚区的招商引资与投资力度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前期入区企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迎来一个投产潮,能助推集聚区产能较快提升,特别是新引进的一批优新高特企业产能释放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