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上半年浙江工业经济稳中有升转中向好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系统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工业强省建设和四个“全面推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转中向好态势,生产增速有所加快,经济效益逐步转好,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当前,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也不少,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上半年,浙江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好转

1.生产增速稳中有升。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9.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工业用电量1173亿千瓦时,增长4.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浙江工业增速与全国的差距由一季度的低1.4个百分点转变为二季度的高0.5个百分点。我省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的态势比较明显,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实施四个“全面推进”,为工业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盈利能力有所提高。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01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也有所下降。5月末,企业亏损面为20.6%,比3月末下降4.6个百分点;1-5月,亏损额增长0.8%,比一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

图1 2012年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统计指标当月增速

3.税金和劳动报酬保持较快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860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较快增长为稳定全省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9.4%,人均劳动报酬增长11.0%(现价),这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出现积极变化

1.内需逐步扩大,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有所改变。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8868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3346和5522亿元,分别增长9.9%和4.1%,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5.6和4.8个百分点。从运行趋势看,内销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动力,而出口持续在低速区徘徊,甚至有所下行。二季度,内销增长10.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而出口只增长2.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在出口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全部工业生产增速有所上升,表明浙江工业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有所改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环境变动、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主动抉择等因素的影响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基点。2008—2012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国内销售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5.6%、78.9%、79.2%、79.9%和80.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80.9%。

2.“机器换人”成果初现,过度依赖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方式有所改变。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机器换人”摆到了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位置,各地全面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2165亿元,同比增长35.7%,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2.9%,比去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1-5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增长8.2%,而从业人员减少1.4%,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折年率)达15.4万元/人,增长10.3%(可比价),人均创利3.8万元(折年率),增长14.3%。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分别减少1.5%、1.9%和0.5%;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0.8%、11.5%和11.6%。

3.创新驱动动力增强,“以量取胜”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有所改变。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20.7%,增幅比同期主营业务收入高12.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转化成效显著。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180亿元,增长22.1%,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速13.5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24.1%,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据测算,新产品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55.1%,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高新园区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引擎的作用日益显现。上半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园区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762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86亿元,增长15.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1个百分点。在创新驱动动力增强的影响下,全省工业目前呈现利润、税金和劳动报酬增速均高于主营业务增速的较好态势。

三、工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1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核电关联、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较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3.6%、12.0%、11.5%、10.0%和9.4%。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386和1832亿元,分别增长11.0%和9.2%,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2.1和0.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3%和33.5%,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占据产业结构高级化高地的高新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分别达29.3%、37.7%和50.5%,均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2.工业强县(市、区)建设成效明显,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启动推进工业强县(市、区)试点建设以来,试点县(市、区)在编制规划、聚集要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全省工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上半年,20个试点县(市、区)领跑作用进一步显现,多数县(市、区)增加值增速排名在所在设区市前三位;20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24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9%;同比增长9.5%,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7.7%。

3.成长型企业培育有新进展,企业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近期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全面推进“个转企”、“规下升规上”为主要抓手,加强成长型企业培育,不少小微企业逐步壮大,进入大中型企业队伍。全省共有782家小微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占原有大中型企业数的14.6%。上半年,这部分企业增加值2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同比增长33.6%,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4.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3.3%。成长型企业加快壮大为大中型企业,有利于优化我省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

四、工业经济前行压力加大

1.出口形势总体还很严峻。一是欧美等主要国际市场需求没有明显改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出口市场不容乐观。如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以及实施的临时反倾销税对我省光伏行业的出口影响已经显现。上半年,我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出口下降40.0%;出口太阳能电池5.7亿美元,下降45%。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今年以来累计升值已超过去年全年幅度,对浙江工业出口影响非常大。三是浙江工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二季度浙江工业出口仅增长2.7%,其中6月份仅增长0.2%。出口增速如继续下滑,将对全省工业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2.企业“融资难”、“互保、联保危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负债增长7.6%,但银行贷款只增长5.9%,总的来看,银行贷款还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截止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3238亿元,增长11.7%;新增贷款3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5亿元,但制造业新增贷款6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97亿元,更多制造业企业面临资金缺口。当前,部分银行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流通的更多的是票据。企业虽然不算缺钱,但只有一堆票据,而没有现金,无法购买原料,支付工资。同时,比起中小企业目前难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曾经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互保、联保现象,则有可能暴露出更多风险,会使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从单个波及到更大面积。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近期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精神,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及时化解“融资难”和“互保、联保危机”。

3.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将对上半年生产增速产生一定影响。尽管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多项统计指标在上半年表现良好,但这一定程度上是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去年四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8%、6.2%、7.0%和10.6%,随着二季度以后基数的渐次抬高,保持工业稳步增长的难度将逐渐增大。6月份,我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该指数在今年3月份出现阶段性高点(53.2%)后,已连续3个月逐月回落,逼近50%荣枯线。今年4、5、6月当月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7%、9.6%和9.4%,呈小幅下行趋势。这些表明后期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压力加大。

总的来看,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处于中速平稳运行区间。下一阶段,我省要紧抓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以四个“全面推进”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