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稳中有升 稳中有进 稳中有好——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有为,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优环境,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生产增长有所加快,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外贸出口、财政收支和存贷款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经济运行平稳,质量效益提升

(一)三大产业和三大需求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69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0.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680、8440和7834亿元,增长2.4%、8.9%、8.1%。二季度,工业产销和利润、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略快于一季度,6月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1.三大产业平稳增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效益农业发展较好。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2.3%、0.5%、-1.8%、5.0%。春粮实现“三增”。春粮播种面积270.8万亩,单产236公斤/亩,总产量63.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0.9%和2.3%。早稻种植面积在连续两年下降后止跌回升。预计早稻种植面积为172.7万亩,比上年增长4.0%。油菜籽总产量31.7万吨,减少1.3%。上半年,蔬菜、药材、花卉苗木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0.03%、1.7%、4.5%。肉类总产量89.9万吨,同比下降0.9%;水产品产量182.6万吨,增长5.7%。工业产销增长有所加快,用电量明显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其中,二季度增长9.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增速与全国的差距由一季度的低1.4个百分点转为二季度高0.5个百分点;销售产值28868亿元,增长8.8%,其中,内销产值23346亿元,增长9.9%;出口交货值5522亿元,从去年同期下降0.7%转为增长4.1%。全社会用电量1571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5%,其中,工业用电量1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升4.7和6.8个百分点。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9.5%和10.4%,比一季度的0.3%和-2.2%均大幅回升。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上半年,房地产、批发和零售、金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住宿和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2%、8.7%、6.3%、4.9%、3.9%和9%。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各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6.2%和70.1%。全社会铁、公、水路交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3.4%和12.9%,增速同比回升1.2和8个百分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853.4万标箱,增长6.4%。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2566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3月末回落2.8个百分点,新增存款5885亿元,同比多增1429.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63238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3月末回落0.7个百分点,新增贷款3603.7亿元,同比多增205.2亿元。1-5月,限额以上交通、信息、商务、科技、文化、居民服务等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一季度、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0.5、2和1个百分点。企业数稳定增长。据省工商局资料,二季度末,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7.6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内资企业96万户,注册资本金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5.3%。私营企业84万户,同比增长12.6%。二季度,新设企业57836户,与一季度环比增长87.9%;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123亿元,同比增长47.5%,企业规模扩大。

2.三大需求稳定增长。投资增长较快,浙商回归项目增多。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9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其中,除房地产外的项目投资6482亿元,增长23.9%。非国有投资6440亿元,增长20.7%,其中,民间投资5747亿元,增长19.3%,占投资总额的62.2%,比重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752亿元,增长17.8%。6月末,全省施工项目32608个,同比增长13.7 %,其中,新开工项目13763个,增长12.9%。据省经合办资料,上半年,浙商回归新引进项目722个,省外到位资金893.6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年度计划的59.6%。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8和0.9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回升4.9个百分点。月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利用外资增长加快。上半年,出口11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增速比1-5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4和5.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594亿美元,增长6.5%;进口423亿美元,下降4.2%。6月份出口22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4%,增速比5月提高6.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17家,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5%和22.3%,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3.5和15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房价转降为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9%,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6月份,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5%,同比涨幅比5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为1.1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仅增加0.1个百分点。上半年,8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6涨2跌,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4.7%、2.7%、2.5%、2.4%、2%、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1%和0.8%。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3%和2.8%,累计降幅虽比一季度分别扩大0.1和0.2个百分点,但5、6月份降幅呈缩小趋势(详见图3)。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随着一线城市房价(同比)的快速反弹至两位数,我省杭州、宁波、金华房价逐月回升。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4城市房价3涨1跌,杭州上涨7.4%,涨幅在70城市中从3月的66位上升到19位;金华上涨3.2%,居63位,宁波上涨3%,居并列64位,分别比3月上升4、5位;温州是70个城市中唯一下降的城市,下降3%。与上月环比,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分别上涨1%、0.9%、0.3%和0.3%,居并列21、27、57、57位,宁波和温州分别比3月上升39和13位。

(二)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1.创新驱动和“机器换人”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公共财政科技投入7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全省专利申请量14.53万件,同比增长22.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89万件,增长38.5%;专利授权量9.27万件,增长30.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437件,同比下降3.4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5.7%,占工业投资的62.9%,比重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2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8.3%)12.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减少1.4%,人均资产82.7万元,同比增长9.8%;劳动生产率达15.4万元/人(折年率),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可比价),比去年全年提高0.9万元,人均创利3.8万元(折年率),增长14.3%;上半年,新产品总产值增长22.1%,新产品产值率为24.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55.1%,处于近年来最好水平。

2.装备制造、实体投资和“电商换市”等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从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结构看,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2%、9%和11%,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3.5%、23.5%和25.3%,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工业强县(市、区)建设成效明显。上半年,20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24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9%,同比增长9.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7.7%。1-5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占到利润总额的36.1%,比增加值比重高3个百分点;对利润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有石油加工(占新增利润的19.7%)、化学原料(18.8%)、电力(13.3%)、纺织(10%)、汽车(9.8%)、黑色金属冶炼加工(7.5%)、金属制品(6.1%);限额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3.1亿元,利润236.7亿元,分别增长20.7%和42.8%,比限上服务业企业增速高6.4和6.6个百分点,其中,淘宝商城和淘宝软件两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倍,占全省被调查服务业业企业的近20%,对利润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41.9%。从消费增长结构看,与住宅销售较旺相联系的居住类商品和金银珠宝销售增长较快,上半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建材装潢、五金电料、家具、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5.8%、42.9%、19.1%和15.5%,金银珠宝增长42.6%;“电商换市”丰富提升和替换了部分传统市场。据省商务厅资料,上半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1514.9亿元,同比增长80.2%,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近20%,网络零售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一季度的19%上升到21.4%。省内居民网上消费926.5亿元,同比增长56.1%。全省在淘宝(含天猫)上开设网店117.5万家,占全国13.9%;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为320.8亿元,增长13.8%;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27.6亿元,同比增长13.5%。市场景气指数处于高位。6月义乌市场景气指数平均值为1101.9点,同比上升131.4点。从投资增长结构看,上半年,工业、制造业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19.7%、18.2%和23.6%,对增强我省实体经济增长后劲将发挥积极作用。从出口增长结构看,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上半年对中东、东盟、非洲、拉美、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42.1%、22.1%、36.8%、12.1%和21.7%。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4.2%和1.9%。大宗商品出口增长较好。鞋类、箱包、服装、纺织品出口从去年的低增长转为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7.6%、39.4%、12%和9.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

(三)发展质量和民生保障稳中有好

1.财政收入增长,利润、税金和职工薪酬增速均高于收入增速。上半年,财政总收入388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2.5亿元,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2026.5亿元,所占比重达到92.8%,增长11.8%,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4、0.9和1.6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25%部分)和营业税分别增长5.4%和6.9%,改征增值税53.8亿元;企业所得税累计增速自上月转降为升后继续增长,上半年增长6.8%,比一季度回升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利润、税金和职工薪酬增速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较好态势。1-5月,实现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回升3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3.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转为1-5月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税金859.9亿元,增长9%;应付职工薪酬1229.8亿元,增长9.4%,均高于8.3%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亏损企业亏损额仅增长0.8%。1-5月,被调查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417.6亿元,同比增长36.2%。

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1元,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其中,工资性收入13076元,增长6.9%;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9.8%、2.4%和6.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878元,同比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工资性收入4914元,增长10.3%;家庭经营性收入4778元,增长9.9%;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6.2%和9%。上半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25935元,同比增长9.4%,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927元,增长10.3%。

3.就业和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增加。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3.9%。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比3月末上升0.05个百分点,与3月末比年初上升0.18个百分点相比,上升趋势有所缓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为2171.6、1098.9、1758.7和1108.1万人,比去年末增加88.3、33.3、27和2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887.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险参保人数1719.8万人,比去年末增加48.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24.4万人。

4.财政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民生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05.2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对住房保障、商业服务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金融监管等支出分别增长25.9%、19.9%、16.8%、12.2%、11.9%、11.4%、10%、9%、8.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2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文化艺术、教育设施、水利和环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广电投资分别增长52.7%、50.4%、47.3%、33.8%、19.4%、9.8%。

5.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据省建设厅资料,至6月底,全省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4.6万套,竣工7.34万套,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3.25万套,分别完成我省年度目标任务的94.4%、78.5%、83%,完成进度较快。

二、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压力和风险增多

从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平稳向好态势明显。但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浙江经济增长动力还不够强、协调性不够好,行业企业分化,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企业担保互保风险依然存在,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市场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够强。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6月份,浙江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0%,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出现回落,显示市场需求总体不足。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回落幅度较大且跌入50%荣枯线以下,分别为47.9%和46.9%,比上月回落3.8和7.5个百分点。从外需看市场低迷,金融领域仍存在较多风险,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上半年与一季度相比,外贸出口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占我省出口市场份额21.6%的欧元区市场需求仍较低迷,对欧盟出口增速从一季度的4.1%回落到上半年的1.9%。受中日关系及日元贬值影响,对日本出口连续5个月负增长,累计下降1.5%。从出口商品看,上半年,船舶、高新技术产品和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下降30.4%、8.3%和45%。据省商务厅材料,上半年我省共遭遇15个国家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40起,涉案金额2.03亿美元。

从内需看,一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放缓。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虽居全国前列,但名义增速(8.8%和9.9%)分别低于全国平均0.3和2个百分点;实际增速(6.7%和8%)低于我省同期GDP增速,城镇虽略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但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农村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7.1%,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是部分高端消费热点降温,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尚需时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和城市交通比较拥堵,汽车销售自2012年4月以来步入了个位数增长区间,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减小。上半年汽车类零售额增速(6.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0.8%,略高于去年全年的10.2%,但大大低于2010、2011年的31.8%和17.8%。高档餐饮、住宿业零售额下降。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2个百分点;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3.3%,而去年同期是分别增长10.5%和7.1%。用于礼品的部分名优新特农产品、中高档水产品和礼品茶等价格明显下降,对农民增收和消费增长带来新的困难。三是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降幅仍较大,环比下降。去年9月份后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降幅连续收窄,但今年3、4月份又重现扩大(见附图3),出厂价格降幅从1月的2.1%扩大4月的2.6%,购进价格降幅从1月的2.4%扩大到4月的3.2%,5、6月降幅虽有缩小,但2个月环比均分别下降0.3%和0.4%。上半年,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全国大0.1和0.4个百分点,反映我省企业生产需求不够旺。四是货运量增速减缓。上半年,全社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减缓0.4和1.4个百分点。

2.经济运行压力和风险增加。一是行业、企业明显分化,部分行业和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意愿减弱。据企业景气调查,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3.5,企业景气指数为120.9,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3和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94.5,比一季度回落4.7个百分点,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6月份,浙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该指数在今年3月份出现阶段性高点(53.2%)后,已连续3个月逐月回落,逼近50%荣枯线,表明制造业复苏态势有所减弱。部分行业增加值和利润仍然下降或低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光伏设备和船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21.3%和3.7%。1-5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活动利润率仅4.26%,比全国同期低近1个百分点。31个制造业行业中,饮料(-9.3%)、服装(-1.6%)、造纸(-13.6%)、医药(-5%)、化纤(-7.9%)、非金属矿物制品(-9%)、船舶(-86.2%)、电器机械(-4.2%)、仪器仪表(-0.4%)、废弃资源利用(-77.7%)等10个行业利润是下降的,机械修理业亏损。5月末,有亏损企业7520家,亏损面达20.6%,亏损面同比扩大0.8个百分点。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直接削弱我省出口商品竞争力,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不得不外迁和订单转移。据6月份省商务厅对重点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遭遇客户订单转移的企业面为25.2%。

二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从上半年税收增长结构看,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最大。由房地产交易比去年同期大幅回升带动,上半年房地产相关税收(契税、土地增值税、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531.3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4.3%,同比增长47.5%,拉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6%。而制造业税收仅增长0.5%,有带动力和稳定税收来源的投资大项目不多。受“营改增”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税收下降33.9%,也存在着一些结构性减税、清费减负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同时,民生相关重点支出还将不断增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三是资金面趋紧,不良贷款和企业担保互保风险犹存。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比3月末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增长10.8%,比3月末回落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双上升”,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较高。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65%,比年初增加0.06个百分点。银行加强了资金风险防范,可供抵押的资产缩水,企业融资互保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只得依靠利率较高的民间融资,企业债券资金一级市场发行利率有所上升。民间借贷风波不良影响还在显露,一些工贸企业借贷资金担保互保风险仍有发生。

3.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预计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左右,降幅比一季度(4.9%)减小近1个百分点。一是高耗能行业生产出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6%(按可比价计算),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企业上马或扩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均有一批高耗能企业陆续上马或扩产,带来大量新增能耗。杭州的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公司,上半年新增能耗28万吨标准煤;宁波的禾元化学,上半年新增能耗22万吨标准煤,预计全年新增能耗将达到57万吨标准煤。三是部分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上半年,杭州、宁波、嘉兴和湖州4个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仅下降1.6%、3.2%、3.4%和3.4%,降幅低于全省平均和一季度。1-5月,上述4个市预警等级为一级,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亮红灯;衢州预警等级为二级,节能形势比较严峻,亮黄灯。四是去年同期能耗基数较低。去年我省工业生产增长较缓,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出现回落,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生产逐渐恢复,低基数将对今年的节能产生不利影响。上半年,钢铁行业能耗同比上升2.1%,去年同期为下降8.0%,导致该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由去年同期的11.6%回落到8.5%。

三、走势预测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仍处于疲弱态势。IMF最新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1%,与去年基本相同,低于4月期的预测0.2个百分点,主要面临的仍是下行风险,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明显减缓,美国经济扩张步伐减弱,欧元区衰退加深程度超出预料。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GDP增速从一季度的7.7%回落到二季度的7.5%,上半年为7.6%。浙江经济经过前两年的深度调整,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出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成效逐步显现,但矛盾和问题也较为突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可能变化,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预计下半年浙江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考虑到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渐次提高,下半年经济增速比上半年可能会有回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