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驱动、“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2010年以来,随着我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机器红利显现。但同时对浙江劳动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机器换人”带来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是一个资本有机构成快速提高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近两年,以“机器换人”为主要途径,通过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的我省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推进,在人口、就业上主要表现为:
(一)外来人口的减少,人口增量、增速下降
近两年随着“机器换人”、转型升级大步推进,企业低端人员减少较多,省外劳动力明显回流,全省常住人口增量、增速下降。2005-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从4990.9万人增加到5446.5万人,年均增加91.1万人,年均增长1.76%,而2011年、2012年常住人口增量仅为16.5万人和14.0万人,增速分别为0.30%、0.26%,下降明显。
(二)工业吸纳就业人员减少
2005-2010年,工业就业人员从1160.3万人增加到1493.6万人,年均增加66.7万人,而2010-2012年从1493.6万人增加到1523.8万人,年均增加15.1万人,其中2012年仅增加1.6万人,工业新吸纳的就业人员明显减少。根据就业弹性变化测算,2011年、2012年两年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少吸纳就业60万人左右。
(三)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2012年城镇(含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大专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6.26%和11.17%,比2009年提高1.67、2.32个百分点;高中学历人员和初中及以下人员占比分别为28.45%和54.12%,比2009年降低0.02和3.97个百分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占比分别为10.01%、12.43%和35.14%,分别比2009年提高1.53、1.46和11.67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明显提升。
二、“机器换人”效应正在显现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有力地促进减员增效,同时也对劳动就业带来了挑战。
(一)“机器换人”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紧张状况
浙江省为数众多的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依赖廉价低端劳动力,企业用工缺口较大。随着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推进,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现状有所改变,用工缺口一定程度得到缓解。根据省就业局企业用工情况监测,企业缺工率从2011年6月的4%,降到2013年6月的2.18%。
(二)“机器换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劳动生产率提升加速
“机器换人”的必然结果是从业人员的人均产值提高,效率提升。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4.02万元增加到8.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58%。2010-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8.78万元增加到1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73%,比2000-2010年高0.15个百分点。其中,2012年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29%,比2000-2010年提高0.7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态势初现,企业竞争力增强。
(三)“机器换人”使企业职工工资大幅提高
“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职工工资大幅提高得以实现。2000-2010年,企业总体用工偏紧,工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9853元提高到29515元,年均增长11.60%,2012年又提高到40270元,2010-2012年间年均增长16.81%,比2000-2010年提高5.21个百分点,为居民收入实现翻番打下良好基础。
(四)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
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经济发展拉动,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工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2012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1523.8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1.28%。但随着工业“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的推进,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6.25%,但2010-2012年年均增长降到1.01%,其中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仅增长0.10%。从工业增加值的就业弹性看,2000-2010年平均为0.482,而2010-2012年平均为0.116,其中2012年仅为0.014。
(五)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左右(如下图),今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有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企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带来的影响。根据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当前失业人员中,因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失业人数占一半以上,比2005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以上,因劳动者求职与需要提供的岗位存在时间差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占近四成。随着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推进,短期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六)就业结构矛盾突出。转型升级、“机器换人”节省大量劳动力,减少了经济发展对省外低端劳动力的依赖,省外劳动力回流明显。但同时,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明显提高,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明显紧缺。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高于整体平均值,差距最大的超过100个百分点。省就业局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缺工总人数的22.22%,呈上升态势。
三、对策建议
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提高了企业效率,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是大势所趋,但同时短期内对劳动就业带来了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在全面推动“机器换人”时,要兼顾稳定就业、扩大就业。解决就业主要靠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调整,辅之以社会的积极引导。为此建议:
一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政策,包括金融、财政税务、科技、人才政策等;
二要培育内需增长点,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
三要积极引导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实体产业;
四是进一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未来我省吸纳就业的主力;
五是加强对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应用性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就业人员技能,有效缓解摩擦性失业;
六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拓展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参与技能培训实践工作,奖励师傅带徒弟的技能培养、传承模式,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