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农业转移人口的总体素质偏低,并与粗放型发展方式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影响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7年,即相当于初中毕业生的水平,其中,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的人口分别占2.3%、24.6%,54.5%,14.3%和4.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1.4%,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从省外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浙江省省外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6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年,也是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沿海省市中最低的。浙江省外来人口中未上过学的比重为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比重达到2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0个百分点,而高中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14.4%,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比重为4.0%,更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左右。

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在,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长期以来,由于认为我国廉价劳动力供给充裕,浙江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普遍使用身体健康、反应灵敏的年轻劳动力代替技术投入,将工人固定为“流水线”旁进行重复劳动的纯体力劳动者。浙江传统产业的优势取得,主要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而是通过区域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中间产品的垂直分工,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形成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从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以年轻、熟练的普通劳动力为主,而对技能和学历的要求较低甚至不提要求。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浙江省部分市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企业用工需求中,低技能要求(包括无技能要求、初级技能和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需求比重分别为89.6%、93.2%和89.0%,对求职人员的低学历要求(包括无学历要求和初中及以下人员)分别占68.0%、72.1%和72.7%。甚至随着“招工难”现象的日趋严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能要求更为放宽,2008年至2010年对求职者的学历无要求的用工需求比重分别达到18.2%、19.8%和22.0%,无技能要求的岗位比重更是均在65%以上。用工岗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普遍较低需求,意味着低文化和技能素养的普通劳动力都能顺利地在浙江找到工作,这也是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水平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

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在,又强化了低层次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两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源源不断的、近乎无限供给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使得许多企业认为只要不断增加投资、不断扩大规模就能持续发展,而没有动力去转型升级,不愿意改造传统产业,以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员工的低文化素质、低技能,也让许多企业没有能力消化吸收先进生产技术,没有条件开展产品研发,甚至引进了先进设备却由于缺乏技术人才而无法使用。正是部分企业对追求技术进步的既无动力又无能力,强化了浙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陷入了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陷阱”,无法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相关研究成果2001-2011年,浙江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8%和13.9%,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3.3%,浙江经济增长仍然延续了过分依赖生产要素投入的惯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