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2013年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农林牧渔业生产增势良好。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27.01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27.09亿元,增长0.2%;牧业产值142.6亿元,增长2.5%;渔业产值128.13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66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8.3亿元,增长2.6%。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效益农业持续发展

(一)春季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

1.春粮播种面积增加。据抽样调查,全省春粮播种面积预计为270.80万亩,比上年增加3.89万亩,增长1.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13.27万亩,增长1.4%;马铃薯播种面积为74.05万亩,增长4.5%;蚕(豌)豆播种面积43.54万亩,减少2.8%。自2007年以来,小麦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小麦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较低;二是小麦主产区嘉兴、湖州、绍兴、台州等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粮大户种植小麦面积增加。

2.油菜籽播种面积继续下降。今年春季,全省油菜籽播种面积240.04万亩,比上年减少8.30万亩,减少3.3%。其中,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等油菜籽主产区分别比上年下降12.5%、8.6%、2.1%和1.8%。自2009年以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已连续五年持续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种植油菜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耗劳力,难以推广机械化种植;二是油菜籽收购价长期低位徘徊,农户种植意愿降低。

3.药材、蔬菜、花卉苗木等效益农业持续增长。今年春季,全省药材播种面积23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17万亩,增长0.8%。温州、台州、丽水等药材主产区播种面积分别增长15.7%、1.1%和0.5%,主要为保健类药材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如温州市,今年继续出台中药材(铁皮石斛)产业补助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农户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

一季度,全省蔬菜播种面积326.55万亩,同比增加1.5万亩,增长0.5%。主要是各级政府重视“菜篮子”工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对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投入,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和立体化种植,加上蔬菜的种植效益明显优于种粮收益,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

一季度,全省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54.7万亩,同比增加8.99万亩,增长6.2%。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花卉苗木主产区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1.8%、1.8%、23.5%、13.8%和3.7%。近两年来,特别是省政府“四边三化”(即公路、铁路、河道、山旁边等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战略的提出,各地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对花卉苗木和盆栽类园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环境始终保持在求大于供的状态,红枫小苗、红白玉兰、广玉兰以及紫薇等花卉苗木的出售价格持续上涨,种植效益明显优于种粮和种菜。

4.果用瓜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今年春季,全省果用瓜播种面积32.57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0.08万亩,下降0.2%。其中,西瓜播种面积为18万亩,同比减少0.89万亩,下降4.7%。宁波、绍兴、台州等西瓜主产区分别减少4.3%、6.4%和6.8%。主要原因是西瓜品种熟地无法连续种,为提高产量,西瓜地要经过几年的土质轮歇更新后才能再种,播种面积下降属于土质轮歇。

(二)林业生产有效开展,木材产量增势强劲

1.造林更新快速推进。据省林业厅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省已完成造林更新74.87万亩,是全年造林更新计划82.16万亩的91.1%。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3.46万亩;封山育林83.32万亩;森林抚育45.23万亩。全省参加义务植树813.5万人次,完成植树2605.3万株。

2.木材产量增势强劲,竹材、鲜竹笋有所调减。据省林业厅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省木材产量16.46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3.9%;竹材产量1813万根,下降16.1%;鲜竹笋产量25.8万吨,减少1.4万吨。

(三)季内畜禽出栏增加,肉类产量稳定增长

1.猪、牛、羊和家禽季内出栏量普遍增加。受益于今年2月份春节市场需求量大的影响,一季度季末,全省出栏肉猪535.4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9%;牛出栏3.19万头,增长5.3%;羊出栏39.14万只,增长0.3%;家禽出栏6877.22万只,增长3.0%。

2.肉类产量稳定增长,蛋奶产量有所下降。今年一季度,全省肉类总产量52.9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40.86万吨,增长2.8%;牛肉产量为0.46万吨,增长7.0%;禽肉产量10.67万吨,增长6.3%。一季度,禽蛋产量10.98万吨,同比下降6.2%;牛奶产量5.09万吨,下降1.7%。

(四)水产品产量增势稳定,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数据,一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97.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4%。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53.1万吨,增长7.1%。大黄鱼、带鱼、鲐鰺鱼、虾类、蟹类产量分别增长14.5%、10.1%、0.7%、5.3%和18.5%。一季度,海水养殖产量17.87万吨,同比下降2.2%;淡水产品产量21.11万吨,下降1.9%;远洋渔业产量5.01万吨,增长81.5%。

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我省海况总体良好,宁波、舟山、台州等地渔农均增加了出海捕捞次数和捕捞时间。

海水养殖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温州乐清市等地于去年12月份已经完成对牡蛎等海水养殖产品的捕捞,造成今年年初海水养殖产量明显少于去年。

远洋渔业产量增长较快主要基于远洋捕捞渔船的增加和出海次数的增多,再加上远洋渔船更新及机械化、信息化改造,组织远洋渔场探捕,阿根廷鱿鱼作业渔船数量和产量大幅增加。

二、当前我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畜禽产品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对后续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

受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冬春牲畜疾病发病率高以及近期发生的H7N9禽流感病毒影响,生猪、鸡蛋等主要畜禽产品收购价格持续下降。据省畜牧局调查,生猪价格从1月16日最高点18.28元/公斤跌至3月20日的13.30元/公斤。当前,养猪户每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肉猪将亏损近120元。鸡蛋平均收购价3月份为每公斤8.2元,比1月份的9.4元下跌12.7%,一些地区收购价已跌至每公斤7元,饲养户处于亏损状态。

收购价格的持续下跌,影响了部分饲养户补栏积极性,季末畜禽存栏量下降明显。一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1298.73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0.3%;牛存栏17.07万头,下降6.7%;家禽存栏9012.97万只,下降13.6%。季末畜禽存栏数量的下降,势必对二、三季度畜禽出栏造成影响,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

(二)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增效面临较大压力

一季度,我省农资价格依然延续上涨势头。一季度,全省农资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4.3%。其中,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10.3%,饲料价格上涨8.1%,农用手工工具价格上涨5.2%,化肥价格上涨1.2%,农药及农药器械价格上涨0.8%,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0.6%,农用种子价格上涨2.0%。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各项支农扶农政策,加大了对粮油作物的补贴力度,不断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是农产品涨价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被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所削弱。确保我省粮食安全,提高农户扩大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做好农资价格的监测预警,采取措施平抑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

(三)名优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

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倡导理性消费,对用于礼品的名优农产品及餐饮业的即期影响较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下跌。绍兴市中高档明前茶出售价格同比下降5%-10%;湖州市淡水产品养殖,如甲鱼、黑鱼、白鱼等,一季度出现亏损状态。随着廉政政策的落实,农产品生产结构将会随着市场供需进行调整,短期内对农业品牌建设和高效农业发展会产生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