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稳中有进 转中求好——2012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12年以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围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目标,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千方百计促发展,坚定不移抓转型,尽心尽力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基本完成。但市场需求约束特别是外需持续低迷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预计2013年浙江经济将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

一、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浙江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1670、17312和15624亿元,增长2%、7.3%和9.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人均GDP为63266元,约合10022美元,增长7.7%。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表、附图。

1.经济增速止滑企稳、小幅回升,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201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逐月下滑,特别是2012年1-2月回落幅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2.9%,同比回落9.6个百分点,一季度GDP增长7.1%,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大了强工业、扩投资、拓市场、促外贸等工作力度,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全国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继续下行趋势不同,我省经济运行呈现二季度止滑企稳,三、四季度小幅回升向上的态势。全国GDP增速由一季度的8.1%回落至上半年的7.8%、前三季度的7.7%,全年回升至7.8%。而我省上半年增速回升至7.4%,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回升至7.7%和8%,从一季度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到全年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1-2月与全年相比(详见附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9%回升至7.1%,与全国差距由年初低8.5个百分点缩小到12月份低0.2个百分点,31个制造业中有23个行业增速比前三季度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工业利润月度增速从9月份开始转降为升(9、10、11、12月利润分别增长2.2%、7.5%、18.3%、16.2%),累计降幅由30.8%缩小至6.1%,与全国差距由年初低25.6个百分点缩小到11.8个百分点(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5.3%加快至21.4%,商品房销售额由下降51.3%转为增长22.7%,销售面积由下降51.3%转为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由8.5%回升至11.4%;外贸出口增速由2.5%回升至3.8%;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由下降2%转为增长1.3%;货运周转量由下降0.4%转为增长6.4%。地方财政收入、存贷款等指标在二季度加速下行之后也出现趋稳回升态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回升4.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同比少增额由上半年的481减少到215亿元。

PMI站上荣枯线,订单指数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12月份,浙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连续3个月站在荣枯线以上,表明浙江制造业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可喜的是,产品订货指数首次站在荣枯线,为53.1%,比上月回升3.3个百分点,拉动PMI回升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订货指数从11月份的43.5%大幅回升至12月份的53.1%,环比回升9.6个百分点,是我省一系列外贸扶持政策出台并落实到位,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圣诞、新年节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景气回升。四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7.2和124.7,比三季度提高5.9和2.1个点。

2.“四大国家战略举措”获批实施和“四大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相继获批实施。2012年,预计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4850亿元,增速快于GDP,占GDP的14%以上。舟山市GDP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增速列丽水之后居11个市的并列第二位;进出口总额153.6亿美元,增长15.8%,其中出口92.2亿美元,增长23.4%。义乌市出口9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达580亿元,增长12.6%。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较好地引领全省经济集约发展、集聚发展。前三季度,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区内“四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3%,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5%,增速分别比全省规上工业快5.1和5个百分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5%,增速比全省限上服务业快27.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9%,增速分别比全省快14.4和1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总部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占总投产企业总数的9.7%,比二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企业数平稳增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2012年末,全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46.9万户,比上年净增26.2万户,其中,在册企业92.6万户,比上年增长6.4%,私营企业77.5万户,增长7.8%;个体工商户249.8万户,增长8.6%。全年已有超过3000户个体户转型为企业。企业集团有2527户。投资新项目推进力度加大。2012年,全省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万个,比上年增长29.1%,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30.4%,占投资总额的35.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97家,投资总额366.4亿美元,合同外资210.7亿美元,实际外资130.7亿美元,合同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4%和12.0%。浙商回归和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浙商回归新引进项目1426个,累计到位资金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634家,投资总额47.5亿美元,增长27.2%,中方投资额39亿美元,增长13%。

3.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民间投资、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6.9%,比重上升至24.1%和32.7%。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民间投资增长22.5%,占61.9%,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9%和17.3%。二是服务业发展较快。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1.1%。其中,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11.9%和9.7%。限额以上交通、信息、商务、科技、文化、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3%,营业利润增长12.2%,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回升1.4和7.9个百分点,其中,淘宝公司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102.3%和134.8%。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4.1%,占全省投资总额的63.6%。全省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国内旅游收入4475.8亿元人民币,增长18.2%。组织出境游客160.6万人次,增长26.7%。是农业和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1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2%,粮食总产量和单产分别为783.5万吨和6260公斤/公顷,比上年分别增长0.2%和0.5%。花卉苗木、茶叶等效益农业稳中有升。2012年预计,花卉苗木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5.8%,茶叶总产量增长1%。肉类总产量180.8万吨,比上年增长2.8%;渔业产品总产量541.9万吨,增长5.1%。

4.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创新驱动作用有所增强。2012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比上年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2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3.6%。全省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分别为24.9和18.8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0.8%和44.7%,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3.8和1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3.3和1.1万件,增长34.4%和25.4%,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全国第四位。二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2年,预计GDP能耗比上年下降6%左右,为“十一五”以来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单耗下降,下降面接近九成。据省环境保护厅预计,全年有望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减排目标。

5.民生进一步改善一是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和8.8%,均高于GDP增速。二是地方财政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2012年,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分别增长18.4%、16.8%、12.4%、10.7%、9.7%、9.7%和9.3%。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低于上年末的3.12%,新增城镇就业98.7万人。2012年,企业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61.5、156.6、84.8、120.9、10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达到639.3万人,新增33.3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1332.3万人。四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回落。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六涨二跌,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烟酒、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5.3%、2.5%、1.6%、1.5%、1.3%和1.3%,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跌0.3%和0.6%。五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良好,商品房价跌幅居前。据省建设厅统计,2012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16.16万套,超额完成本年目标任务。12月份,温州、杭州、宁波、金华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1.4%、7.6%、7.4%和6.3%,跌幅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前4位;与上月环比,温州、宁波持平,杭州、金华上涨0.3%和0.9%。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需求减弱特别是出口形势严峻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仅增长5.9%,其中,出口交货值增长1.3%,内销增长7%,增速比上年低15.2、11和16.6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2.7%和3.3%,也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对外贸易增速大幅下滑。受欧美日等主要市场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影响,2012年,我省外贸出口仅增长3.8%,增速比上年回落16.1个百分点,比全国(7.9%)低4.1个百分点,低于广东(7.9%)、福建(5.4%)、江苏(5.1%)。对欧盟出口下降9.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4个百分点,占我省出口市场的比重从上年的25.8%下降到22.5%;对美国、日本出口分别增长9.3%、0.8%,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落4.3和3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箱包、纺织品和鞋类出口分别增长3.8%、8.9%、0.5%和0.9%,服装出口下降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3.5%,船舶下降13.4%,光伏产品大幅下降47.9%。同时,出口企业还存在海外买家赊销坏账的巨大风险。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低迷,消费倾向下降。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3.2%,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低于收入增速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实际增长3.4%,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低于收入增速5.4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2012年,汽车类增长7.3%,增速比上年回落9.3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从上年的17.8%下降到10.2%;在“节能补贴”等刺激消费政策作用下,家电零售额降幅虽从1-2月的16.6%缩小到6.2%,但仍与上年增长17.1%形成较大反差,影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一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赢利水平低于全国。企业收入增长缓慢,利润下降,亏损增加。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增速在5%以下的有13个行业,其中下降的行业有2个;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3.5%,下降的行业有7个;利润降幅虽逐月略有收窄,但仍下降6.1%,全国是增长3%(1-11月),利润下降的行业有19个;企业亏损面14%,同比扩大3.6个百分点,亏损253.7亿元,增长45.1%,增亏的行业有25个。周期性行业和光伏、船舶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生产、销售和利润大幅下滑,大面积亏损。2012年,石油加工增加值下降3.7%,建材、光伏产业、电力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1%、0.5%和2.1%,工业发电量下降0.1%,工业用电量仅增长0.8%。石油加工、化学、化纤、钢铁、建材、船舶、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八大行业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9.4个百分点,是利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八大行业亏损119.4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47%。

制约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相对于大中型企业2012年以来生产稳步回升的态势,小微企业经历了2011年四季度短暂回升后又出现回落。2012年,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增速低于大型企业1.5个百分点,特别是8月以来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大,10、11、12月分别相差9、7.7和6.2个百分点。我省多数企业处于产品链和价值链的末端,产品附加值及利润率低,税负重,融资难,成本上升等因素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比大型企业更加明显。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由上年的5.6%降至5.1%,而全国为5.7%(1-11月),其中小微企业仅4.5%;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86.1%,小微企业高达87.1%;规模以上工业应交税金总额同比增长3.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0.3个百分点。部分企业资金链较紧。201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比上年增长6%,低于投资增速1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双上升”,一些工贸企业借贷资金担保互保风险仍有发生,小微企业受到银行放款条件限制,信贷资金需求难以完全满足,民间借贷风波不良影响进一步显现。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一三五”分步走步骤中“一”的目标年,也是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浙江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定》提出我省到2020年要实现“四个翻一番”目标,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振奋人心。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影响我省明年经济发展的“三大红利、三大压力”,提出了明年我省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转中求好,重点突破、扎实开局,大力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建设”和“四化同步发展”,着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二季度以来浙江经济呈现止滑企稳、小幅回升向上态势,为2013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2013年浙江经济将延续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