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减缓、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央及我省及时出台和实施“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我省消费品市场总体上呈现企稳回升的增长态势。
一、运行情况
1.消费增长平稳,实际增速逐季提高。201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名义增速比1-3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年13%的计划目标高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速比1-3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从分季度名义增长看,一季度增长13.2%,二季度增长12.8,三季度增长13.6%,四季度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季度累计实际增速逐步提高,一季度实际增长9.0%,1-2季度实际增长9.7%,1-3季度实际增长10.8%,全年实际增长11.4%。
2.批发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分行业看,2012年,全省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50亿元,增长16.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06.6亿元,增长12.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5.2亿元,增长8.2%。
3.新兴业态零售增长较快。在全省限上单位统计的零售业态中,限上网店零售额增长126.7%、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长82.8%、折扣店零售额增长36.4%、厂家直销中心零售额增长31.8%、电视购物零售额增长31.5%、超市零售额增长14.3%。据商务部门测算,2012年,全省网络零售额2027.4亿元,比上年增长89.5%,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6.2%,比重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4.食品、衣着类消费较快增长,居住类消费逐步回暖。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2012年,食品类零售额5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衣着类零售额530.8亿元,增长20.9%,这两类消费占全部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8.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居住类零售额541.5亿元,增长6.0%,增速从上半年下降3.6%回升到全年增长6.0%,其中11月和12月增速超过16%。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3%和17.6%。
2012年分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增长情况
1季度 增长(%) | 1-2季度 增长(%) | 1-3季度 增长(%) | 全年 增长(%) | |
衣着类商品 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 居住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汽车类 石油及其制品类 其他 金银珠宝类 中西药品类 通讯器材类 | 10.9 13.0 -5.3 -14.8 11.2 22.1 18.6 18.6 20.1 37.0 | 14.8 14.3 -3.6 -12.4 5.2 16.3 18.4 24.1 20.8 31.7 | 17.0 14.5 1.0 -8.4 4.8 15.9 19.2 22.2 21.4 27.7 | 20.9 16.4 6.0 -6.2 7.3 17.6 19.6 24.8 20.9 29.6 |
5.批发、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情况逐步好转,住宿业略有回落。2012年下半年以来,批发、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经营情况逐步好转,全年全省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83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提高1.7和1.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5136亿元,增长16.3%,增速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提高1.1和1.0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656亿元,增长19.1%,增速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提高1.3和0.6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64.5亿元,增长12.0%,增速比上半年和1-3季度分别回落0.2和0.3个百分点。
6.区域消费协调发展。2012年,全省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114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137.7亿元,增长12.2%。从分地区看,全省11个设区市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丽水市增长17.5%和温州市增长9.1%外,其他市都比较接近,增长速度在15%左右。
二、主要问题
1.汽车、石油等重要领域消费回落。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看,全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7.3%,比全省限上零售额平均增速低5.2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速低9.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114.9亿元,增长17.6%,增速比上年低22.9个百分点。汽车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10.2%,比上年回落7.6个百分点。
2.房地产业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房地产业与消费的关系非常紧密,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居住类商品消费随之下降,三季度以来房地产销售回升,居住类消费也随之回升。其中,家具类、五金电材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的消费额,四季度呈现快速反弹势头,但总体上看,今年居住类消费增长较低。全年限额以上居住类零售额增长6.0%,增速比上年回落11.2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6.2%,而上年则是增长17.1%。
3.出口下滑影响批发业销售额的增长。外需减弱,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制约批发企业销售额增长。全省出口额增速从一季度的6.1%、上半年的5.2%回落到1-3季度的3%和全年的3.8%,全年增速比上年回落16.1个百分点,对出口份额较大的批发行业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全省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批发零售业全年销售额只增长4.1%,比上年回落16.1个百分点。
三、走势预判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对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提高,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近期已经出台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工资等政策。“两会”以后,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物价趋于平稳,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将会有所增强,房地产业也在逐步回暖。因此,促进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逐步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出台转变工作作风、倡导勤俭节约,各级公务和商务消费将会有明显减少,对消费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影响,2012年12月已经有所表现,当月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只增长7.6%,比1-11月累计增速低4.3个百分点,当月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0.1%,比1-11月增速低6.1个百分点。这种影响具有即期释放性,但不具有持续性。
综合起来看,2013年,我省消费品市场仍将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四、对策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2012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为今年消费增长打下了较好基础。要千方百计促进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提高企业效益和劳动者报酬,继续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提高低保户补助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特别是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排上议事日程,要尽快形成居民收入增长机制,落实收入翻番目标的具体化措施,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力争提前完成我省城乡居民入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消费信心。加快推进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范教育、医疗、物业等方面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厉查处乱收费行为,防止居民保障性支出过快增长,减轻城乡居民在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让居民在“有钱花”的基础上,更能够做到“敢花钱”。
3.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完善教育、文化、健身、旅游等设施,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转变居民消费习惯,适时引导居民将需求重点转向住、行、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方面,推动和促进幼儿消费、老年消费、旅游消费、节日消费、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4.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农村人口众多,需求潜力很大,要引导、鼓励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针对农民的消费需求,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推动农村市场加快发展。在推进小城市试点镇和中心镇建设中要做好商贸流通方面的规划,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
5.大力推进义乌国际商贸综合改革试点建设。近两年,义乌市商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和2012年,义乌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分别增长31.0%和28.5%,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6.9%和15.7%。义乌商贸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性和带动性,要充分运用好国家授予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义乌国际商贸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经验,为推动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