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建筑业发展与国内建筑业强省的比较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提要:通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得出:浙江建筑业的总量规模大,总体上占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总量优势;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人均装备率低、技术含量低,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为主;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附加价值少,与国内其它建筑业大省相比有不小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人才技术设备投入和绿色建筑理念推广等政策建议。

2011年,浙江建筑业增加值187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8%,建筑业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富民强省的基础产业。在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浙江建筑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积极打造“建筑强市”、“建筑强县”、“建筑强企”,实施由建筑业大省向建筑业强省的跨越。当前,“建筑强省”战略目标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将浙江建筑业发展状况与全国建筑业领先省市进行多角度比较,分析浙江建筑业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十二五”期间浙江建筑业更好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参考建议。

一、浙江建筑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浙江建筑业企业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走出去”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建筑业企业年产值总量规模超万亿,获得“鲁班奖”及省级以上奖杯数均居全国前列。2011年,浙江建筑业总产值、实现利税总额、注册资本分别达到14907.4亿元、843.1亿元和160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1%、18.5%和20.9%;吸纳555.7万社会劳动者,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非国有建筑业快速发展。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在建筑行业尤为突出。2011年,浙江非国有建筑企业â5218家,占全省的96.1%,建筑业总产值、实现利税总额、注册资本、平均人数分别占全省的94.8%、95.2%、94.7%和96.1%(详见表1)。非国有建筑业企业各项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已达95%左右,比重与2005年相比提高3-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高出15-20个百分点左右,非国有建筑业企业是浙江建筑业的主体力量。

表1 浙江非国有建筑企业情况及比重

指 标

2011年

2005年

合计

合计

非国有

比重%

非国有

比重%

企业个数(个)

5430

5218

96.1

3962

3678

92.8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14907.4

14125.8

94.8

4716.1

4187.8

88.8

利税总额(亿元)

843.1

802.9

95.2

277.1

243.7

87.8

注册资本(亿元)

1604.2

1519.7

94.7

568.2

513

90.3

平均人数(万人)

555.7

534.2

96.1

311.5

285.7

91.7

私营建筑企业占据浙江非国有建筑业企业的半壁江山。2011年,私营建筑业企业3982家,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业企业的比重高达76.3%,比重与上年相比提高2.9个百分点(详见表2)。从经济指标来看,建筑业产值、利润总额、资产合计分别为7835.9亿元、229.5亿元和4003.3亿元,三项指标占全省非国有比重均在55%以上(详见表3)。

表2 浙江非国有建筑企业各种登记注册类型比重

登记注册类型分

各类企业比重(%)

2005年

2010年

2011年

建筑企业家数(家)

3678

4922

5218

总计比重

100

100

100

私营企业

65.3

73.4

76.3

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

28.3

23.6

20.9

集体企业

4.0

2.1

1.8

股份合作联营及其他内资企业

1.5

0.3

0.3

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

0.9

0.6

0.6

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企业竞争实力强劲,虽占非国有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股份制企业依然是非国有建筑企业中平均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2011年,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企业1092家,占全省的比重为20.9%。建筑业产值、利润总额、资产合计分别为6024.7亿元、154.5亿元和2812.5亿元,三项指标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企业比重均在40%左右(详见表3)。

表3 2011年 浙江非国有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单位:亿元、%

建筑业产值

利润总额

资产合计

合计

比重

合计

比重

合计

比重

全部总计

14125.8

100.0

392.0

100.0

6999.8

100.0

集体企业

146.1

1.0

2.9

0.7

98.1

1.4

股份有限及有限责任公司

6024.7

42.7

154.5

39.4

2812.5

40.2

私营企业

7835.9

55.5

229.5

58.5

4003.3

57.2

股份合作及其他内资企业

18.5

0.1

1.1

0.3

12.8

0.2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

100.6

0.7

4.0

1.0

73.0

1.0

2.国内市场成绩斐然。2011年,浙江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12.5%,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随着“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省外市场开拓力度日益加大,在外省建筑业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浙江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最多,居全国第一位。

2011年,浙江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7370.0亿元,增长27.0%,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9.4%,树立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已形成省内一个浙江建筑业市场,省外再造一个浙江建筑业市场的格局。全省建筑企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战略决策,在江苏、上海两个市场分别完成建筑业产值1097.8亿元和871.5亿元,占省外完成产值的近三分之一。浙江建筑业省外市场分布全国30个省市,主要以东部地区为主,其中在江苏的市场最大。省外百亿市场规模继续扩展,超百亿区域市场已经达到二十一个;超二百亿市场也达到12个,占建筑企业全部省外产值的75.3%(见表4)。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对浙江建筑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扩展、补充市场的作用,更为全省各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表4 2011年浙江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情况

地 区

外省完成产值(亿元)

在外省完成产值

7370.0

其中: 江 苏

1097.8

上 海

871.5

安 徽

792.9

山 东

495.0

江 西

413.4

广 东

332.3

湖 北

311.8

陕 西

281.7

天 津

271.1

河 南

252.0

四 川

215.4

辽 宁

211.9

3.区域集群效应明显。浙江建筑业稳定发展,得益于全省各地区特别是“建筑之乡”的稳定增长。大企业相对集中的杭州、绍兴增长势头良好,拉动全省建筑业发展,成效显著。绍兴建筑业霸主地位持续稳固,名列全国地级市榜首。2011年,绍兴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12.2亿元,增长29.1%,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28.3%;实现利润总额108.2亿元、上缴税金11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6.4%和25.8%。杭州建筑业总产值2011年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032.5亿元,名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绍兴和杭州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的48.6%,这种建筑业发达市的集群效应,充分体现了浙江建筑业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建筑业发达市强者更强的特点。

2011年,全省12个“建筑之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占全省的49.4%、48.6%和48.3%,在省外完成施工产值占全省的65%。全省产值超百亿的企业15家,其中14家来自于“建筑之乡”。2011年,省政府在12个“建筑之乡”的基础上,首次命名了东阳市、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萧山区和象山县等六个“建筑强县”,前4个县(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尤其东阳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县级市建筑产业规模之冠。“建筑之乡”以建筑业为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当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之乡”的建设者转战国内外市场,以精湛的技艺、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享誉全国,在我省建筑强省跨越发展中发挥着集群效应、示范效应。

4.龙头企业潜力大。浙江建筑业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大胆实践,通过兼并、重组和上市等形式,提升企业实力,并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模式的探索,产业规模不断向品牌良好、优势明显、发展稳健的大企业集聚,规模效益显现。现已拥有广厦、龙元、宏润、腾达、宝业等20余家上市公司,涉及房建、市政、水利、钢结构、装饰、智能化等专业,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省14家建筑业企业跻身“2011年中国承包商60强”行列;35家建筑业企业上榜“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称号。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均超8亿元的大型建筑业企业已达135家。

产业集中度不断向高资质企业汇集。2011年,拥有特级资质企业40家、一级资质企业862家。特、一级建筑业企业数占全省的16.6%,而建筑业总产值、利税总额、资产总计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占全省的74.7%、67.5%和63.7%。高资质企业规模扩大和产值超亿元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使浙江建筑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建筑业企业超亿元产值的达1930家,其中超十亿、五十亿、百亿的企业分别为280家、50家和15家。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建筑业的龙头老大,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345.9亿元,实现利润10.8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197.7亿元)和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93.6亿元)。龙头骨干企业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的集中,提升了产业集中度,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对浙江建筑业做大做强起到了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二、浙江建筑业与全国建筑业领先省市比较

2010年浙江总专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â、实现利税位居全国各省市的第二位,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5%和10.5%;企业个数占全国总量的7.0%,居第三位;从业人数居全国第二位(见表5),上述各项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名符其实的建筑业大省。

表5 201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前十位省市主要指标排序表

单位:亿元

地 区

企业单位数(个)

位次

从业人员(万人)

位次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位次

利税总额(亿元)

位次

全 国

71863

4160.4

96031.1

6760.4

江 苏

8893

1

591.5

1

12405.9

1

875.4

1

浙 江

5052

3

566.0

2

12007.9

2

711.1

2

山 东

6135

2

314.3

3

5496.6

3

454.0

3

北 京

3262

8

59.4

10

5196.0

4

275.3

10

广 东

4249

6

188.2

6

4715.5

5

323.4

8

辽 宁

4612

4

165.1

7

4690.3

6

392.4

4

河 南

4294

5

235.0

5

4400.6

7

341.2

6

湖 北

2846

10

155.5

8

4345.2

8

335.9

7

上 海

2983

9

95.7

9

4300.2

9

298.2

9

四 川

3414

7

305.2

4

4163.1

10

373.3

5

资料来源:《2011中国统计年鉴》,下同。数据为总专包资质建筑业企业。

1.建筑业总产值及行业结构、资质结构比较。浙江建筑业总产值由全国第一转变为第二。“十一五”时期,十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10年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最快的是河南,增长3.1倍,湖北、辽宁增长2倍多,浙江增长1.5倍(见表6)。2005-2010年,浙江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在13.7%-12.5%之间,其中2010年浙江建筑业承担了全国建筑工程12.5%的工作量。

2002-2006年浙江建筑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至今居全国第二位。2007年开始被江苏超越,并与江苏差距拉大,2007-2010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分别比浙江高38.9亿元、445.5亿元、676.4亿元和398.0亿元。山东建筑业产值近年来一直保持全国第三的位次,其他各省市位次每年变化不大。

表6 2005-2010年十省市建筑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地 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增长(倍)

全 国

34552.1

41557.2

51043.7

62036.8

76807.7

96031.1

1.78

江 苏

4368.9

5424.8

7010.6

8601.5

10265.1

12405.9

1.84

浙 江

4718.7

5655.6

6971.7

8156.1

9588.7

12007.9

1.54

山 东

2509.1

2791.8

3289.0

3821.9

4579.2

5496.6

1.19

北 京

1894.0

2167.9

2576.8

3066.2

4059.7

5196.0

1.74

广 东

2199.6

2592.6

2999.5

3270.3

3809.3

4715.5

1.14

辽 宁

1481.7

1775.0

2100.0

2505.2

3384.6

4690.3

2.17

河 南

1066.1

1530.9

2151.7

2824.1

3596.5

4400.6

3.13

湖 北

1349.3

1667.0

2110.8

2605.1

3421.9

4345.2

2.22

上 海

1889.2

2285.4

2524.2

3245.8

3830.5

4300.2

1.28

四 川

1469.0

1753.2

2110.0

2592.9

3337.4

4163.1

1.83

浙江建筑业以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为主,建筑安装比重相对较低。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93.2%,其中房屋建筑业占74.1%,两者比重均为十省市中最高(见表7);而建筑安装业所占比重很小,仅为3.1%,是十省市中最低的,最高的上海市达12.1%,高出浙江9个百分点;浙江建筑装饰业比重也比较低,为2.9%,最高的是广东,达12.5%。浙江建筑业行业分布非常不均衡,高资质的大企业集中于房屋建筑业,在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形势下,与房地产开发项目依存度较高的建筑业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

表7 2010年十省市建筑业总产值按行业分比重排序表

单位:%

地 区

建筑业总产值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建筑安装业

建筑装饰业

其 他建筑业

房屋工程建筑

土木工程建筑

全 国

100

87.5

58.4

29.1

7.5

3.4

1.6

浙 江

100

93.2

74.1

19.2

3.1

2.9

0.8

四 川

100

92.3

61.7

30.6

5.5

1.5

0.7

湖 北

100

86.9

45.5

41.4

9.5

1.7

1.9

河 南

100

86.6

45.8

40.8

8.1

2.6

2.7

山 东

100

86.3

60.3

26

9.7

2.4

1.5

江 苏

100

85.6

70.1

15.4

8.4

4.3

1.7

辽 宁

100

84.5

55

29.5

10.1

4.2

1.2

北 京

100

84.1

49.4

34.7

8.5

6.2

1.1

上 海

100

79.7

52.1

27.6

12.1

7.3

0.9

广 东

100

76.8

52.1

24.7

9.5

12.5

1.2

浙江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规模大、实力强。2010年,浙江特级企业40家,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特级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53.4亿元,位列全国第一(见表8)。产值前十位省市均拥有10家以上特级企业,显示出特级企业的巨大贡献作用。从建筑业总产值平均规模看,浙江特级企业平均产值是73.8亿元,高于全国平均(48.3亿元)水平25.5亿元,但低于上海市(89.3亿元)和江苏省(83.7亿元)。广东特级企业数最多(54家),但产值平均规模在十省市中最小,仅11.2亿元。平均产值规模相对较小的还有辽宁(13.5亿元)。

表8 2010年十省市特级企业情况

地 区

特级企业家数(家)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特级企业平均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全 国

356

17202.9

48.3

浙 江

40

2953.4

73.8

江 苏

32

2676.9

83.7

北 京

36

1850.4

51.4

湖 北

21

1337.6

63.7

上 海

14

1250.8

89.3

河 南

17

925.9

54.5

广 东

54

607.0

11.2

山 东

15

522.7

34.8

四 川

11

396.5

36.0

辽 宁

29

392.9

13.5

浙江特级、一级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差异主要在二级和三级及以下企业(见表9)。浙江二级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低于江苏,三级企业完成产值低于江苏、辽宁、山东。各省产值差异与建筑业资质结构密切相关,浙江特级、一级等高资质企业家数居全国前列,二级特别是三级及以下中小企业家数明显少于这三个省份。

表9 2010年十省市按资质等级分建筑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地 区

合 计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级及以下

全 国

96031.1

17202.9

41981.9

22230.5

14615.8

江 苏

12405.9

2676.9

4378.4

2926.8

2423.9

浙 江

12007.9

2953.4

5551.8

2327.9

1174.8

山 东

5496.6

522.7

2320.8

1438.1

1215.0

北 京

5196.0

1850.4

2691.4

380.3

274.0

广 东

4715.5

607.0

2595.2

817.1

696.2

辽 宁

4690.3

392.9

1587.7

1446.9

1262.8

河 南

4400.6

925.9

1570.6

1135.5

768.6

湖 北

4345.2

1337.6

1671.6

974.7

361.2

上 海

4300.2

1250.8

1758.6

857.5

433.2

四 川

4163.1

396.5

1757.7

1350.6

658.3

2.建筑业增加值及比重比较。2010年,浙江建筑业增加值1640.2亿元,仅次于江苏、山东,位居全国第三位(见表10)。居全国的位次比2006年的第四位提前一个位次,超过了广东。

2010年,浙江建筑业增加值占我省GDP的比重为5.92%,比重低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但在产值前十位的省份中居中游水平。经济较发达的广东、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比重都不太高,高的也就在6%左右,相反西北等内陆地区比重很高,这和当地GDP总量大小关系密切。

2006-2010年,浙江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比重分别为7.4%、6.9%、6.5%、6.2%和6.1%。建筑业增加值与第一位的江苏省差距逐年拉大,2006-2010年江苏建筑业增加值分别比浙江高221.6亿元、236.8亿元、374.2亿元、711.1亿元和836.1亿元。近几年,江苏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浙江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26714.4亿元,其中:劳动者报酬占57.2%、生产税净额占17.0%、固定资产折旧占4.8%、营业盈余占18.0%。2011年,浙江建筑业增加值1872.6亿元,其中:劳动者报酬占64.9%、生产税净额占16.0%、固定资产折旧占4.3%、营业盈余占14.8%。从建筑业增加值构成比较来看,浙江建筑业营业盈余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劳动者报酬比例则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高成本低效益。

表10 十省市建筑业增加值排序表

单位:亿元

地区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全 国

12408.6

15296.5

18743.2

22398.8

26714.4

6.66

江苏

1140.6

1289.6

1594.8

2101.4

2476.3

5.98

山 东

1195.2

1363.8

1600.0

2005.7

2377.0

6.07

浙 江

919.0

1052.8

1220.6

1390.3

1640.2

5.92

广 东

931.6

1029.1

1148.6

1328.1

1551.8

3.37

河 南

693.4

774.5

931.8

1110.2

1275.5

5.52

四 川

630.5

727.4

867.3

1033.6

1240.7

7.22

辽 宁

554.2

653.2

776.4

980.7

1187.6

6.43

湖 北

435.9

515.1

633.4

854.4

1040.7

6.52

上 海

358.3

380.4

450.9

593.0

682.1

3.97

北 京

369.6

426.6

494.7

552.5

624.4

4.42

五年间,十省市建筑业增加值排名变化微小,2006-2008年山东建筑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江苏第二位;2009-2010年,江苏超过山东,跃居全国第一;2007年浙江超广东后连续保持全国第三;其他6省位次基本无变化;上海、北京按增加值排名分别在16和19位。

3.建筑业利税总额差异比较。“十一五”时期,十省市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快速增长,2010年比2005年至少翻了一番,最快的是河南,增长4.2倍,湖北增长3.5倍,浙江增长1.5倍(见表11)。十省市利税总额增长与建筑业产值增长同步甚至快于产值增长速度。

2000—2006年,浙江建筑业利税总额位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开始被江苏省超越,目前居全国第二位。2007年及以前浙江建筑业利税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在13.5-12.3%,2008年下降为10.4%,2009年为10.6%,2010年为10.5%。利税总额前十省市与建筑业产值前十省市完全吻合,显示建筑业实现利税与建筑业产值同步。山东近年来基本保持全国第三的位次。

表11 十省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排序表

单位:亿元

地 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增长(倍)

全 国

2066.5

2594.6

3275.4

4466.8

5372.4

6760.4

2.27

江 苏

238.0

324.6

450.0

624.1

713.6

875.4

2.68

浙 江

277.4

331.2

402.1

464.4

567.5

711.1

1.56

山 东

166.1

192.8

222.1

304.3

362.7

454.0

1.73

广 东

164.4

191.4

256.6

289.2

328.4

392.4

1.39

北 京

126.7

172.6

189.5

170.8

314.2

373.3

1.95

辽 宁

112.0

119.0

156.3

178.9

232.0

341.2

2.05

湖 北

74.0

103.3

147.6

188.2

245.7

335.9

3.54

河 南

62.6

87.9

131.8

192.3

247.8

323.4

4.17

上 海

133.8

183.3

165.0

227.6

268.4

298.2

1.23

四 川

77.4

91.6

120.8

161.4

201.3

275.3

2.56

2010年,浙江建筑业利税总额711.1亿元,比江苏少164.3亿元,差距主要在于利润总额。2010年,浙江建筑业利润总额348.2亿元,比江苏少148.4亿元,也就是说90.3%的差距是因为利润总额差距引起的。按资质企业分析,40家特级建筑业企业是浙江的领头羊,2010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是各省特级企业中最多的,占全国特级企业的17.2%,但实现利润只占全国的10.6%。完成产值是北京的1.6倍,而实现利润仅是北京的54.7%;产值比江苏高276.5亿元,利润反而比江苏低27.1亿元;甚至低于产值不到浙江一半的湖北省(见表12)。重要原因之一是40家特级建筑业企业有36家主营房屋建筑业,行业比较集中,而房屋工程建筑业又是建筑行业中平均效益最低的,俗话说“金桥、银路、钻石洞”,就是指路桥工程、隧道工程要比房屋工程的效益好得多。从特级企业的比较发现,浙江产值规模优势明显,但实现利润能力及水平有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表12 2010年十省市按资质等级分建筑业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地 区

合 计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级及以下

全 国

3409.1

525.8

1171.4

922.4

789.5

江 苏

496.6

82.6

153.5

129.8

130.8

浙 江

348.2

55.5

142.0

85.6

65.1

山 东

266.4

11.8

78.9

85.6

90.0

广 东

204.9

25.6

96.5

42.4

40.5

北 京

198.6

101.4

73.9

10.3

13.0

湖 北

180.8

67.0

46.5

49.6

17.8

辽 宁

174.0

15.1

50.0

55.8

53.0

河 南

161.5

17.8

44.7

51.3

47.6

上 海

159.8

37.9

68.8

27.1

25.9

四 川

125.6

12.7

37.2

45.4

30.3

4.建筑业企业平均效益效率比较。浙江建筑业企业资产利税率和资本利税率分别是11.5%和53.8%,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和9.9个百分点,位居十省市的第二位,资产负债率61.7%,低于全国资产负债率5.2个百分点,居第三位。说明浙江建筑业资本利用效率居同行前列(见表13)。

表13 2010年十省市平均效益指标排序

地 区

资本利税率(%)

位次

资产利税率(%)

位次

资产负债率(%)

位次

全 国

43.9

9

66.9

江 苏

57

1

11.8

1

61.4

2

浙 江

53.8

2

11.5

2

61.7

3

河 南

41.9

7

11.3

3

61

1

辽 宁

50.8

4

10.7

4

64.8

4

山 东

46.9

5

9.4

5

67.9

6

湖 北

51.1

3

8.9

6

69.4

8

四 川

40.5

9

8.1

7

70.3

9

广 东

41.2

8

7.7

8

68.6

7

上 海

42.9

6

6.2

9

75.2

10

北 京

22.7

10

4.2

10

67.7

5

浙江平均利税率在前十位建筑大省中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2010年浙江建筑业产值利税率5.9%(见表14),低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在前十位建筑大省中倒数第一;人均利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倒数第三。企业盈利水平低下,导致在设备、技术等方面投入不足,使发展能力和空间受到一定影响。

浙江的技术装备率在前十位建筑大省中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且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2010年,浙江建筑业人均技术装备率6446元/人,是北京的三分之一,居十省市倒数第二;人均动力装备率2.8千瓦/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居十省市倒数第二(见表14)。人均劳动生产率21.4万/人,与上海北京差距明显,居十省市第五位。

表14 2010年十省市平均效益指标排序

地 区

技术装备率(元/人)

位次

动力装备率(千瓦/人)

位次

产值利税率(%)

位次

人均利税(元/人)

位次

劳动生产率(元/人)

位次

全 国

9547

4.7

7

14358

203962

北 京

16630

1

7.2

2

7.2

6

18306

4

254836

3

上 海

15087

2

3.8

8

6.9

8

23905

1

344720

1

湖 北

14909

3

8.3

1

7.7

3

20772

2

268719

2

广 东

11864

4

4.7

7

8.3

2

20552

3

246971

4

辽 宁

11657

5

5.7

3

7.3

4

12632

9

173666

8

河 南

10168

6

5.4

4

7.3

5

13499

6

183664

7

江 苏

8575

7

5.2

5

7.1

7

14615

5

207116

6

山 东

8152

8

4.8

6

8.3

1

13169

7

159439

9

浙 江

6446

9

2.8

9

5.9

10

12674

8

214019

5

四 川

4745

10

2.2

10

6.6

9

9823

10

148526

10

通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得出:浙江建筑业的总量规模大,在总体上占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总量优势;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人均装备率低、技术含量低,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为主;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附加价值少,与国内其它建筑业大省相比有不小差距,技术创新促进建筑业总产出增长还有巨大的潜力。一个行业要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系统中的优势,更受制于它的最短点,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薄弱点,关注“短板效应”。

三、几点政策建议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落实《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建筑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基础作用,为构筑建筑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走出去”,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股份制企业在建筑业企业中的比较优势,加强资本运作,抢占市场先机。鼓励大型骨干施工企业通过自我功能改造或重组整合,成为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一体化优势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既立足于国内需求,面向“大业主、大工程、大项目”等高端市场,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率领我省建筑业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支持建筑业企业跟踪国内外投资热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专业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走出去”发展,拓展市场空间。支持建筑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揽境外大型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建筑业市场重大工程事件应急协调机制,保障“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鼓励建筑业企业申报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积极争取我国援外工程项目。积极参与我国政府推动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工程项目建设,带动我省建筑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等企业“走出去”发展。

建筑企业要有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抓紧明确企业的定位,制定目标和发展战略,不仅注重产值规模的增长,更要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调整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传统的房屋建筑业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转化,逐步形成大土木建设的格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资质结构,使房屋建筑业比重有所下降,特、一级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帮助建筑企业拓展铁路、地铁、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等大土木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领域专业施工能力。并延伸建筑产品两头,拓展建筑材料和房地产开发业务。加快实现由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的转变。

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推进“建筑之乡”发展,完善“建筑强市、强县”评选机制,提升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支持萧山“钢结构”、苍南“矿山井巷业”等基地发展,推动住宅产业化、装饰产业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并加大形成市场转化能力。

3.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水平。浙江建筑企业坚持走“质量兴业”之路,坚持“鼓励创优,从严治劣”把每项工程都作为企业的品牌来做,以质量、信誉拓展市场,多年保持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上海白玉兰杯获奖数量全国领先,在全国颇有知名度。优异的工程质量、先进管理水平及良好的服务意识为我们树立浙江品牌提供了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保护好浙江建筑企业的声誉,多树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强省”理念,树立提高质量就是提高效益,就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是提高企业生存与做大做强的能力。通过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国内、国际建筑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改变增长方式,实现粗放向集约的跨越,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的理念,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社会效益。

4.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大企业为主体持续提高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对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一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特级建筑业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要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建筑企业的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提高装备水平,引进大型专用先进设备,并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加快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研发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和质量效益有机结合。

要打造有经验、懂技术的专家技术型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潜力,通过梳理企业内部管理的流程,多方位推动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工作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在施工上做到精耕细作,在安全上做到严抓细管,在服务上做到精雕细琢,在经营上做到精打细算,实现从经验型、传统型、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