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也是国际经济环境最为复杂和困难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下行风险增大,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很多国家通胀仍然维持高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等开放型经济各方面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并且在结构、质量上有所优化和提高。
一、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三
2011年,全省全年进出口总额3094亿美元,其中,出口2163.6亿美元,进口930.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9.9%和27.3%。出口总额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三。入世十年来,浙江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5%以上,月度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月均180亿美元的水平,2011年7月更是创造了209.3亿美元的月度出口历史纪录。出口占全国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8.6%上升到11.4%。
1.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有所下降。2011年,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41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8.2%。加工贸易进出口532.3亿美元,增长9.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2.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2%。此外,全省各个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132.3亿美元,增长42.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0.6个百分点,占4.3%。
2.民营经济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出口129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60%;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52.9亿美元,增长12.3%,低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2%下降到30.2%。国有企业出口211.4亿美元,增长15.9%,低于全省平均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出口表现良好。全年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规模较大企业共有555家,其中有456家比上年有所增长,占82.2%。
3.对欧美市场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2011年,浙江对欧盟、美国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和14.7%,分别低于全省平均增速4.5和5.2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速下降较快,11月单月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除英国外,我省对主要欧盟国家(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对我省出口影响明显。对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30.5%和34%,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6和14.1个百分点。
4.纺织品、鞋类和农产品等传统商品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缓慢。2011年,全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农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25.1%、25.1%和24%,均高于平均增速。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速相对较低,全年出口增速为17.7%。机电产品主要受船舶出口下降拖累,出口9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船舶出口65.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全年仅增长5.4%,且连续多月出口负增长,9、10、11月光伏产品出口同比下降幅度都超过35%,对高新技术产品拖累很大。
5.原材料资源性商品进口快速增长,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2011年,全省进口铁矿砂、废金属、初级形状的塑料等20大类原材料资源性商品5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高于全省进口平均增速8.4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口总值的55.1%,比重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国际原材料资源性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20大类原材料资源性商品的进口价格平均比上年增长25.3%,其中二甲苯涨幅最大,为51.2%。但总体涨幅呈逐月回落态势。
6.衢州、丽水和温州进出口增长较快。2011年,衢州、丽水和温州市进出口分别为26.9、21.3和215.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2%、38.7%和26.2%,进出口增速居全省前3位,三者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5%。宁波、台州和杭州进出口分别为981.9、205和639.7亿美元,分别增长18.4%、20.6%和22.2%,进出口增速列全省后3位,三者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9%。
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对外投资稳定增长
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高新技术行业项目增多。对外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年中方投资3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
1.服务业引资比重稳步提高,高新技术行业项目增多。2011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增速分别达到16.2%和30.3%,占全省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5.3和8.6个百分点。制造业引资比重有所下降,但高新技术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增多。全年新批高新技术行业合同外资25.2亿美元,实际外资1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4.2%,大大高于平均增速。全年新批世界500强投资企业9家,总投资10.75亿美元,合同外资3.59亿美元。到2011年底,已累计批准139家世界500强在我省投资设立399家企业。
2.来源地结构进一步改善,引资方式进一步创新。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投资占全省比重继续上升,2011年这三地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占比分别达到10.5%和12.2%,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1.2个百分点。对日引资成效尤为明显,来自日本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增幅达41.5%和34.0%。港资比重有所回落,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占全省比重分别下降2.9和2.1个百分点。在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指导下,2011年我省共上报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项目21个,投资额35.8亿元人民币。新批并购项目78个,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为21.9亿美元和11.0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6.0%和9.4%
3.境外投资平均规模有新突破,增资、并购项目比重逐步提高。2011年,我省企业境外中方投资额34.4亿美元,剔除2010年7月吉利并购沃尔沃中方投资额13.88亿美元大项目因素外,增长74.4%。单个境外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规模达到606万美元,比去年增加73万美元。2011年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6个,其中投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20个,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4个。以增资形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共有72个,增资额为6.7亿美元,占中方投资额19.4%;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共有39个,并购项目的中方投资额为11.9亿美元,占中方投资额33.4%。
4.亚洲仍是我省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2011年,对亚洲直接投资额17.4亿美元,占中方总投资的50.3%,增长49.8%;对欧洲投资额为9.3亿美元,占我省中方投资额的26.9%;对非洲、大洋洲投资增长较快,增速都在40%以上。
三、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外包又有新突破
全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对外承包工程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旅游出口稳步增长。服务外包企业实力增强,规模扩大。
1.服务外包又有新突破。2011年,全省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32.4亿美元,执行额为2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服务外包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知识流程外包比重上升。全年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执行额为16.3亿美元,占总额的62.8%,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额占9.3%。涉及医药研发外包、电力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额占27.8%,比重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外包企业实力有所增强。12月末,进入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注册登记的浙江企业有2108家,其中当年新增612家;1—12月有离岸服务外包经营业绩的企业总数为557家,其中,合同执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49家,合同执行额共1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9.4%。
2.对外承包工程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市场不断拓展。2011年,全省新批25家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企业,目前全省已有246家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企业。截至目前,我省外经企业在世界6大洲90个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项目143项,其中总包项目95项,占66.4%。2011年,我省在亚洲、非洲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2.7亿美元和10.4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43.8%和35.9%。在拉丁美洲业务开拓成效明显,2011年完成营业额占全省总量的11.8%,增长14.4%。完成营业额较大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越南、新加坡等。
3.旅游服务进出口稳步增长。2011年,全省旅游服务出口4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73.7万人次,增长13%。其中,接待外国人515万人次,增长15.1%;香港同胞113万人次,增长31.9%,澳门同胞25万人次,增长8.2%;台湾同胞121万人次,下降6.1%。2011年,浙江旅行社组织出境游人数为119.8万人次,增长16.1%。其中,出国游累计组团人数60.7万人次,增长24.7%,港澳台游累计组团人数58万人次,增长8.1%。全年台湾游累计组团人数15.3万人次,下降15.9%。浙江人在境外旅游消费额大幅增长,全年旅游服务进口40.9亿美元,增长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