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经济整体回调的压力,浙江服务业发展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呈现出稳中趋好的态势。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为3137.8亿元,同比增长8.2%[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
一、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服务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724.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比GDP增速快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4.5%,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
1.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77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和环境投资分别增长61.6%、67.1%、41.1%和68.4%。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高位增长,但增幅回落,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960.3亿元,占54.2%,比去年同期增长2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9.9个百分点。
2.服务业税收增长贡献率进一步加大。一季度,全省服务业税收收入为116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6.4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4.3%,服务业税收收入对全部税收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2%,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3.从业人员比重略有下降。一季度,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60.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6.3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总量的比例为39.4%,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4.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上升,企业景气指数有升有降。一季度,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4.6,较上年四季度小幅回升1.9点,其中服务业所涉及的六大行业信心指数环比均上升,社会服务业环比升幅最大,达到23.5点;IT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环比分别上升10.3、9.5和1.6点。一季度,全省企业景气指数为124.1,较上年四季度微升0.5点,其中服务业所涉及的六大行业的景气指数冷热不均,社会服务业环比上升9.9点;房地产和IT业分别上升4.9和0.7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这三大行业的景气指数分别比上年四季度下降10.3、4.6和0.5点。
5.服务业对外开放又有新进展。一季度,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2%,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幅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亿美元,增长17.5%,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幅11.4个百分点。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首超半数。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比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51.1%,比重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6.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据对其中40个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统计,2012年2月底共吸收入区单位6.6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651家,从业人员24.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人;1—2月实际完成投资119.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07.3亿元,同比增长37.6%, 实现营业利润57.9亿元,同比增长72.5%,上缴税收14.3亿元,同比增长43.1%。
二、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一季度,物流、软件和信息、房地产、商贸流通、服务外包、旅游、金融等我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服务业行业各具特色。
1.物流业低速增长。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44.2亿元,同比增长5.7%。全省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运输总量为4.3亿吨,同比增长1.5%,货物周转量为198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6%。
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向好。据1360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限额以上企业调查显示,1-2月这些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02.7亿元,实现营业利润5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22.9%,增速远高于其他服务业行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同比分别增长7%和14.8%。另据省经信委对全省1250家软件业重点企业监测统计显示,一季度这些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24.9%。
3.商贸流通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763.8亿元,同比增长9.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921.4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批发业5560.3亿元,零售业11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2%和11.4%。
4.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入境游客1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实现外汇收入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接待国内游客9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8.5万人次,同比增长22%。
5.金融业增长较快,但存贷款增量同比减少。一季度,全省金融业增加值648.5亿元,同比增长14.9%。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一季度新增存款2042亿元,同比少增148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5万亿元,增长12.6%,增速比2月末提高0.5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贷款1715亿元,同比少增346.6亿元。
6.房地产业持续回落。一季度,全省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38.9亿元,同比下降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3.5%下滑到10.8%。房屋施工面积2.7亿平方米,同比上升20%,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79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为545亿元,同比下降38.1%。房价跌幅居全国前列。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看,与去年同月相比,温州、杭州、金华、宁波分别下降9.5%、6.3%、4.6%和3.2%,同比指数居70个城市的倒数1、2、3、5位。
7.服务外包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一季度,我省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执行额3.8亿美元,占总额的65.9%,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额比重分别为5.6%和28.5%。美国是我省一季度服务外包的最大市场,外包合同执行额为1.2亿美元,占20.3%。来自芬兰和日本的外包执行额分别占总额的17.3%和16.7%。截止3月底,进入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注册登记的浙江企业已有2175家,比去年底增加53家,其中一季度有经营业绩的企业312家。
三、重点企业经营效益情况
对我省1.2万家限额以上部分服务业企业(不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1-2月,我省服务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稳定增长,从业人员报酬增速较快,但效益增速有所放缓。
1.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放缓。1-2月,限额以上部分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815.9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回落4.0和7.6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9.5和19.9个百分点。在1.2万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比例达到了四成以上。分行业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增幅较大,分别为30.4%、24.5%和18.8%;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的营业利润增长幅度也较高,分别为87.3%和22.9%,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营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0.6%和41%。
2.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增长较快。1-2月,限额以上部分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3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9万人,增长10.1%。应付职工薪酬140.7亿元,同比增长2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报酬增速列各行业前三,同比分别增长28.6%、27.5%和24.6%。
3.信息软件业等行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较高。1-2月,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6.28万元,人均创造利润0.59万元。其中,信息和软件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3.43万元,人均创造利润3.52万元,均列各行业榜首,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34万元和0.46万元。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好。我省商务服务业稳步发展,企业资产增长较快,企业盈利能力和吸纳就业人员能力持续快速增长。据对3087家限额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调查,2月末这些企业资产总计6650.8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的40.5%,同比增长15.6%;1-2月完成营业收入180.7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营业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12.9%,超过平均增幅6.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6.2万人,同比增长16.3%;应付职工薪酬37.1亿元,同比增长27.5%,超过平均增幅6.3个百分点。
[1]文中增长速度除增加值为可比价外,其余均为现价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