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省环境状况浅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行动,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使我省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城市和农村的环境防治全面加强,环保事业稳步发展。

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大幅增加

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2010年,我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355.3亿元,居全国第5位,在华东地区中排名第三,与上年相比大幅增加134.3亿元,增幅达60.8%;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上年的0.96%提升到1.28%。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6.9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11.96亿元,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226.5亿元。

2010年,工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598701.2万元,与上年相比下降19.5%;工业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的实行取得良好效果。排污费收入总额为10.4亿元,比上年减少2.9%;完成营林投资额5.27亿元。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

2010年,我省进一步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对重点污染企业和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二氧化硫(SO2)、烟尘、粉尘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均比2009年有所减少。

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67.83万吨,比上年减少2.3万吨,下降3.28%;其中,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65.39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3.41%,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达标量为65.35万吨,达标率为99.9%,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5位,在华东地区中排名第一。生活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2.44万吨,比上年增长0.4%。

2.烟尘排放量为17.45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7.9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6.54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为0.9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7.95%和8.1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为16.18万吨,达标率为97.8%,与上年基本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区中居第7位,在华东地区中排名第3位。

3.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92万吨,比上年减少17.29%。其中,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为13.54万吨,达标率为97.27%,略低于上年的97.73%,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区中居第12位,在华东地区中排名较后,仅居第五。

4.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8.68万吨,比上年减少2.7万吨,下降5.26%;氨氮排放量为39716.3吨,比上年减少0.13万吨,下降3.17%。

5.废水排放总量为39.48亿吨,与上年相比增加2.98亿吨,增长8.16%;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74亿吨,比上年增加1.4亿吨,增长6.88%;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0.92亿吨,比上年增加1.54亿吨,增长7.9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21%,比上年略有增加。

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控制、利用成效显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日益增多。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等一系列措施,2010年,我省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和处置量均有所减少。

1.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67.6万吨,比上年增加360.4万吨,增长9.2%,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3.6万吨,比上年增加3.5万吨,增长5.8%。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上年相比有明显下降,为0.62万吨,减少0.16万吨,下降20.5%,其中危险废物实现零排放。

2.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成效显著。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032.8万吨,比上年增加448.9万吨,增长1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4.3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但在华东地区中仅排第4位;其中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28.1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为8.6万吨,比上年增长19.9%。“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286.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3.95%。

3.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174.5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81万吨,下降31.7%;其中危险废物处置量为35.55万吨,与上年相比减少5.5%,处置往年贮存量为0.28万吨,较上年减少9.7%。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为4.09%,比上年下降了2.44个百分点。

四、城市环境治理水平继续增强,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2010年,全省设市城市的城区面积10256.4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42.6平方公里,增长1.4%。其中,建成区面积2128.9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4.7%;城市建设用地2245.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6.4%。城区人口1408万人,比上年增长0.57%;城区暂住人口410.7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人居条件全面改善。

1.城市用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省城市污水排放量20.6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52%;城市污水处理量为17.0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71亿立方米,增长4.34%,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77.15%,比上年高出3.02个百分点;城市供水总量为27.0亿立方米,略高于上年的26.98亿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9.8%,与上年基本持平,高于全国96.7%的平均水平。

2.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010年,全省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59万吨、无害化处理量为94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61%、4.35%;无害化处理率为98.29%,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无害化处理率远远高出全国20.3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仅低于天津、重庆两地,在华东地区中排第一。

3.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城市燃气普及率99.07%,比上年增加1.14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399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5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3%,均比上年有所上升,但仍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为13.1标台,比上年增长7.03%,高于全国11.2标台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5位,在华东地区排第一。

五、农村各地清洁生活与绿色生产共同推进

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也卓有成效,农村环境质量稳步提高。一方面,生活的环境质量全面提升。2010年,农村改水受益率97.15%,比上年增长0.38%,略高于全国94.9%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15位,在华东地区中排名第七;自来水普及率93.29%,比上年提高1.04%,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在华东地区中排名第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8.93%,与上年相比上升2.45个百分点,比全国67.4%的平均水平高出21.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天津和上海,在华东地区排名第二。农村沼气池产气总量为17006.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02%;太阳能热水器面积为45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6%。另一方面,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生产。2010年,农村化肥施用量为92.20万吨,农药施用量65075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和0.58%;有效灌溉面积1450.9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55426吨,略高于上年54402吨的水平,其中地膜使用量为25775吨,比上年高出1.69%。

六、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2010年,我省进一步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森林面积保持增长。浙江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660.74万公顷,比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减少了7.23万公顷;森林面积601.3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422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1680万立方米,分别比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增长2.9%、24.98%、25.88%;全省森林覆盖率59.07%,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1公顷。

全省自然保护区共有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3.0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96万公顷。全省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的比重为1.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2%,低于全国38.6%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11位,在华东地区排名第5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05平方米,低于全国11.18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12位,在华东地区排名第4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0年,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2431.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4%,生态环境发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