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提高,世界迈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加快,以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衡量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时期,浙江信息化发展迅速,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准确反映浙江信息化发展情况,全面评价地区信息化发展进程,省统计局开展了全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测评工作。本报告对“十一五”时期浙江省及11个地市信息化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评判,供参考。
一、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指标体系
(一)研究目的
为准确把握过去五年我省及各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进程,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我们试图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浙江地区信息化发展进行描述、监测和评价,并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对浙江区域信息化发展进行定量测算和分析评判,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二)指标设置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信息和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与定义出发,选取能准确反映信息化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的指标。要求指标既能规范、准确、系统,符合统计指标的一般要求,又能切实反映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内在关系和变动趋势。
2.完整性原则。选取的指标既能全面反映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又能反映信息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各要素),以便分析比较信息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标代表性强,采用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
3.可操作性原则。在考虑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求选取的指标不仅能够客观地反映发展进程,而且能够获取到完整、准确的数据;不仅能取得近年来全省的数据,而且能取得近年来分地区的数据,使得量化的评价与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借鉴国家统计局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优化研究指标体系,并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反映全省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进行国家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比较。最终结果在横向上(与省内地区)和纵向上(各年度)具有可比性,能够进行评价比较与分析,保持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稳定性、衔接性和可比性。
(三)指标体系内容
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渗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一方面应突出以基础设施、产业技术、知识支撑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突出信息应用消费和发展效果的信息化发展结果(见图1)。

在参考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和分地区测算要求,浙江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由5个分类指数和14个具体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如下:
表1浙江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指标体系
总指数 | 分类指数 | 指 标 | |
信息化发展指数 | 一、基础设施指数 | 1 | 电话拥有率(部/百人) |
2 | 电视机拥有率(台/百户) | ||
3 | 计算机拥有率(台/百户) | ||
二、产业技术指数 | 4 | 人均电信收入(元/人) | |
5 | 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个/百万人) | ||
三、应用消费指数 | 6 | 互联网普及率(户/百人) | |
7 | 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元/人) | ||
四、知识支撑指数 | 8 |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人) | |
9 | 成人识字率(%) | ||
10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11 | 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元/人) | ||
五、发展效果指数 | 12 | 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13 |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
14 | 人均GDP(元/人) | ||
注:指标数值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浙江省及各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省通信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财政决算年报等相关统计资料,并经过加工整理取得。
(四)计算方法
信息化发展指数的计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每个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计算;再采用简单线性加权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各个分类指数;最后通过各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出总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DI(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数值,n为信息化发展指数分类的个数,m表示信息化应用水平第i类指数的指标个数。Wi为第i类指数在总指数中的权重,且
。Pij为第i类的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j为第个指标在第i类指数中的权重,且
。
在对各指标计算前,需要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各指标的量纲,使其能够进行相加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指标数据阈值。每个指标的阈值包括最大阈值和最小阈值。为了便于在较长的时期内对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持续、统一地监测,对每个指标的这两种阈值均采用固定数值,其大小依据各个指标在各区域2000-2015年的观测值和预测值以及其他相关计算因素来确定。
2.标准化计算。对指标进行标准化计算,可以使量纲不同的各类指标值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相加计算的数值。标准化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一般标准化方法。如果各地区之间指标数值分布均匀,则采用如下一般标准化公式计算:

其中,Xi为指标值;Xmin为最小阈值;Xmax为最大阈值。
②对数标准化计算方法。如果各地区之间指标数值差别较大,则采用取对数的标准化计算方法,以尽力消除指标数据差别较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为指标值;Xmin为最小阈值;Xmax为最大阈值。
3.确定权重。指标权重设置采用平均赋权法,即对五个分类指数以及各分类指数的各个指标都采用平均权重。理论研究证明,当不存在评价主体对n个子指标的赋权信息时,对这些子指标赋予同样的权重,是使得大量评价主体在最大可能分歧情形时评价差异最小化的近似最优赋权方法。
二、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总体评价
(一)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十一五”时期,浙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认真实施“百亿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全省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为“十二五”时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经测算,2006-2010年,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分别为0.689、0.729、0.765、0.790和0.827(见表2)。“十一五”期末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0.827,比“十五”期末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提高0.155,其中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五项分类指数“十一五”期末分别达0.734、0.952、0.752、0.911和0.786,比“十五”期末分别提高0.128、0.106、0.187、0.092和0.261。
表2 浙江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与分类指数比较表
2005年 | “十一五”时期 |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总指数 | 0.672 | 0.689 | 0.729 | 0.765 | 0.790 | 0.827 |
1.基础设施指数 | 0.606 | 0.628 | 0.659 | 0.677 | 0.701 | 0.734 |
2.产业技术指数 | 0.845 | 0.871 | 0.904 | 0.931 | 0.944 | 0.952 |
3.应用消费指数 | 0.566 | 0.520 | 0.590 | 0.655 | 0.707 | 0.752 |
4.知识支撑指数 | 0.818 | 0.836 | 0.855 | 0.873 | 0.894 | 0.911 |
5.发展效果指数 | 0.525 | 0.593 | 0.638 | 0.689 | 0.705 | 0.786 |
(注:由于浙江省地区信息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与全国有所不同,测算的全省信息化指数值与国家方案略有区别)
“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2006—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年增长速度分别为5.5%、11.2%、8.7%、5.7%和6.0%,年均增长速度达7.3%。(见表3)
表3 浙江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与分类指数增长速度比较表
单位:%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06-2010年均 | |
总指数 | 5.5 | 11.2 | 8.7 | 5.7 | 6.0 | 7.3 |
1.基础设施指数 | 7.4 | 9.0 | 4.7 | 5.1 | 6.6 | 6.6 |
2.产业技术指数 | 16.0 | 21.7 | 18.9 | 9.6 | 5.0 | 14.0 |
3.应用消费指数 | -5.6 | 13.1 | 10.3 | 7.5 | 7.9 | 6.4 |
4.知识支撑指数 | 4.6 | 6.4 | 5.2 | 4.5 | 4.3 | 5.0 |
5.发展效果指数 | 5.4 | 5.7 | 4.4 | 1.8 | 6.2 | 4.7 |
(二)信息化各分类指数发展特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中,五个分类指数值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产业技术、知识支撑两项分类指数高于总指数,基础设施、发展效果、应用消费三项分类指数低于总指数。主要特点是:
1.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支撑作用增强。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产业的宏观环境及技术层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产业技术指数达0.952,在五个分类指数中最高,且上升速度最快,“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4.0%。2010年,全省完成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616.72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1万件,分别比2005年增长55.4%和1.8倍。随着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稳步提升。2010年知识支撑指数达0.911,在五个分类指数中处于第二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5.0%。据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6.89年/人提高到2010年的8.21年/人,成人识字率由2000年的92.94%提高到2010年的94.38%,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1114元,比2005年增长1.1倍。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2.信息发展效果良好,应用消费日趋广泛。“十一五”期间,随着全省经济的稳步发展,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互联网用户数快速增加,城乡居民用于信息消费支出不断增加。2010年,我省信息化发展效果指数和应用消费指数分别达0.786和0.752,“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4.7%和6.4%。2010年,全省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970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86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053万户,占全部手机用户数的60.5%。2010年我省网民总数达到2786万人,普及率达53.8%,居全国第四位。浙江是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全省人均GDP为51711元,比2005年增长91.1%。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1.8%。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7359和11303元,人民生活已迈入全面小康,城乡居民家庭中用于通信、信息类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即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2282和601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6.2%和45.5%。
3.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随着三网建设步伐的加快,计算机互联网迅速普及,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网稳步推进,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覆盖率持续提高,我省信息网络规模、频率资源利用率居全国前列,信息化基础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全省基础设施指数达0.734,年均增长6.6%。2010年,全省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分别达1998.55和5047.35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均居全国第四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36.92部/百人和93.25部/百人。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9.1部,移动电话198.0部,电视机185.7台,计算机89.8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8.4部,移动电话189.1部,电视机167.5台,计算机35.6台。城乡居民电话、电视机拥有量基本接近,但计算机拥有量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比较
(一)各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市信息化发展水平都有长足的提高。2010年,全省11个市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台州、温州、湖州、金华、舟山、衢州、丽水(见图2)。

根据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的测算结果,可将各市划分为三类地区(见表4):
表4 2010年全省三个类型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比较表
| 基础设施 指数 | 产业技术 指数 | 应用消费 指数 | 知识支撑 指数 | 发展效果 指数 | 总指数 |
全省 | 0.734 | 0.952 | 0.752 | 0.911 | 0.786 | 0.827 |
第一类地区 |
|
|
|
|
|
|
杭州市 | 0.799 | 1.015 | 1.043 | 1.000 | 1.073 | 0.986 |
宁波市 | 0.782 | 0.983 | 0.937 | 0.947 | 0.968 | 0.923 |
第二类地区 |
|
|
|
|
|
|
嘉兴市 | 0.770 | 0.975 | 0.743 | 0.902 | 0.842 | 0.846 |
绍兴市 | 0.734 | 0.939 | 0.754 | 0.929 | 0.716 | 0.813 |
台州市 | 0.744 | 0.925 | 0.707 | 0.875 | 0.774 | 0.807 |
温州市 | 0.762 | 0.913 | 0.851 | 0.886 | 0.613 | 0.805 |
湖州市 | 0.706 | 0.936 | 0.719 | 0.903 | 0.757 | 0.804 |
金华市 | 0.722 | 0.939 | 0.723 | 0.901 | 0.66 | 0.789 |
舟山市 | 0.742 | 0.854 | 0.809 | 0.94 | 0.581 | 0.785 |
第三类地区 |
|
|
|
|
|
|
衢州市 | 0.605 | 0.903 | 0.538 | 0.866 | 0.531 | 0.689 |
丽水市 | 0.658 | 0.845 | 0.484 | 0.843 | 0.359 | 0.638 |
第一类地区(信息化发展较高水平地区):包括杭州和宁波共2个市。这类地区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超过0.920,平均达到0.955,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15倍。
该类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五个分类指数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杭州、宁波两市的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发展效果指数,均大大高于其他各市,信息化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较好的发展效果。
第二类地区(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地区):包括嘉兴、绍兴、台州、温州、湖州、金华、舟山共7个市。这类地区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介于0.780—0.850之间,平均达到0.807,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7.6%和第一类地区的84.5%。
该类地区的主要特点是:①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除基础设施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略高外,其他三类指数较低。②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知识支撑指数低于第一类地区,但差距并不太大。③应用消费指数、发展效果指数明显低于第一类地区,这正是该类地区与第一类地区的主要差距所在。
第三类地区(信息化发展较低水平地区):包括衢州、丽水共2个市。这类地区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低于0.690,平均达到0.664,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0.3%和第一类地区的69.5%。
该类地区的主要特点是:①五个分类指数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应用消费指数、发展效果指数、基础设施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②产业技术指数、知识支撑指数接近第二类地区的水平。③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第一、二类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发展明显滞后。
(二)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
测度结果显示,我省整体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但地区间发展极不均衡,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现状存在较大差距。
1.从基础设施指数看,2010年杭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最高,达到0.799。与最低的衢州市相比,差距为0.194。在二级指标中,2010年杭州市每百人电话拥有率达到164.3台,其中固定电话42.3台,移动电话122.0台,而衢州市每百人电话拥有率为110.2台,其中固定电话29.9台,移动电话80.3台,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杭州市城乡居民每百户电视机拥有率分别达179.19台和190.00台,衢州市分别为157.33台和142.00台;杭州市城乡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达99.02台和44.00台,衢州市分别为78.00台和14.00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城乡间存在较大差距。
2.从产业技术指数看,2010年杭州市产业技术指数最高,达到1.015,比最低的丽水市高0.170。在二级指标中,2010年杭州市电信业务收入达132.59亿元,排名末两位的丽水市、舟山市分别为18.59和13.58亿元,杭州市人均电信业务收入达1523元,分别为丽水市、舟山市的1.7、1.3倍;2010年杭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9732件,丽水市、舟山市分别为1568和579件,杭州市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415件,分别为丽水市、舟山市的4.6、6.6倍。
3.从应用消费指数看,2010年杭州市应用消费指数最高,达到1.043。而最低的丽水市仅为0.484,差距为0.559,在五类指数中差距较大。在二级指标中,2010年杭州市每百人互联网用户达25.1人,排名末两位的丽水市、衢州市平均每百人互联网用户分别为11.8和11.2人;2010年杭州市城乡居民家庭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2583和704元,分别为丽水市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1.7和1.9倍。
4.从知识支撑指数看,2010年杭州市知识支撑指数最高,达到1.000。与最低的丽水市相比,差距为0.157。2010年,各市常住人口中,杭州市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长,为9.41年/人,宁波、绍兴、舟山、金华、嘉兴、湖州分别为8.49、8.26、8.22、8.09、8.04、8.02年/人,温州、衢州、台州、丽水较低,分别为7.79、7.55、7.51、7.49年/人;2010年,各市成人识字率基本在91%-97%之间,最高的绍兴、杭州二市分别为96.80%和96.27%,最低的衢州、台州、丽水三市分别为91.03%、91.96和91.87%;2010年杭州、宁波、舟山三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而衢州、丽水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42%、35.5%,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杭州和宁波市的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分别达1216.29和1172.99元,而温州、湖州、台州分别为868.57、867.62和863.23元,居全省末三位。
5.从发展效果指数看,2010年杭州市发展效果指数最高,达到1.073。而最低的丽水市仅为0.359,差距为0.714,在五类指数中差距最大。2010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宁波市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为12.10%,杭州市次之,为11.01%,舟山市最低,仅为0.58%;2010年杭州、嘉兴市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而衢州、丽水市不足1%;杭州、宁波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温州、衢州、丽水仅在5000美元左右。
四、建议
“十一五”期间,浙江信息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已成为全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方面,与全国居于领先水平的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省内各地区还存在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一)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推进地区信息化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两化融合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渗透作用,推进信息化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缩小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以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为契机,大力推广信息化应用,促进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坚持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并举、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地区信息化进程,促进科学发展。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信息化应用中的融合、集成创新,重点培育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业态、内容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促进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装备和服务进入市场,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促使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发展现代工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有效途径。建成一批名城、名园、名企、名牌,做大做强现代信息服务业,并带动全省信息化产业向前发展。
(三)着力推进民生信息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以健全服务体系和惠及全民为导向,推动以教育、卫生、民政、社会保障等为主体的社会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学校、家庭间的共享,实现优秀卫生资源在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间的共享,促进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立健全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社会信息化发展理念。围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科学把握公众需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指导,努力缩小不同领域、人群间信息化水平,为公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简约、便捷、专业化的服务。
(四)促进信息消费,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
首先,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吸引更多电信、网络服务商的参与,不断打破垄断,以降低电信、网络资费。同时,应继续实行和推出电子产品下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信息通道深入千家万户,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惠及大众,提高信息化普及率。其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要抓住时机促进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坚持产用结合、融合互动,以引导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使互联网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平台。
(五)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合力
推动设立政府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附加值,实现节能减排。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其它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信息化多元投资机制。
附件: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全 省 | 0.689 | 0.729 | 0.765 | 0.790 | 0.827 |
杭州市 | 0.826 | 0.842 | 0.868 | 0.920 | 0.986 |
宁波市 | 0.749 | 0.802 | 0.828 | 0.869 | 0.923 |
温州市 | 0.687 | 0.687 | 0.716 | 0.744 | 0.805 |
嘉兴市 | 0.673 | 0.716 | 0.757 | 0.791 | 0.846 |
湖州市 | 0.625 | 0.678 | 0.710 | 0.755 | 0.804 |
绍兴市 | 0.657 | 0.711 | 0.744 | 0.782 | 0.813 |
金华市 | 0.625 | 0.662 | 0.695 | 0.745 | 0.789 |
衢州市 | 0.560 | 0.594 | 0.615 | 0.639 | 0.689 |
舟山市 | 0.629 | 0.661 | 0.703 | 0.741 | 0.785 |
台州市 | 0.629 | 0.661 | 0.692 | 0.722 | 0.807 |
丽水市 | 0.516 | 0.543 | 0.559 | 0.581 | 0.638 |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全 省 | 0.628 | 0.659 | 0.677 | 0.701 | 0.734 |
杭州市 | 0.697 | 0.727 | 0.722 | 0.751 | 0.799 |
宁波市 | 0.674 | 0.696 | 0.718 | 0.749 | 0.782 |
温州市 | 0.684 | 0.696 | 0.700 | 0.729 | 0.762 |
嘉兴市 | 0.632 | 0.664 | 0.704 | 0.742 | 0.770 |
湖州市 | 0.570 | 0.594 | 0.641 | 0.672 | 0.706 |
绍兴市 | 0.621 | 0.667 | 0.698 | 0.728 | 0.734 |
金华市 | 0.609 | 0.625 | 0.653 | 0.693 | 0.722 |
衢州市 | 0.525 | 0.545 | 0.562 | 0.583 | 0.605 |
舟山市 | 0.598 | 0.624 | 0.669 | 0.702 | 0.742 |
台州市 | 0.629 | 0.654 | 0.676 | 0.720 | 0.744 |
丽水市 | 0.505 | 0.539 | 0.559 | 0.575 | 0.658 |
附表3 2006-2010年信息化产业技术指数比较表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全 省 | 0.871 | 0.904 | 0.931 | 0.944 | 0.952 |
杭州市 | 0.925 | 0.948 | 0.978 | 1.008 | 1.015 |
宁波市 | 0.918 | 0.941 | 0.957 | 0.980 | 0.983 |
温州市 | 0.858 | 0.865 | 0.879 | 0.900 | 0.913 |
嘉兴市 | 0.872 | 0.900 | 0.928 | 0.962 | 0.975 |
湖州市 | 0.819 | 0.865 | 0.904 | 0.922 | 0.936 |
绍兴市 | 0.869 | 0.936 | 0.966 | 0.951 | 0.939 |
金华市 | 0.875 | 0.890 | 0.908 | 0.931 | 0.939 |
衢州市 | 0.753 | 0.816 | 0.850 | 0.863 | 0.903 |
舟山市 | 0.759 | 0.796 | 0.817 | 0.822 | 0.854 |
台州市 | 0.855 | 0.879 | 0.919 | 0.913 | 0.925 |
丽水市 | 0.739 | 0.763 | 0.780 | 0.827 | 0.845 |
附表4 2006-2010年信息化应用消费指数比较表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全 省 | 0.520 | 0.590 | 0.655 | 0.707 | 0.752 |
杭州市 | 0.679 | 0.691 | 0.736 | 0.902 | 1.043 |
宁波市 | 0.584 | 0.715 | 0.677 | 0.800 | 0.937 |
温州市 | 0.563 | 0.535 | 0.620 | 0.669 | 0.851 |
嘉兴市 | 0.468 | 0.531 | 0.570 | 0.638 | 0.743 |
湖州市 | 0.361 | 0.444 | 0.483 | 0.577 | 0.719 |
绍兴市 | 0.432 | 0.510 | 0.553 | 0.669 | 0.754 |
金华市 | 0.388 | 0.453 | 0.513 | 0.630 | 0.723 |
衢州市 | 0.415 | 0.434 | 0.412 | 0.444 | 0.538 |
舟山市 | 0.543 | 0.562 | 0.648 | 0.764 | 0.809 |
台州市 | 0.424 | 0.449 | 0.485 | 0.601 | 0.707 |
丽水市 | 0.300 | 0.327 | 0.353 | 0.384 | 0.484 |
附表5 2006-2010年信息化知识支撑指数比较表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全 省 | 0.836 | 0.855 | 0.873 | 0.894 | 0.911 |
杭州市 | 0.927 | 0.947 | 0.964 | 0.981 | 1.000 |
宁波市 | 0.884 | 0.906 | 0.923 | 0.935 | 0.947 |
温州市 | 0.810 | 0.829 | 0.850 | 0.871 | 0.886 |
嘉兴市 | 0.822 | 0.840 | 0.864 | 0.873 | 0.902 |
湖州市 | 0.819 | 0.839 | 0.859 | 0.881 | 0.903 |
绍兴市 | 0.876 | 0.892 | 0.901 | 0.915 | 0.929 |
金华市 | 0.836 | 0.847 | 0.869 | 0.885 | 0.901 |
衢州市 | 0.803 | 0.814 | 0.839 | 0.849 | 0.866 |
舟山市 | 0.879 | 0.903 | 0.908 | 0.930 | 0.940 |
台州市 | 0.817 | 0.833 | 0.845 | 0.855 | 0.875 |
丽水市 | 0.774 | 0.791 | 0.804 | 0.827 | 0.843 |
附表6 2006-2010年信息化发展效果指数比较表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全 省 | 0.593 | 0.638 | 0.689 | 0.705 | 0.786 |
杭州市 | 0.904 | 0.897 | 0.941 | 0.957 | 1.073 |
宁波市 | 0.683 | 0.753 | 0.866 | 0.884 | 0.968 |
温州市 | 0.522 | 0.509 | 0.530 | 0.552 | 0.613 |
嘉兴市 | 0.570 | 0.646 | 0.718 | 0.743 | 0.842 |
湖州市 | 0.557 | 0.650 | 0.660 | 0.722 | 0.757 |
绍兴市 | 0.488 | 0.552 | 0.603 | 0.646 | 0.716 |
金华市 | 0.415 | 0.493 | 0.531 | 0.587 | 0.660 |
衢州市 | 0.304 | 0.361 | 0.413 | 0.453 | 0.531 |
舟山市 | 0.363 | 0.418 | 0.471 | 0.487 | 0.581 |
台州市 | 0.417 | 0.487 | 0.536 | 0.522 | 0.774 |
丽水市 | 0.263 | 0.295 | 0.300 | 0.294 | 0.359 |
附表7 2010年信息化分类指数比较表
| 基础设施指数 | 产业技术指数 | 应用消费指数 | 知识支撑指数 | 发展效果指数 | 总指数 |
全 省 | 0.734 | 0.952 | 0.752 | 0.911 | 0.786 | 0.827 |
杭州市 | 0.799 | 1.015 | 1.043 | 1.000 | 1.073 | 0.986 |
宁波市 | 0.782 | 0.983 | 0.937 | 0.947 | 0.968 | 0.923 |
温州市 | 0.762 | 0.913 | 0.851 | 0.886 | 0.613 | 0.805 |
嘉兴市 | 0.770 | 0.975 | 0.743 | 0.902 | 0.842 | 0.846 |
湖州市 | 0.706 | 0.936 | 0.719 | 0.903 | 0.757 | 0.804 |
绍兴市 | 0.734 | 0.939 | 0.754 | 0.929 | 0.716 | 0.813 |
金华市 | 0.722 | 0.939 | 0.723 | 0.901 | 0.660 | 0.789 |
衢州市 | 0.605 | 0.903 | 0.538 | 0.866 | 0.531 | 0.689 |
舟山市 | 0.742 | 0.854 | 0.809 | 0.940 | 0.581 | 0.785 |
台州市 | 0.744 | 0.925 | 0.707 | 0.875 | 0.774 | 0.807 |
丽水市 | 0.658 | 0.845 | 0.484 | 0.843 | 0.359 | 0.638 |
附表8 2006-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年均增长速度比较表
单位:%
| 基础设施指数 | 产业技术指数 | 应用消费指数 | 知识支撑指数 | 发展效果指数 | 总指数 |
全 省 | 6.6 | 14.0 | 6.4 | 5.0 | 4.7 | 7.3 |
杭州市 | 4.7 | 14.9 | 11.1 | 5.3 | 4.0 | 8.0 |
宁波市 | 6.0 | 12.9 | 6.1 | 5.1 | 4.7 | 7.0 |
温州市 | 5.5 | 11.9 | 6.1 | 5.2 | 3.7 | 6.5 |
嘉兴市 | 9.1 | 13.6 | 10.5 | 5.2 | 4.5 | 8.6 |
湖州市 | 9.9 | 19.4 | 17.2 | 5.3 | 5.0 | 11.4 |
绍兴市 | 9.6 | 20.8 | 13.7 | 5.1 | 4.4 | 10.7 |
金华市 | 8.4 | 4.0 | 13.9 | 4.7 | 4.7 | 7.2 |
衢州市 | 7.8 | 28.4 | 9.2 | 5.3 | 6.4 | 11.4 |
舟山市 | 11.1 | 13.3 | 6.6 | 4.7 | 5.5 | 8.2 |
台州市 | 8.1 | 11.4 | 11.7 | 4.1 | 5.1 | 8.1 |
丽水市 | 13.2 | 16.3 | 13.1 | 4.9 | 5.4 | 10.6 |
附表9 201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增长速度比较表
单位:%
| 基础设施指数 | 产业技术指数 | 应用消费指数 | 知识支撑指数 | 发展效果指数 | 总指数 |
全 省 | 6.6 | 5.0 | 7.9 | 4.3 | 6.2 | 6.0 |
杭州市 | 6.3 | 4.9 | 15.3 | 5.4 | 5.2 | 7.4 |
宁波市 | 4.9 | 3.5 | 16.4 | 3.34 | 5.2 | 6.7 |
温州市 | 4.7 | 8.9 | 26.8 | 3.7 | 4.7 | 9.8 |
嘉兴市 | 5.9 | 9.1 | 16.8 | 6.1 | 6.1 | 8.8 |
湖州市 | 8.7 | 9.8 | 24.2 | 5.0 | 5.2 | 10.6 |
绍兴市 | 4.6 | -7.8 | 12.3 | 5.1 | 5.4 | 3.9 |
金华市 | 9.1 | 4.1 | 14.4 | 4.2 | 6.0 | 7.6 |
衢州市 | 7.0 | 23.2 | 22.4 | 5.8 | 7.2 | 13.1 |
舟山市 | 8.9 | 23.4 | 6.7 | 4.6 | 5.8 | 9.9 |
台州市 | 7.9 | 8.3 | 17.2 | 4.0 | 8.7 | 9.2 |
丽水市 | 24.7 | 8.8 | 25.3 | 3.7 | 7.4 |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