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境外投资现状与问题研究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境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小型服务企业以及在对外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窗口公司、贸易公司或少量初级加工等为主,平均规模很小。2000年我国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省份之一,境外投资工作开展较早,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对外投资大省。截止2011年10月末,全省经审批和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5031家,数量居全国首位,累计投资总额119.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05.7亿美元[1];境外投资已遍布6大洲130多个国家;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等17个行业;浙江企业对外投资重点国家和地区是香港、瑞典、美国、德国、越南、俄罗斯联邦。

一、浙江境外投资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我省境外企业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0.17亿美元快速扩大到2010年的40.2亿美元,增长234.6倍,年均增长72.7%;中方投资额从2000年的0.15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33.6亿美元,十年间增长220.9倍,年均增长71.6%。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9%,其中并购下降66%,但浙江的境外投资却逆势增长,中方投资额同比增长43.4%,2010年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72.1%(图1)。

2011年1-10月份,我省境外投资企业总投资额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方投资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中方投资额占全部境外投资额的94.8%。

(二)投资质量不断提高

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浙江境外投资单个项目的平均总投资额和平均中方投资额增长显著,单个项目的平均总投资额和中方投资额从2000年的15.9和14.1万美元快速上升到2010年的638.2和533.3万美元,分别增长39.1和36.8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4.7%和43.8%(表1)。

2011年1-10月,浙江境外投资单个项目的平均总投资额为765.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5万美元,增幅为15.8%;单个项目的平均中方投资额为725.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7.9万美元,增长27.8%。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如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2.5亿美元设立富丽达卢森堡控股公司、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3亿美元并购德国普瑞有限责任公司、吉利集团以13.88亿美元并购沃尔沃等、海宁蒙奴集团以1737万美元收购美国杰妮芙股份有限公司等。1-10月,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34个,其中投资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

表1 2000年以来浙江境外投资情况 (万美元)

年份

项目个数

总投资

中方投资额

单个项目平均总投资

单个项目平均中方投资额

2000

107

1706

1514

15.9

14.1

2001

144

3856

3350

26.8

23.3

2002

226

6364

5132

28.2

22.7

2003

301

9658

8513

32.1

28.3

2004

378

16760

15175

44.3

40.1

2005

435

19598

16776

45.1

38.6

2006

425

39117

30044

92.0

70.7

2007

420

66177

60606

157.6

144.3

2008

427

92043

86088

215.6

201.6

2009

475

134075

123491

282.3

260.0

2010

630

402049

336008

638.2

533.3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1-2011年)

(三)投资形式和领域呈多元化发展

目前浙江的境外投资已逐步从初期的设立营销网络为主,向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相对较高层次的投资领域拓展,海外并购等投资方式日益增多。仅在“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核准的境外研发机构就有132个,总投资10.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9亿美元。研发国际化是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也是我省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涉及电子、医药、机械、新能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行业。海外并购项目规模日趋扩大。全省海外并购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为4890万美元,是全省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的7.5倍,2010年并购规模占到同期对外直接投资的75%。海外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居全国各省份首位。我省的海外并购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传统制造业是海外并购项目的主要产业,并购上游的供应商或是下游的进口商是我省海外并购的主要对象。

2011年1-10月份,全省批准设立境外投资项目443个,其中营销网络项目370个,占83.5%;并购项目35个,占7.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研发项目13个,占2.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表2)。

表2 2011年浙江境外投资项目类型 (个)

时间

网络购销项目

并购

研发

2011年1月

24

2

1

2011年2月

33

2

2

2011年3月

33

3

0

2011年4月

54

6

3

2011年5月

29

3

2

2011年6月

52

0

2

2011年7月

25

1

1

2011年8月

44

8

2

2011年9月

18

5

0

2011年10月

58

5

0

资料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境外投资成为浙江传统行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境外投资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电子、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等15个行业,其中纺织、机械、电子等我省传统优势行业占一半以上。计算机、软件业、传媒等新兴领域项目“走出去”比重进一步提高。2010年,境外投资项目中批发业195个,纺织业65个,分别占全年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31.1%和10.3%;从投资总额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批发业和商务服务业名列前三,投资总额分别为15.1、3.2和2.8亿美元,合计金额占当年全部境外投资总额的52.5%。

(四)境外合作区取得新进展

到2010年,全省已有7个境外合作区,其中经商务部批准的国家级合作区3个,由我省核准的省级合作区4个。境外经贸工业园区累计投资额2.4亿美元,带动入区企业68家,累计投资5.2亿美元。7个合作区规划面积15.94平方公里,分布在泰国、越南、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等国,主要承接包括汽配、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纺织轻工、棉纺制造、服装针织、绣花印染等产业。

(五)投资区域以亚洲为主

亚洲是我省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投资项目数量最多,投资金额占比也较大。2010年,投向亚洲的项目共有324个,占51.4%,总投资额和中方投资额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3.9%和34.5%,其中,香港、越南、泰国、蒙古是我省境外投资较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全年投向北美洲的项目共有117个,占19%;欧洲地区由于吉利集团的并购项目,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总投资金额和中方投资额占所有境外总投资额和中方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40.7%、47.4%,投资规模居各大洲之首(图2)。瑞典、香港、美国、越南、俄罗斯位居2010我省对外投资前五位(按中方投资排序)。

2011年1-10月,浙江境外投资项目数443个,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合计占全部投资项目的87.4%。

二、当前浙江境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境外投资区域相对集中,不利于风险分散

由于地缘和经济发展相关性等原因,亚洲一直是我省境外投资的主要区域,投资项目数占比从2008年的48.9%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51.4%,中方投资额占比从2008年的50.6%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58.7%(剔除吉利并购沃尔沃的13.88亿美元金额)。相对来说,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并且这几年出现投资项目数和中方投资额占比双双下滑的趋势。2008年,我省对欧洲的投资项目数和中方投资额占比分别为24.6%和17.0%,到2010年,我省对欧洲的投资项目数和中方投资额占比下降到14.9%和10.4%(剔除吉利集团的并购金额),同比分别减少9.7和6.6个百分点。投资区位过度集中增大了投资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提升我省产业结构、获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我省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宁波、杭州和绍兴。2010年,杭州、宁波和绍兴市合计投资项目431个,占68.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中方投资额合计为27.7亿美元,占82.4%,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境外投资项目和规模相对偏少。2010年,衢州、舟山和丽水市合计投资项目数为30个,占4.7%,中方投资额7365万美元,占2.2%,单个项目中方投资额为245.5位万美元,项目投资规模低于全省533.3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三)境外投资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2000年以来,我省境外投资的行业覆盖面逐步拓宽,几乎涉及了三大产业的各个行业,但境外投资的产业构成层次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多集中于一般加工、初级产品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业;二是偏重对资源开发、一般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投资偏小;三是境外投资的产业与省内主导产业的关联度较低,不利于我省通过境外投资促进省内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外向型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政府无法全面掌握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生产经营情况,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

根据目前相关的统计数据,政府有关机构仅能知道境外投资的投资总额、中方投资额及投资项目数量,境外投资的企业运行状况、赢利状况等财务数据都很难掌握。对投资公司的资金流向,尤其是外汇的流动比较难以准确把握,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

(五)行政审批体制不够简便,相关法律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我省的境外投资行政审批体制相对于2000年及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简化,但外汇管理部门、发改委等部门的审批程序依旧相对复杂,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境外投资的一个比较重要因素。相对于境外投资的发展速度,相关立法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我省境外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浙江率先在全国制定针对境外投资的《浙江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实施办法》,促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实施办法明确强调了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在企业“走出去”中的地位,同时也界定了境外营销网络的形式,并确定了浙江推动企业发展境外营销网络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与境外投资活跃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省对境外投资的法律支持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在境外投资、海外投资保险、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我省境外投资企业的财产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二)抓紧产业集群培育,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为集群内企业创造良好的跨国经营平台

一要给予技术支持。政府应一方面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国有大企业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有关技术的开发。二要提供金融支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民间金融机构,建立企业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担保制度,特别是对境外投资项目和对外承包工程要给予资金贷款的支持。三要牵线搭桥。由政府牵线,成立民营外经贸企业协会性质的中介组织。四要有其他配套支持。例如,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境外贸易营销网络建设、海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支持开展咨询服务。依托高等院校、法律中介机构及其他民间组织,积极发展咨询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等等。

(三)发挥政府对境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作用

一是改革并规范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制度。二是要加强对海外投资战略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海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保障。政府应做好境外投资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要定期选定和公布海外投资的鼓励行业。三是要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从日本、韩国以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来看,一国的大规模境外直接投资往往发生在外汇管制解除后。

(四)建立和利用境外投资咨询机构

驻外使领馆可发挥海外投资咨询机构的作用,利用他们的商务职能,扮演好“国际市场信息提供者”、“跨国经营服务者”角色,多层面、多渠道地向民营企业提供国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信息。利用国际保险联盟的风险评估信息,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指定部门可以与其合作,降低企业咨询费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五)搭建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利用浙江海外华人优势,加强海内外浙江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海外浙江人经济信息网等,搭建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推动浙江企业与海外浙江人才的对接,促进信息互通。一是运用海外浙商网络,为浙江境外投资提供有效的资讯信息。二是运用海外浙江人才资源,为浙江境外投资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运用海外浙江人的资金、信用联系,扩展境外投资融资、销售渠道。


[1]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