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经济增速放缓、发展困难增多等诸多挑战,我省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保稳促调”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财政金融业总体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省经济企稳回升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财政收入持续回升,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2009年全省财政总收入41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2.4亿元,增长10.8%,增幅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7.2%。全省地方财政支出2653.8亿元,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
1.财政收入先抑后扬,增速逐季提高。2009年,我省财政收入呈现出先抑后扬、逐季提高的趋势。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下降2.0%和1.4%,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下行态势。进入二季度,随着保稳促调各项政策措施效果显现以及非税收入快速增长的拉动,财政收入开始企稳,1-6月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和2.6%。三季度,经济逐步回暖和房地产市场升温带来相关税收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单月增幅不断创出年内新高,累计增幅每月回升1.5个百分点以上。四季度,随着政策继续发挥作用,经济进一步向好,财政收入继续呈现上行趋势,全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0.8%。
2.主要税种收入明显回升。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为1983.7亿元,增长10.7%,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91.7%;占地方财政收入的92.6%,比重比上年略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税种中,国内增值税收入368.5亿元,增长5.6%,其中装备制造业在投资带动下发展较快,相关行业增值税增长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营业税收入663.6亿元,增长15.6%,受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以及股市、楼市交易活跃影响,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继续发挥领先作用。企业所得税294.9亿元,下降2.4%,受经济增长放缓、税率降低等因素影响,2009年以来企业所得税持续负增长,但随着企业效益逐渐好转,全年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10.9个百分点。
3.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全省财政支出2653.8亿元,增长20.2%。自2008年7月份以来,财政支出增幅一直高于收入增幅,差距最大达到27.9个百分点,给收支平衡带来较大压力。各级财政部门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切实保障重点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4.5%、16.7%、24%、19.1%、15.8%、33.4%和315%,各项民生类和发展类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7.9%,低于支出平均增幅12.3个百分点,占总支出的比重为15.1%,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公用经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体现了保增长与调结构,促发展与惠民生的有机结合。
二、金融运行态势稳定,存贷款持续快速增长
2009年,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各项存贷款快速增长,信贷投向重点突出,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显著增强。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112亿元,比年初新增9692.4亿元,同比多增3325.3亿元;余额增长27.4%,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223.9亿元,比年初新增9597亿元,同比多增4885.9亿元;余额增长32.4%,增幅比上年大幅提高13.7个百分点。
1.企业存款大幅增长。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企事业存款余额16791.7亿元,同比增长46.8%,增幅比上年提高37.1个百分点,呈迅猛增长态势。全年企事业存款新增5348.6亿元,为上年的5.4倍,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5.2%,是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企业存款的高速增长,一方面说明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企业效益转好,资金状况较为充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企业在投资方面仍保持相对谨慎。
2.储蓄存款增速趋缓。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18169.4亿元,比年初新增3369.4亿元,同比少增41.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2.8%,除9月末增幅反弹外,5月以来储蓄存款增幅逐步降低,四季度累计净流出34.6亿元。当前股票市场交易活跃,金融创新和新股发行数量增多是引起储蓄资金从银行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因年中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推动刚性和投资需求不断增强,吸引大量资金进入楼市,直至年末房地产优惠政策变化才有所降温。
3.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增强。从贷款增量看,至5月末已新增贷款4914.6亿元,超过上年全年增量,1-12月累计新增贷款9597亿元,比上年多一倍。从贷款增速看,全年贷款增速基本呈逐月走高态势,6月份以来持续超过30%并高于存款增速。12月受窗口指导(中央银行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的行为)影响和银行年度信贷投放目标基本完成后主动调整投放节奏,贷款余额增速略有下降。从存贷比来看,12月末本外币余额存贷比高达86.9%,比9月末、6月末和3月末分别提高0.6、3.5和4.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充分。信贷投放力度的持续加大为稳定经济、提振信心创造了宽松的融资环境。
4.信贷结构满足经济发展要求。2009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信贷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一是中长期贷款比重趋升。全年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4396.5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量的48.5%,比重比上半年和上年分别提高7.2和13个百分点。二是充分满足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全年新增人民币基本建设贷款1527.3亿元,占贷款增量的16.9%,是上年增量的2.2倍。三是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12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507.4亿元,增长51%,比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高近20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2200亿元,是上年增量的3.8倍。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和信贷结构调整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增长,促进经济重回平稳增长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保险业平稳发展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增长放缓、出口贸易下滑和消费者心理预期变化对保险业务产生较大影响,保费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特别是前四个月出现负增长。随着经济回暖和深入开展“实施二次创业,建设三大保险”主题活动,保险业规模增长逐步回升,下半年保费收入增幅逐月提高,保险市场总体运行较为平稳。
2009年,我省共实现保费收入6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产险发展势头良好,增速不断上升。财产险保费收入247.4亿元,增长21.7%,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机动车辆险增长25.4%,对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4%。人身险保费收入398.1亿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大幅下降,但已由年初的负增长逐步企稳回升;其中寿险实现保费收入352.3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8.5%,增长7%。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2009年,浙江保险业仍实现平稳发展,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随着我省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保险业务发展空间将会不断扩大。
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财政政策要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控新上项目;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2010年我省财政金融也将积极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