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浙江省环境状况浅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08年.对我省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年中的风雹灾,以及下半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都给我们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根本,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建设的力度,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转型升级、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等各项政策措施,使我省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水环境

2008年,我省降水量为1519.6毫米,比上年减少3.44%;水资源总量为855.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1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3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680.2立方米/人,比上年减少5.46%。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影响,降水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多,与其他省份比较,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江西五个省(不含港澳台,下同),人均水资源量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31个省市中处于第16位。全省全年供水总量为21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1.0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97.4%。用水量为216.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36.3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6.98%,占用水总量的16.8%;在用水总量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农业用水,为46%,其次是工业用水,为28.17%。全省人均用水量为423.08立方米。

2008年,我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5.0亿吨,比上年增加3.6%,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1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18.2亿吨,比上年增长5.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8%,上升了4.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53.86万吨,比上年下降4.5%;氨氮排放量为46857.5吨,与上年相比减少11.75%。

二、海洋环境

2008年,我省近岸海域水体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影响,污染仍较严重,总体上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浙北海区情况比较严重,为重度富营养化。从污染程度看,据我省渔业部门所设169个海水监测站监测显示,我省中度和重度污染海域面积达到14470平方公里,占所监测海域面积的48.3%,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海域为舟山市海域,占全省中重度污染面积的51.5%。从海水类别看,据我省环保部门所监测的50个国控站位4.75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中,二类以上海水占35.97%,好于往年。2008年,我省近海岸海域发生赤潮次数由上年的40次减少到29次。

三、大气环境

2008年,随着我省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大气环境得到改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7632.7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4.06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1.59万吨,比上年减少7.58%;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量为67.08万吨,达标率为9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居第10位。烟尘排放量为17.46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6.49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4.04%和4.02%;生活烟尘排放量为9682吨,减少4.4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15.77万吨,达标率为9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居第10位。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7.13万吨,比上年减少15.73%,其中,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为16.7万吨,达标率为97.48%,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居第7位。

四、工业固体废弃物

随着我省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008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达到3785.1万吨和1.6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75%和16.0%,其中,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比上年有所下降,为47.79万吨,下降9.76%。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情况较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为3497.5万吨,比上年增长4.91%,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和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都有明显增加,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比上年增加了7倍,处置往年贮存量比上年增加了24倍。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180.6万吨,比上年增加0.87%;处置率为4.77%,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处置率远低于全国25.2%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4位。“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240.98亿元,比上年增长7.6%。

五、生态环境

2008年,我省耕地面积为1920.9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56亩,比上年减少0.01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2334.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09%。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湿地面积与上年基本一致,人均森林面积为0.11公顷,比全国平均水平(0.13公顷)略少;当年造林面积相对上年而言降幅较大,为8524公顷,减少26.42%,主要是无林地和疏林地本年新封面积减少69.65%所致;全省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02万公顷,生态环境发展良好。

六、自然灾害

2008年,我省遭遇了罕见而又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同舟共济,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时期。2008年,我省风雹灾、台风灾、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共计116.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了37.77%,其中,最严重的是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为83.2万公顷和16.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60倍和8倍;自然灾害受灾人次达到3148.7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4.12%,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及其直接经济损失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2008年分别为64次和73.8万元,其中事故次数减少2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33.6%。

七、环境投入

2008年,我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到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9%,投资总额增加幅度较大,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和“三同时”[1]项目环保投资额增幅较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6%。2008年,农村污水厂被纳入了统一的集中管理,各地加大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因此,“三同时”项目投资额达到了399.4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4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也由上年的0.94%增加到2.42%,高于1.49%的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为14.8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0.76%;排污收费总额与上年相比有小幅增加,增长了2.67%;本年完成营林投资额为30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

八、城市环境

2008年,我省城区面积为10011.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939.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75%;城市建设用地为2025.1平方公里,增加6.9%。城市供水总量为26.79亿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94.22升,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9.7%。城市污水排放量为20.71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量为15.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1%,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污水处理总能力为595.7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7.7%,比上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2008年,我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806.78万吨,无害化处理厂数为43座,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25416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22.62万吨,比上年增长7.15%,无害化处理率为89.6%,远高于全国66.8%的平均水平,居第4位。我省城市公园面积达122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都有稳步增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6平方米,增长9.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36.15%增加到了37.74%;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增加了1.9标台,达到13.24标台,城市环境基本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九、农村环境

2008年,我省继续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农村改水改厕投资分别为197232万元和89566万元,累计已改水受益人口为3516.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0.7%,高于全国93.6%的平均水平;累计使用卫生厕所户数为977.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75%,比上年增加了3.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2008年,我省农村沼气池产气总量为12290.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4.6%;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为36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为1435.85千公顷。但与此同时,农村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分别为92.98和6.58万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不利影响。


[1]“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