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我省18个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得到发展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我省共有18个民族乡镇,分布在全省13个县(市、区)中,其中桐庐县1个、平阳县1个、苍南县2个、文成县2个、泰顺县2个、兰溪市1个、武义县1个、龙游县1个、莲都区2个、龙泉市1个、云和县2个、遂昌县1个、松阳县1个。2008年,我省18个民族乡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1069.8平方公里,总人口15.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93万人,占乡镇人口的95.8%。民族乡镇大多数地处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区。近年来,随着我省对民族乡镇扶持力度的加大,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得到发展。

一、乡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2008年,18个民族乡镇共创造农村经济总收入25.70亿元,平均每个民族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增长0.7%。乡镇财政总收入合计为1.22亿元,平均每个民族乡镇财政总收入0.07亿元,同比增长6.1%。

二、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2008年,18个民族乡镇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2万元,比2007年的1.67万元提高0.05万元,提高3.0%;人均财政总收入为785元,比2007年的708元提高10.9%。

三、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8年,18个民族乡镇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民族乡镇粮食播种面积16.82万亩,产量为6.1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10.6%;水果总产量2.87万吨,比上年增长1.4%;肉类总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57.0%。

四、农民收入得到增长,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得到改善。2008年,18个民族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42元,比上年的4553元增长10.7%乡镇总公路里程由上年的636公里增加到679公里,增长6.8%。此外,图书馆、文化站、体育场馆、敬老院等社会公共设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省民族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8年,全省18个民族乡镇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2万元,仅为全省乡镇平均水平12.50万元的13.8%。人均财政总收入785元,仅为全省乡镇平均水平3287元的23.9%。

2、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2008年,18个民族乡镇加权平均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042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54%,比上年增长10.7%,增幅比全省的12.0%低1.3个百分点。

3、乡镇企业少,非农化程度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民族乡镇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非农经济很不发达,非农产业比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18个民族乡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高达50.2%,大大高于全省乡镇平均水平26.8%。

4、乡镇财力薄弱,大多数乡镇有负债

2008年,18个民族乡镇财政总收入合计为1.22亿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占38.0%,而全省有247个乡镇财政总收入超过1.22亿元;18个民族乡镇预算内财政收入合计为6156万元,全省有292个乡镇的预算内财政收入超过6156万元。2008年18个民族乡镇年末累计负债金额为2105万元,有年末负债的乡镇超过10个。

当前,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进程中,各级政府需对民族乡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乡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