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2009年上半年浙江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一、上半年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一)农林牧渔业产值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增幅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总产值336亿元,增长1.6%;林业总产值47.69亿元,增长5.7%;牧业总产值157.9亿元,增长1.6%;渔业总产值138.90亿元,下降4.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82亿元, 增长7.0%。

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2.94亿元,增长0.7%。

(二)粮油生产稳定增长

春粮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年初就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09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实行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订单早稻谷奖励政策,并且继续实行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种粮大户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的调动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今年全省春粮播种面积169.82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增5.8%;产量58.54万吨,增长6.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0.37千公顷,增长11.1%,总产量23.24万吨,增长9.6%;大麦播种面积27.19千公顷,增长15%,总产量11.27万吨,增12.2%。大、小麦单产分别为4147公斤/公顷和3850公斤/公顷,下降2.5%、1.4%,主要是大小麦成熟中期我省连续多天出现30多度高温天气,高温逼熟,导致麦粒个重下降,加之后期多雨天气,导致麦穗湿重倒伏,影响产量。

春季马铃薯播种面积51.23千公顷,增长0.1%,总产量16.39万吨,增长0.7%。

蚕豌豆播种面积30.39千公顷,下降2.8%,总产量7.18万吨,下降0.4%。

油菜籽生产增势明显。油菜籽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全省播种面积185.76千公顷,增长10.9%,总产量37.02万吨,增长4.8%。由于年初天气较冷,油菜苗出苗率较往年低,油菜灌浆期间连续高温,今年油菜籽公顷单产1993公斤,下降5.5%。全省11个市除嘉兴、湖州、舟山油菜籽产量下降以外,其他各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林业生产稳定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林业生产的发展。1-6月,全省造林更新、封山育林、四旁植树及长防林、海防林、阔叶林、生物防火林带、高效生态林业基地等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部分林产品产量增加,附加值提高。上半年全省林业增加值34.72亿元,增长5.7%。

(四)畜牧业生产喜忧参半

上半年全省生猪生产稳定增长,但养猪效益持续走低。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月底,预计全省生猪存栏122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能繁育母猪存栏112万头,增长2.8%;猪肉产量68.34万吨,增长2.4%。上半年,预计生猪出栏基本持平。自去年5月份以来,生猪产品价格开始下跌,虽然元旦、春节期间价格有所反弹,但一年间一直处于下跌通道,养猪效益持续走低。今年4月底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更加剧了下跌行情,待宰活猪集市价格4月30日低至每公斤9.45元。5月份以后,虽有所反弹,但仍在低位震荡,养猪业进入周期性波动的亏损期。

家禽生产下降明显。6月底,预计全省家禽存栏10603.43万

只,比上年同期下降9.3%;预计上半年全省家禽出栏12167.96

万只,下降10.1%。

(五)渔业生产回落明显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1-6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49.70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6.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86.32万吨,下降13.1%;海水养殖产量34.09万吨, 增长1.8%。淡水产品产量29.29万吨, 增长5.3%。今年上半年渔业生产形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一是渔业资源衰退的局面进一步显现。据舟山市反映,一些经济鱼类的捕捞量急剧下降,小黄鱼、带鱼、鲳鱼分别下降12.4%、44.8%、36.3%,蟹类也下降33.4%。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春节后气温一直较低,对气温水温较为敏感的上层鱼影响较大,进入 4月份后,鱼群的趋光性、集群性仍然较差,难以围捕。三是今年休渔期的提前和休渔作业的增多,也是导致上半年渔业较差的主要原因。

二、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养殖已处于整体亏损状态。据畜牧部门统计,今年1月1日-6月8日全省待宰活猪、仔猪和去骨带皮猪肉集市价的分析,均价分别为每公斤11.58元、13.62元和19.51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跌32.78%、47.63%和25.46%。据测算,5月来,每头肉猪亏损约140元至200元。我省生猪养殖已处于整体亏损状态。虽然国家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6月中旬启动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三级预警机制,加大了冻猪肉收储,暂时对生

猪价格有提振作用,但由于生猪、母猪存栏仍保持上升势头,生

猪生产供给过剩的局面仍将持续,生猪价格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种粮效益低未能根本扭转。近几年,虽然粮食收购价格有了大幅度提高,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效益增加,但种粮相对效益仍然较低。据台州市统计,种植早稻成本在650-680元之间,正常年份每亩收益660元左右,再加上每亩180元左右的种粮补贴,每亩净收益也不足200元;种植单季稻每亩净收益500至600元。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比较,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种粮效益与种植蔬菜收益比为1:4,与种植葡萄比为1:5,与种植西瓜比为1:5。与外出务工相比,收益更低。种粮效益不理想直接制约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附加值少、深加工和集约化程度低,受市场价格因素困扰大,影响农民增收。我省农产品面向市场的大部分是初级产品,且大部分是农民直接在市场交易,没有普遍地延长农户、基地、公司(工厂)的产业链条,亦没有得到进一步地深加工,产品增值小,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有的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增收不增效,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壮大和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步伐。

(四)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首先农资价格相对过高,农民生产投入成本难以降低。由于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虽然今年部分农资价格有回落趋势,但大部分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上半年我省农资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4%,但所调查的十大类农资商品和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七涨三跌”,其中农用手工工具价格上涨7.1%,化肥价格上涨3.6%,半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3.4%,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3.3%,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1.7%,农药及农药械价格上涨1.2%,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下降的三类为饲料价格下降3.6%,农用机油价格下降5.9%,仔猪价格下降29.7%。过高的农资价格,对农民收入及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据舟山市反映,今年柴油价格的连连上涨,对处于普遍亏损的舟山渔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上半年政府对渔民有2.8亿元的柴油补贴,但也扭转不了亏损的局面。其次,由于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无法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成本,无法有效发挥规模效应的作用,人工费用、机耕费用等农林牧渔业服务费用的上涨仍然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益,制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