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上半年浙江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5.9%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稳促调、扩大内需的各项举措,调整商品结构,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着力刺激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实际增速明显提高。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2.2亿元,同比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

一、基本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上扬运行态势。今年1月适逢春节,加上去年春节错月(2008年春节为2月7日),同比增长17.3

%,为今年以来的单月增速峰值,2月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雨

水天气较多等因素,同比仅增长9.5%,城乡居民消费明显下滑。随后国家和我省各项扩大内需、拉动内需政策贯彻实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尤其是汽车消费市场的大幅攀升,全省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缓步走高,3月份同比增长12.3%,4月份增长13.5%,5月份增长14.2%,6月份增长15.2%。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平稳上扬、稳步增长的运行轨迹,大致呈“V”型(见下图)。

(二)城市消费明显加快,农村消费增势趋缓。上半年全省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693.2亿元,同比增长1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39亿元,同比增长13.1%。城市市场经过前3个月低速运行,并慢于农村市场后,从4月开始,城市消费开始提速,4月、5月、6月城市市场增幅分别超过农村市场2.3、2.7、2.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也超过农村市场0.9个百分点,显示城市市场发展动力仍大于农村市场。

(三)批零贸易业稳步增长,住宿餐饮业齐头并进。商贸各行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省批零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41.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7.8亿元,增长10.4%,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04.1亿元,增长14.2%。上半年节假日相对集中,加上旅游市场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住宿餐饮市场的增长。上半年全省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4.6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批零贸易业高0.3个百分点。

(四)限下企业和个体经济增长明显,限上企业销售明显好转。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下(含个体)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87.4亿元,同比增长18.8%,成为全省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限上企业抓住节假日有利商机,积极调整商品结构,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实现零售额1619.1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较一季度提高8个百分点,销售明显好转。

(五)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面有所扩大。金融危机对贸易企业影响逐步加深,1-5月,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4.4亿元,同比下降13.9%。亏损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亏损企业4171家,占全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比重达38.9%,亏损企业同比增加914家,其中,批发、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仅零售业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减少35家。

二、市场热点变化情况

从上半年市场销售情况看,全省消费品市场热点出现新的变化,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94.6亿元,同比增长7.6%,25类主要商品零售额,17类商品不同程度增长,8类商品下降。

(一)食品类商品销售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9.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粮油类商品下降1.4%,肉禽蛋类同比下降8.1%。

(二)享受型商品“节日销售效应”明显。受金融危机影响,城乡居民购买热情有所降低,但各大购物中心和商场促销活动接连不断,服装、金银珠宝等享受型商品”节日销售效应”尤为明显,仍保持较快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35.9亿元、23.6亿元和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2.0%和13.8%。

(三)汽车销售逐月攀升,增幅屡创新高。今年以来,在国家和省实施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车辆购置税减半、个性化牌照实施等一系列政策的拉动下,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购车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全省汽车销量逐步放大,销售持续升温,各月的汽车零售额不断攀升,并屡创新高,上半年,全省汽车类实现零售额544.9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6月是汽车销售传统淡季,但我省汽车消费淡季不淡,汽车销量单月实现零售额101.3亿元,同比增长34.1%,一举刷新5月记录,增幅高出8.9个百分点,再创今年新高。

(四)建筑及装潢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仍未扭转下滑势头。尽管我省楼市逐步回暖,与此相应的装修类商品销售仍在低位徘徊,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下降16.7%,较今年一季度下降17.6%、比2008年下降25.7%,下滑速度虽有所减缓,但短期内还无法止稳转升。“3G”手机的启动也未能有效拉动通讯市场的复苏,上半年通讯器材同比下降22.6%。

(五)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逐步好转。4月1日起,我省正式开始启动实施“家电下乡”活动,截至6月底,来自商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0456台,销售金额44395.4万元,家电下乡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再加上各家电卖场加大促销力度、夏令商品进入旺季等因素影响,家电产品销售逐月好转,4月全省家用电器同比下降1.2%,5月销售有所好转,同比微涨1.4%,6月明显加快,同比增长10.2%。从上半年累计的情况看,同比下降4.6%,但较1-5月同比下降7.4%、一季度同比下降12.9%,降幅明显收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前不久,国家已经确定浙江省为全国9个家电“以旧换新”省市试点之列,并已于日前颁布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我省家电市场仍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贸易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大。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贸易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主要体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和财务成本的上升;二是由于贸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门槛提高,新增贷款很难落实,中小贸易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三是破产小企业增加,造成企业坏账多,导致企业生产面临困境,效益下滑,进而影响职工工资降低,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四是受国外需求减弱的影响,出口下降明显,二季度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出口景气指数为83.9,比去年同期下降29.3点,自去年四季度大幅下滑以来,已连续三个季度处于不景气区间,表明我省贸易企业仍未摆脱经营困境。

(二)“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市场的拉动有限。“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是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拉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广大居民得实惠、家电企业得市场、消费水平得升级”三赢政策措施,但由于“家电下乡”产品型号范围窄,档次相对较低,我省广大农村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还心存顾虑,加上“家电下乡”的补贴兑付手续不方便,给政策贯彻执行打了一定折扣,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虽有所增加,但对全省家电市场影响不大,上半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金额占全省家电类商品零售额4.4%,占全省4-6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8%。另外,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政策也刚出台,政策效应还不明朗,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尽管上半年家电产品销售有所好转,并且出现上扬趋势,但家电产品整体销售情况仍是喜中堪忧。

(三)继续保持汽车销售稳定增长有难度。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我省汽车销售占全省消费品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汽车消费对全省消费品市场影响进一步扩大,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比重达36.5%,占全省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13.5%,仅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销售一项,拉动全省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市场对我省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样需要考虑到,汽车热销随之而来的“行车难”、“停车难”,油价上涨导致“开车贵”等矛盾短期难以彻底解决,上半年大部分汽车厂家扩大了产能,下半年市场压力必然会加大,这些因素给汽车稳定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积极出台刺激汽车市场消费利好政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出台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缓解有关的矛盾和问题,努力稳定汽车大宗消费,促进我省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

(四)房地产市场走势对相关商品消费的影响滞后。随着国家对交易税和印花税的减免、利率下调、以及银行信贷支持的增长,加上城乡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供给方与政策的多重利好推动我省商品房销售增长迅猛,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1.7%、82.4%,行情“火爆”,房地产市场的热卖,必然将带动相关产品,如建筑及装饰材料、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等商品的增长,但由于商品房销售中仍存在一些投资行为,期房交付延后等因素,房地产市场对消费领域相关商品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即期效果还不能马上显现。

四、对全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趋势预测

当前,中央、省及地方各级政府把扩内需、保增长、树信心

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了各项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并陆续贯彻实施,政策效应还会有所增强,但目前国内外经济走势还不明朗,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我省消费品市场将会随着整个经济环境变化、居民消费心理变化以及政策效应的强弱有所起伏,将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波动。预计全年我省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发展仍将是主基调,全省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速将高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