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主要业态形式,在社会商品流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活跃商品流通、扩大就业、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浙江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认真贯彻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亿元市场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省共有亿元市场64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4家,比去年末增加2家,出租摊位37.2万个,营业面积2160.7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4202.1亿元,相当于全省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31.9%,同比增长1.5%,增幅比去年全年低7.5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约低3.5个百分点。
(一)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亿元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上半年,全省641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200个,占比31%,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164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8个;专业市场达420个,占比66%,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57%、69%和75%。在12类专业市场中,以下7类市场个数为最多,农产品市场105个,生产资料市场98个,家具五金装修材料市场58个,纺织服装鞋帽市场57个,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市场35个,电器通讯器材电子设备市场23个,食品饮料及烟酒市场22个。其他市场21个,占比仅为3%。
(二)营业面积增加,常年营业市场占主导。近年来,各地致力于对亿元市场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作,亿元市场营业面积不断增加。至今年6月末,平均每个市场营业面积达到3.37万平方米,每个摊位58.1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0.31万平方米和6.8平方米。上半年,全省641家亿元市场中常年营业市场637家,季节性营业的市场只有4家,常年营业的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占市场总数的99.4%,常年营业市场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占全部的比重均达99%以上,显示出我省亿元市场稳定性非常好,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旺盛,一年四季营业,直接促使亿元市场数量持续扩大,成交额稳定增长。
(三)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上半年,全省亿元市场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市场331家,占比52%。在出租摊位中,从事批发经营有24.3万个摊位,占比65%;零售摊位12.9万个。在营业面积中,批发市场营业面积1600.1万平方米,占比74%;零售市场560.6万平方米。在成交额中,批发市场交易额3354.9亿元,占比80%,零售市场交易额847.2亿元,仅占20%。全省市场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亿元市场中35个为露天式市场,仅占5.5%,90%以上为封闭式市场,其成交额达3000.6亿元,占比71%,营业面积达1712万平方米,占比79%。
(四)市场总体繁荣,区域差异依然存在。从市场地区分布看,市场个数居全省前四位为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和温州市,分别为138个、110个、94个和67个,占比分别为21.5%、17.2%、14.7%和10.5%;市场成交额居全省前四位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和金华市,分别为1152.3亿元、673.5亿元、641.3亿元和469.5亿元,占比分别为27.4%、16.0%、15.3%和11.2%;衢州市、舟山市和丽水市无论是市场个数还是市场成交额均居全省后三位,三市亿元市场个数为47个,仅占全省总数的7.3%,市场成交额为189.7亿元,仅占全省总成交额的4.5%。
2009年上半年全省各市亿元市场分布情况表 | |||||
地区 | 市场个数 | 成交总额 | |||
数量(个) | 占全省比重(%) | 金额(亿元) | 占全省比重(%) | ||
合计 | 641 | 100 | 4202.07 | 100 | |
杭州市 | 138 | 21.5 | 1152.27 | 27.4 | |
宁波市 | 110 | 17.2 | 673.51 | 16.0 | |
温州市 | 67 | 10.5 | 284.60 | 6.8 | |
嘉兴市 | 53 | 8.3 | 304.97 | 7.3 | |
湖州市 | 38 | 5.9 | 208.60 | 5.0 | |
绍兴市 | 49 | 7.6 | 641.29 | 15.3 | |
金华市 | 45 | 7.0 | 469.46 | 11.2 | |
衢州市 | 22 | 3.4 | 91.11 | 2.2 | |
舟山市 | 8 | 1.2 | 48.59 | 1.2 | |
台州市 | 94 | 14.7 | 277.69 | 6.6 | |
丽水市 | 17 | 2.7 | 49.98 | 1.2 |
(五)大型市场功能全,规模效益明显。从市场成交额看,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177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27.6%,实现成交额3499.38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3.6%。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90家;10-5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2家; 5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9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余姚市中国塑料城、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和萧山商业城。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已涌现出一批规模大、辐射强、功能全的大型市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全国的商品集散地和企业供货基地,发挥了联系企业和城乡居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上半年全省十大亿元市场实现总成交额116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9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市场成交总额的27.7%,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显示出浙江亿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亿元市场商品交易的主要特点
从商品分类销售看,上半年,全省亿元市场25类商品销售中,成交额增长的有13类,有12类商品成交额出现下降,主要的商品分类销售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交易额最大。亿元市场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比重最高,其成交额为1019.5亿元,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达24.3%;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比重居第二位,成交额为847.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0.2%。受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食品价格指数连续下降,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同比仅增长6.5%,服装、鞋帽类成交额同比下降11.3%,作为刚性消费品的食品类和服装类,其成交额受价格影响比较大。
(二)个人享受与发展消费的商品销售增长明显。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人享受、发展及服务性消费所带动的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金银珠宝类商品成交额为32.6亿元,同比增长70%;化状品类商品成交额为27.1亿元,同比增长109.6%;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成交额为66.5亿元,同比增长32.9%;儿童玩具类商品成交额为12.3亿元,同比增长5.8%。
(三)受国家系列政策刺激汽车类销售有所复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省较早几年实现消费升级,作为消费升级代表性商品汽车在十五期间已达到消费热潮,目前进入稳定增长时期。上半年,在国家汽车振兴规划、消费税及车辆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给补贴、燃油税政策等多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汽车类销售恢复增长,所占比重略有上升。汽车类市场摊位数明显增加,同比增长21.7%,商品成交额为245.9亿元,同比增长8.6%,占总成交额的比重为5.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建筑及装潢类商品销售下降。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商品房销售萎缩,今年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虽有所升温,但房屋装修相对滞后,装修材料市场销售不佳。上半年亿元市场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商品分别实现成交额155.7亿元和 36.7亿元,分别下降0.3%和6.8%。
(五)家电类商品销售明显降温。虽然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对家电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放缓的影响,居民消费心理回归理性,由前期热点商品消费回到保证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再加上家电下乡补贴手续麻烦,品种有限,对家用电器的消费拉动作用不大。上半年全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出租摊位比上年同期减少317个,下降9.3%,实现成交额35.9亿元,同比下降46.8%。
三、发展亿元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亿元市场。亿元市场对于促进企业生产、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全省各地市场分布看,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市场密集,成交量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则亿元市场相对较少、成交量小。因此,各地应积极分析总结全省亿元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亿元市场。
(二)积极改善亿元市场环境。从市场经营环境看,目前还有35个露天市场,虽然各类商品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为提升市场档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应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对亿元市场设施和配套等硬件的改善,努力增强市场内服务机构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和软件实力,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扩大市场的辐射能力,引导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让市场大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强省。
(三)努力提高亿元市场摊位的使用率。从摊位出租情况看,目前还有3.7万个摊位没有出租,虽存在各种方面的原因,但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摊位出租率,对于解决老百姓就业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建议通过与银行机构的合作,采用商铺抵押、商位使用权权利质押等方式,盘活市场、摊位资产,增强商户的融资能力,进而增强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