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省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服务业在逆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增速分别比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高8和14.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幅4.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在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保增长、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积极变化
1.服务业发展增速稳定,比重提高。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4%,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回落8.4和6.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分别回落15.5和12.4个百分点,服务业回落幅度仅为0.6和0.4个百分点,表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6.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提高4.2和5.3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一季度浙江省生产总值分产业情况
绝对值(亿元) | 可比价增长速度(%) | ||||||||
GDP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服务业 | 服务业占GDP比重 | GDP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服务业 | |
2009年一季度 | 4632.13 | 170.92 | 2315.44 | 2145.77 | 46.3% | 3.4 | 2 | -3 | 11.4 |
2008年一季度 | 4601.97 | 168.68 | 2497.61 | 1935.68 | 42.1% | 11.8 | -0.8 | 12.5 | 12.0 |
2008年 | 21486.92 | 1095.43 | 11580.33 | 8811.16 | 41.0% | 10.1 | 3.9 | 9.4 | 11.8 |
2.商贸流通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56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提高4.8和0.4个百分点。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初显成效,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3.金融业增势迅猛。一季度全省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3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提高18.8和12.3个百分点。受股市振荡、就业形势严竣、对未来收入预期值不高等因素影响,资金回流银行的趋势十分明显。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人民币存款余额分别为40864.5亿元和40120.2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4%和29.8%,增幅分别提高13.5和12.2个百分点。随着楼市出现回暖现象、二套房贷政策松动、中小企业贷款的放开等其它积极的金融新政的出台,引发了新一轮的贷款高潮。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为33495.1亿元和3282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6.9%和28.6%,增幅同比分别提高9.6和12.1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一季度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速比较 单位:%
| 2008年一季度 | 2009年一季度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 | 16.9 | 30.4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民币) | 17.6 | 29.8 |
其中:城乡储蓄存款 | 7.8 | 35.8 |
企业存款 | 18.3 | 24.5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外币) | 17.3 | 26.9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人民币) | 16.5 | 28.6 |
其中:短期贷款 | 18.3 | 21.2 |
中长期贷款 | 18.8 | 29.4 |
票据融资 | -34.3 | 217.3 |
附:个人消费贷款 | 35.9 | 18.5 |
4.房地产业呈现回暖迹象。一季度,全省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业大幅下滑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商品房销售情况出现回暖迹象,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70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分别比去年全年和今年1-2月回升50.4和3.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6%,但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仍在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6.7%和1.2%。
5.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大幅增长,入境游小幅增长。随着多项旅游产业刺激措施的出台,我省国内旅游市场增势良好。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080万人次,同比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615.2亿元,同比增长26.6%。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14.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由于春节假期、国际旅游产品价格下调及赴台旅游的持续升温,我省出境旅游市场大幅增长,一季度全省有组织出境旅游者13.5万人次,同比增长77.9%,其中组团赴台湾游达3万人次,占总数的22.2%。
6.部分服务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其中房地产业的企业景气指数由去年四季度的91.5回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08.3,重回景气区间。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景气指数由上季的107.4上升到115.5,上升8.1。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的景气指数等仍保持在景气区间。
7.服务业投入持续加大。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845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提高3.7和4.4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54.9%,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提高2.4和1.5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投资增长1.9倍,增幅居前列的行业还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67.5%、36.6%、35.0%、32.1%、21.0%。服务业预算支出大幅增长。一季度全省地方财政对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147.1%、86.0%、70.4%、40.9%,对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4.8%、14.4%、13.8%。
8.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金融危机对我省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带来严峻考验,一季度全省出口、进口、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全面下滑。但服务业利用外资形势喜人。一季度,服务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4%和23.8%,分别占总数的34.1%和40.2%,比重分别提高7.4和8.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2倍、3.3倍和82.6%;信息计算机软件业合同外资略有增长;房地产业明显回暖,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4.4%和47.7%。
二、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对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一季度我省工业生产和出口大幅下滑,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销售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6%和11.3%,出口和出口交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7.6%和18.4%。这一下滑趋势开始向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延伸。
1.批发业企业业绩下滑。受外贸企业销售大幅下降和生产企业原材料购入减少影响,一季度全省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259.7亿元,下降6.7%。
2.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货运业状况不容乐观。一季度,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08.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全省铁路、公路、水路客运量累计完成4.47亿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旅客周转量262.7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4%。全省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69亿吨和1040.2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3.4%和10.1%。全省邮政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89.3亿元,同比增长3.8%。
3.部分服务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持续低迷。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由上季的86.2继续下滑至77.6。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处不景气区间。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虽然仍保持在景气区间,但均比上季有所回落。
三、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日趋扩大。外需萎缩导致的工业生产和出口下滑将对货运业、批发业等服务性行业产生更大的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收难度加大,消费行为和习惯更加谨慎和理性,促进消费的政策空间也有限,扩大消费难度较大;目前全球多国暴发了“甲型H流感”疫情,如果疫情进一步扩大,全球范围内个人以及商务出行的次数将急剧减少,将对我省旅游业以及交通航运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商品房销售、资金压力加大,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4.8%,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新开工房地产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6.1%,房地产业发展后劲堪忧,都将对我省上半年服务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政策以及保障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教育、卫生、通讯等方面,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预计上半年全省服务业总体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各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