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和传导,对浙江中小型、加工型和出口型特征为主的工业实体经济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全省工业增速明显下滑,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和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8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GDP高出1.7个百分点,已连续四年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呈现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2008年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分季度看,全省服务业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一至四季度的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12.0%、12.3%、11.5%、11.8%,累计增速高低落差只有0.8个百分点,且四季度增速与三季度相比还出现了回升的态势。浙江服务业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全年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比广东、上海分别高2.7和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比重高0.9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分别高7.6和2.9个百分点,比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从上年的第7位上升为第6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1.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全国及主要省市服务业总量、增速、比重详见表1。
表1 2008年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GDP (亿元) | GDP增速(%) |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 服务业增速(%) | 服务业占GDP比重(%) | |
全国 | 300670.0 | 9.0 | 120487.0 | 9.5 | 40.1 |
广东 | 35696.5 | 10.1 | 15323.6 | 9.1 | 42.9 |
山东 | 31072.1 | 12.1 | 10367.2 | 14.0 | 33.4 |
江苏 | 30312.6 | 12.3 | 11548.8 | 12.7 | 38.1 |
浙江 | 21486.9 | 10.1 | 8811.2 | 11.8 | 41.0 |
上海 | 13698.2 | 9.7 | 7350.4 | 11.3 | 53.7 |
2.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2008年,金融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比服务业增速高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从上年的13.4%上升到15.9%。金融业务量大幅增加,200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4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增速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29658.7亿元,比年初新增4739.6亿元,同比多增532.4亿元。全省保费收入5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交通运输业受年初冰雪灾害的影响,一度出现下降,但全年仍实现小幅增长。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827.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19.4亿人,旅客周转量1071.6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4.4%;完成货运量15.9亿吨,货物周转量5385.1亿吨公里,增长3.6%和8.5%。全省实现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5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在全省其他服务业(除交通、批零住餐、金融、房地产)中,营利性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6.3%,增速比非营利性服务业高1.8个百分点。
3.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冷热不均。批发零售贸易业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比服务业增速高0.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城乡零售市场业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乡镇连锁超市由“一乡一店”向“一乡多店”发展,全省1193个乡镇已建立乡镇连锁超市1773个,乡镇连锁超市的密度进一步提高。全省12338个行政村建立了14702个村级连锁便利店,有16个县(市、区)实现了行政村连锁便利店全覆盖,推动了城乡消费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4亿元,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18.8%。
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539.7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1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1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全省有组织出境旅游人数3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房地产业发展形势严峻。2008年,全省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83亿元,比上年下降2%,这是近几年浙江房地产业第一次出现下降。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13.5%下降到12.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缓,销售面积大幅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幅比2007年回落5.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880万平方米,下降36.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9.0%。房屋空置面积增加,2008年全省房屋竣工面积41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8%,增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竣工面积的增长和销售面积的下降导致空置面积同比增长12.5%,其中住宅空置面积同比增长7.6%。
表2 2008年限额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投资总额(万元) | 比重(%) | 增长速度(%) | |
服务业 | 45511907 | 100 | 12.3 |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 7439407 | 16.3 | 3.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333569 | 2.9 | 6.4 |
批发零售业 | 1506115 | 3.3 | 7.1 |
住宿餐饮业 | 805649 | 1.8 | -18.1 |
金融业 | 191824 | 0.4 | 103.2 |
房地产业 | 22040330 | 48.4 | 1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933500 | 2.1 | 12.6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242512 | 0.5 | 101.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8134170 | 17.9 | 26.4 |
教育 | 1014370 | 2.2 | 8.7 |
其他 | 1870461 | 4.1 | 27.0 |
4.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比重继续提高。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额45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第二产业投资增速高3.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从上年的52.6%提高到53.4%,已高于第二产业比重7.2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保障业等服务业的投资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01.5%、103.2%、26.4%、33.2%和13.3%。
5.服务业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2008年,全省服务业实际利
外资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28.8%上升到30.3%,提高了1.5个百分点。服务外包取得积极进展,外包产业基地逐步形成,2008年杭州市服务外包业务额达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5%。
6.区域服务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2008年,各市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温州市成为继杭州市、宁波市之后,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千亿元的第3个市,达到1060.9亿元,比上年增加140.5亿元。全省11个市服务业增长速度,除丽水市增长9.5%外,其他10个市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杭州市增长最快,为13.8%;舟山、嘉兴、台州、金华市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分别增长12.8%、12.5%、12.4%、12.1%。与GDP增速相比,除丽水、衢州、舟山3个市低于GDP增速外,其他8个市服务业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其中温州、杭州、台州3市比GDP增速分别高3.2、2.8、2.8个百分点。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上年相比,湖州、衢州、舟山、丽水有所降低,其他7个市比重均有所提高,其中温州、绍兴、台州、杭州、金华5个市分别提高了1.2、1.0、0.8、0.5、0.5个百分点。各市服务业总量、比重、增速详见表3。
表3 2008年全省及11市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比较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占GDP比重(%) | 2008年增速(%) | ||||
2008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7年 | 服务业 | GDP | |
全省 | 8811.2 | 7646.0 | 41.0 | 40.7 | 11.8 | 10.1 |
杭州 | 2213.1 | 1879.8 | 46.3 | 45.8 | 13.8 | 11.0 |
宁波 | 1600.0 | 1384.6 | 40.4 | 40.3 | 11.0 | 10.1 |
温州 | 1060.9 | 920.4 | 43.8 | 42.6 | 11.7 | 8.5 |
嘉兴 | 624.5 | 538.5 | 34.4 | 34.0 | 12.5 | 10.7 |
湖州 | 358.7 | 311.7 | 34.7 | 34.9 | 11.8 | 10.6 |
绍兴 | 777.2 | 669.5 | 35.0 | 34.0 | 10.1 | 9.0 |
金华 | 689.2 | 594.1 | 41.0 | 40.5 | 12.1 | 10.6 |
衢州 | 200.5 | 171.9 | 34.6 | 36.0 | 11.6 | 13.0 |
舟山 | 214.6 | 184.8 | 43.8 | 45.2 | 12.8 | 14.5 |
台州 | 794.3 | 681.0 | 40.4 | 39.6 | 12.4 | 9.6 |
丽水 | 204.6 | 181.6 | 40.5 | 41.9 | 9.5 | 11.8 |
注:2008年为进度初步核算数据,2007年为年报核算数据。
二、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1.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稳压器”。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滑坡,外需急剧萎缩,使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比重较大的浙江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全省GDP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一季度全省GDP增长11.8%, 全年下滑至10.1%,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13.0%,全年仅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而服务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四个季度的累计增速分别为12.0%、12.3%、11.5%、11.8%,全年增速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一至三季度增速还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功能逐步显现。
表3 2008年全省GDP和主要产业增长情况
指 标 | 1季度 | 1-2季度 | 1-3季度 | 1-4季度 |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
全省GDP | 4602.0 | 11.8 | 9888.8 | 11.4 | 15301.9 | 10.6 | 21486.9 | 10.1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2497.6 | 12.5 | 5292.0 | 11.5 | 8279.5 | 10.6 | 11580.3 | 9.4 |
#工业增加值 | 2290.8 | 13.0 | 4781.7 | 12.1 | 7474.0 | 11.4 | 10359.8 | 10.1 |
服务业增加值 | 1935.7 | 12.0 | 4156.5 | 12.3 | 6336.8 | 11.5 | 8811.2 | 11.8 |
2.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8年,我省服务业地税收入达948.0亿元,比上年增加134.2亿元,增长16.5%,占全省地税税收的比重从上年的63.1%提高至63.4%,增收贡献率达到65.7%。服务业的地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部地税收入的增长速度,对地税增收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3.服务业就业容纳能力持续拓展。服务业就业门类多、容量大、门槛低、包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成效明显。2008年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服务业业人员达到264.1万人,占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40.4%。2008年全省一至三季度城镇单位服务业新就业人员20.7万人,新就业人员增幅比全省平均增幅高6.8个百分点。
4.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消费需求的规模和档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由传统的满足吃、穿等最基本的消费向交通、通讯等现代消费转变,消费领域从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精神消费拓展,更多的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相当的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各服务行业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服务秩序和消费环境,来满足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4530元,比上年增长8.6%,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209元,比上年增长7.9%,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2%。
三、2009年服务业发展展望
新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针对浙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促调整,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要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率先实现新的跨越。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其中服务业的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前,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而陷入大幅减速和深度调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比较多,转危为机的可能性更大。
一是服务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当前,浙江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2008年9月及时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制定下发了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意见和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文件,为加快发展服务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的签定与实施,建立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公共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搭建了服务业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各级政府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我省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将增加到5000万元,一批服务业试点示范项目和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其他服务业项目将被重点扶持,加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用地、用电、用水、人才等要素的保障措施正在进一步落实。
二是国际经济变化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大规模的国际服务业转移已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的新趋势。服务业推动全球经济不断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跨国并购增长迅速,成为推动服务业全球化的主体。最近几年的跨国投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高达三分之二。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跨国投资增速下降,但投资热点向服务业和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这为浙江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外,国内外环境压力的加大有利于制造业寻求新的降低成本途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加大,使其作用凸显,从而促进制造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并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动力。这种格局将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的外部融合与互动,形成生产与服务的产业链,促进制造业的生产优势转向制造与服务相联结的产业链规模优势,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规模的扩大。
三是消费层次提升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继续优化,人们在基本的生存型消费以外,更注重交通、通讯网络、休闲旅游、健身美容等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2008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727元和925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2%。
四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加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都需要发达的科研设计、金融、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为支撑,从世界范围来看,每1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实现了从工业小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一跃成为工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这为我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2008年,工业企业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做大服务业,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全省已有669家工业企业成功实现了服务业分离发展。
五是支柱服务业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前景可期。旅游业作为我省服务业的龙头行业和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任。在刚刚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我省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浙江旅游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金融业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浙江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坚实的资金基础和技术优势,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信息服务业发展前景良好,3G牌照的发放,将带动巨大的通信信息服务生态链的发展,这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渗透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空间。房地产业的寒冬或将有所缓解,国家和各级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拉动住房成交、扩大消费需求等都将发挥积极效应,房地产业将会逐步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望2009年,全省服务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总量继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