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对外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37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进口10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7.6%和23.6%。进出口总额及出口、进口降幅分别比全国小5.6、2.1和7.3个百分点。在出口前五位的省市中,我省出口降幅小于江苏(-24.5%)、上海(-20.7%)、广东(-18.4%),比山东略大(-16.3%)。
一、对外贸易的运行特点
2.进出口规模全面下滑但下行态势明显减缓。一季度全省出口和进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7.6%和23.6%,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少有的现象。进入3月份后,全省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3月份全省出口9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月下降8.8%,降幅分别比1、2月份缩小1.9和29.5个百分点。3月份全省进口4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月下降16.3%,降幅分别比1、2月份缩小20.4和0.9个百分点。
2.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一季度,全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出口216亿美元和5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8%和28.7%,加工贸易出口降幅大于一般贸易13.9百分点。
3.民营企业出口降幅小于其他企业。一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出口143.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好于外商投资企业(-22.4%)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8.1%);民营企业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53.1%,比去年底提高1.4个百分点。
4.对新兴市场出口降幅大于传统市场。一季度,全省对欧盟出口下降16.3%;对日本出口下降2.9%;对美出口依然低迷,降幅为13.3%。同时,全省对东盟、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降幅大大高于传统出口市场。一季度对东盟、俄罗斯、拉美和印度的出口降幅分别为22.3%、36.9%、23.4%和24.1%,不仅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货币大幅贬值是对这些新兴市场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新兴市场货币出现较大程度的贬值和大幅震荡,与去年同期相比,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在20%以上,货币的大幅贬值使这些国家的购买力缩水,也使我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出口难度加大。
表1 对主要新兴市场出口按美元及本币计价增长情况
2009年一季度出口额(万美元) | 去年同期 | 按美元计价 增长(%) | 按本币计价 增长(%) | |
澳大利亚 | 58228 | 67697 | -14.0 | 15.2 |
印度 | 71202 | 93743 | -24.1 | -5.9 |
新西兰 | 7354 | 9058 | -18.8 | 16.6 |
墨西哥 | 31758 | 37250 | -14.7 | 10.1 |
韩国 | 67746 | 104527 | -35.2 | -3.8 |
巴西 | 36338 | 57808 | -37.1 | -15.9 |
俄罗斯 | 54650 | 86626 | -36.9 | -17.2 |
注:本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各月《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的算术平均价计算
5、机电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大于轻纺产品。一季度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较大降幅,分别出口110.9和20.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2.7%和34.2%。机电产品中除船舶出口增长13.8%外,汽车零件、电线电缆、紧固件、工具等大类商品出口降幅均较大。同期,纺织服装、家具、鞋、箱包等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0.3%、5.3%、2.3%和13.3%,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增长7.7%。显示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大大高于一般日用消费品。
二、对外贸易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私营企业表现不俗。3月份,全省私营企业出口4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长7.8%,同期出口总额、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则分别下降8.8%、23%和16.9%。私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上年底的43.7%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46%。
2.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趋好。3月份,我省服装、鞋类及塑料制品等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良好,当月出口分别达到13.3、2.9和1.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23.5%、23%和21.9%,其中服装和鞋类出口增幅分别比全国高13.6和15.1个百分点。一季度塑料制品累计出口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船舶出口延续了近几年来快速增长的势头,一季度累计出口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
3.对几大传统市场出口降幅企稳。3月份,全省对欧盟、美国出口25.6和18.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12%和1.5%,降幅比1-2月分别缩小6.3和17.4个百分点。日本出口则由1-2月的下降4.6%转为3月份的增长0.2%。
4.部分资源型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铁矿砂进口增长34.4%,原油进口增长5.4倍,废钢进口增长5倍,初级形状塑料进口增长18.8%,这些资源型产品的进口增长较快说明在现有条件下,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有所增长,是企业尽早恢复原有生产能力、摆脱金融危机的一个信号。进口价格企稳反弹。3月份,我国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7.9%,但环比上涨2.7%。进口价格企稳反弹,对稳定生产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近期需要关注的问题及上半年形势展望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低迷和衰退之中,贸易高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普遍存在。对于我省进出口贸易来说,近期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进出口坏帐增多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造成的出口困难。
一是对外贸易风险加大。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境外进口商资金链断裂,恶意拖欠、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等情况增多,并且坏帐增加的区域向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蔓延。从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一季度该公司出口项下报损案件和报损金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9.1%和75.3%,非洲、拉美市场的报损率急剧上升,一季度该公司拉美、非洲市场的出口保险报损金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0倍和3倍多,分别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38%和50%,对欧洲、北美等传统市场的报损金额虽然同比仍有一些增加,但比去年第四季度略有好转。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世界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纷纷出台各种救市和刺激方案,其中不少含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成份。根据世贸组织报告,2008年秋天以来,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冲击下,有22个世贸组织成员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奥巴马总统一上台,就率先采取“购买美国货”的保护市场的措施。还有一些世贸组织成员一方面表示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同时曲解和利用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措施,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在“为了公众利益”的口实下,印度政府2009年1月23日宣布禁止进口中国玩具长达6个月的禁令。
随着世界各国救市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对外贸易运行的外部环境也浮现一些有利因素。
1.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除振兴产业规划、4万亿元刺激方案等外,从2009年4月1日起,国家决定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继今年1月提高出口退税率后,我国再度提高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的第六次调整。此次调整共涉及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3802个税号商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企业信心的提振作用大于实质影响,保企业的作用大于保市场。企业对外报价的弹性空间大了,接单的回旋余地大了,竞争力更强。
2.美国救援政策显效,经济浮现向好苗头。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在奥巴马政府全方位加大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就业市场救助及经济刺激力度下,政策措施的成效正在显现。零售额数据好于预期,消费支出止降回稳;信贷条件有所改善,金融市场初显稳定;房地产市场逐渐逼近谷底,浮现回稳迹象;耐用品新订单、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经济先行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低位回升,生产和投资活动开始活跃;商业存货持续减少,这些迹象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正在减轻。
3.各国货币汇率运行开始企稳。今年以来美元汇率在持续贬值后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迹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窄幅运行,一季度的变动幅度仅为1.6%。从下表可以看出,除俄罗斯外各主要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在去年下半年急剧贬值之后,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根据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计算,今年以来很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比去年底有所回升或贬值速度趋缓。其中澳元、巴西雷亚尔、韩元对美元分别升值11.1%、9.4%和7.5%。
表2 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变动情况
2008年二季度环比增长% | 2008年三季度环比增长% | 2008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 2009年一季度环比增长%) | 2009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 2009年4月比2008年12月增长% | |
澳大利亚元 | 4.9 | 0.1 | -23.2 | -7.4 | -25.3 | 11.1 |
巴西雷亚尔 | 5.0 | 4.9 | -23.9 | -10.9 | -25.3 | 9.4 |
印度卢比 | -3.3 | -5.1 | -10.4 | -1.8 | -19.2 | -1.5 |
韩元 | -7.0 | -1.7 | -20.8 | -7.0 | -32.6 | 7.5 |
墨西哥比索 | 3.0 | 3.2 | -17.1 | -12.1 | -22.5 | -2.8 |
俄罗斯卢布 | 4.0 | -0.3 | -9.9 | -18.4 | -23.8 | -17.7 |
注:本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各月《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的算术平均价计算
4.我省对外贸易有望先于全国复苏。历史经验表明,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结构、以轻工日用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及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出口主体结构,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强。一般贸易具有产业关联度大、生产链长、增值因素多、企业具有市场选择和价格竞争力的双重选择和双重优势等特点,抗风险能力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较大。据回归模型测算,近年来我省出口每增加1亿元,拉动GDP增长1.71亿元,而一般贸易出口每增加1亿元,拉动GDP增长2.19亿元。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广东省(2008年占比高达65%),出口每增加1亿元拉动GDP增长1.12亿元,贡献率明显小于我省。2008年金融危机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初步显现,全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2.9%,而加工贸易仅增长9.3%,二者所占比重分别为46.4%和47.3%;同期我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2.6%,加工贸易仅增长13%,二者比重分别为79%和20%。以轻工日用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具有需求刚性强的特点,同样不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而民营企业产能调整能力强,经营策略更为谨慎,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感。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浙江出口、进口的降幅均小于全国,也小于江苏、上海、广东等外贸大省。有理由相信,浙江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有望先于全国复苏。
由于目前市场预期还很不确定,我省对外贸易的下滑和低迷态势可能还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持续时间将取决于金融危机是否进一步加深和蔓延、以及加深和蔓延的程度。预计上半年我省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