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2009年一季度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从静态看,企业生产、出口、销售和盈利,仍处在多年来少有的负增长状态。动态观察,整个工业经济运行也还处于回落探底过程之中,3月份工业生产增速虽有止跌的迹象出现,但是否真正触底,或已开始回稳上行,还有待观察。随着中央保增长和省政府保稳促调一系列措施的逐步贯彻落实,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仍为困扰当前工业经济快速复苏的主要因素。

一、基本情况

1.产销规模全面缩减,急速下行态势有所减缓。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2.7亿元,同比减少5.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1个百分点。销售产值7305.5亿元,下降11.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虽仍处于回落探底过程中,但进入3月份,急剧下行态势有所减缓。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去年上半年的12.6%,三季度的7.3%,回落到今年前1-2月的-8.2%,3月份的-1.0%;销售产值从去年上半年的19.6 %,三季度的13.6 %,四季度5.0 %左右,回落到今年前1-2月的-13.2%,3月份的-8.5%。工业生产回落的特征为:

重工业回落快于轻工业。一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22.1亿元和820.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6%和7.2%。重工业增加值增幅比轻工业低3.6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规模大幅度缩小。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6%,是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中下降最快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下降8.0%、7.9%、3.0%和1.5%。国有企业下降0.3%,降幅最小。

大型企业生产规模缩减明显于小型企业。一季度,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8.2%,其中,大型和中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减少13.6%和5.9%。小型企业同比减少2.1%。

涉及面广,呈全方位。从行业分布情况看,一季度,我省全部规上工业涉足的37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同比下降的有28个行业,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32.0%)、通用设备制造业(-20.6%)、专用设备制造业(-14.7%)等13个行业的下降幅度超过10%;黑色金属冶炼业、造纸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5个行业的降幅在10%以下。从区域分布情况看,全省11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呈回落态势,其中6个市出现负增长。宁波和台州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2.0%和10.3%。温州、金华、嘉兴和杭州分别减少5.2%、5.0%、5.2%和5.2%,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舟山、衢州、丽水、湖州和绍兴分别增长20.6%、7.8%、13.5%和7.4%。

2.出口继续下滑,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639.8亿元,同比下降18.4%,增速比2008年12月回落8.0个百分点。出口导致销售增速回落4.5个百分点,比2008年12月多回落1.9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构成看,特征也十分明显:对全球产业链依赖度越深,出口跌幅越大,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用于国外投资生产、再生产加工的产品,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一些以一般贸易为主的终端轻纺产品,由于国外的消费刚性,能够保持一定的规模。一季度,重工业出口减少26.3%,但轻工业只减少11.7%;通信设备、化学原料、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分别减少39.9%、28.4%、26.0%、25.0%和16.2%,但纺织和服装分别只减少13.0%和0.9%,饮料甚至还增加了5.3%。

从出口企业的情况看,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减少30.9%和18.3%,但小型企业只减少10.2%;外商投资企业减少25.3%,但私营企业只减少12.1%。

3.企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八成以上行业利减。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091.0亿元,同比下降11.8%。利税和利润分别为565.6和260.4亿元,下降6.0%和20.0%,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23.3和38.0个百分点。如果扣除石油加工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27.8亿,)的影响,全省利润则下降30.1%。

全省亏损企业1.73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0.5万家,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30.0%和30.4%,比去年同期扩大7.7和12.0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水的生产和供应、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煤炭采选业7个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通信设备、化纤、造纸、化工、橡胶、农副食品加工、仪器仪表、木材加工、专用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印刷、电气机械、皮革、交通运输设备、饮料、纺织等21个行业利润呈现负增长,电力、服装、烟草、塑料、食品、家具、文教体育用品和燃气生产供应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

二、积极变化

随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省切实加大抓投资、抓出口、抓消费、抓帮扶企业、抓金融保障的工作力度,实施减税减负让利,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对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省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了积极变化。

1.部分指标有企稳回升迹象。3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生产、出口、利润、用电量等下降势头有所遏制,降幅比前两个月有所减小。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0%、8.5 %和17.6%,降幅分别比前1-2月缩小7.2、10.6和1.5个百分点。3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从前两个月平均下降13.5%,转为同比增长0.6%。1-2月实现利润139.5亿元,下降27.2%,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小16.6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100.3)由上季度的不景气重回景气区间,工业产品订货(82.9)和劳动力需求(88.9)指数虽仍处不景气区间,但比上季分别回升9.7点和15.6点。

2.小型企业、私营企业渐趋活跃。一季度,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1%和1.5%,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3.5和4.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增加值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4.4%和37.0%,比1月份分别提高3.1和2.5个百分点。3月份,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7%和3.0%,增速比1-2月提高8.8和8.2个百分点,快于其他类型企业。

3.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的行业生产和出口形势相对较好。近期我国接连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食品、饮料、烟草和化纤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3%、4.8%、6.8%、6.4%和7.0%,纺织和服装业增加值分别仅下降0.7%和0.6%,化学、黑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0.6%、4.9%和4.5%,均低于5.6%的全省平均降幅。从出口商品结构看,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1-2月,出口51.5亿美元,同比下降18.5%,其中服装出口下降12.5%;船舶、轻工产品出口形势相对较好,船舶出口增长38.5%,塑料制品和伞出口分别增长0.4%和0.2%,家具、鞋类、灯具出口分别下降8.6%、11%和17%,均小于21.8%的出口总额降幅。

4.发展信心有所恢复,不少企业蓄势待发。据景气调查,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7.9,比上季度回升9.1点,是2008年大幅回落后首次出现回升。在我们近期走访和座谈企业中了解到,企业家们应对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不少从原来的静观其变、等待扶持转向调整自己、主动出击。为克服当前危机和困难,企业纷纷采取调整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改进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努力增加产品内销份额。据对全省379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46.4%的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49.9%的企业把“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一季度,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6.2%,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大中型企业中有50%以上的企业正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收购、兼并其它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三、成因分析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影响,出口需求持续萎缩,扩大内需的拉动还有一个过程,以致社会总需求萎缩,市场约束增大,浙江和全国一样,工业经济继续呈现下行态势,但与全国比较,浙江工业下滑幅度相对比较大,影响程度更深。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负增长省份之一。究其原因,除与全国共性因素外,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需求萎缩,特别是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落,对外向度较高的浙江工业产生较大影响出。1-2月,全省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1.8%,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9.1%,降幅比全国高0.7和2个百分点。其中对全球产业链依赖度较深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重灾区”。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下降23.6%,导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增速下降11.1个百分点。在此影响下,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4.2个百分点。

出口回落对我省工业经济影响较大的原因,一是我省一般贸易比重大。2008年,我省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79%,为全国各省市之首,大大高于全国(22.9%)平均水平,比广东高50个百分点。由于一般贸易的产业关联度大,生产链条长,增值因素多。而且我省有不少内贸企业为出口企业配套生产,因此一般贸易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率和影响度大于加工贸易,这就使得外贸出口的大幅度下降对浙江工业生产的冲击程度也大。二是民营经济比重较高,受春节放假影响较大。我省出口总量中,民营企业所占份额超过50%,比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比广东高30个百分点左右。出口规模小,2008年全省3.35万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年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有3.2万家,占94.4%。相对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春节情节浓。根据往年的情况,中小民营企业春节放假较长(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前两个月我省出口增长均呈现比全国和其他省份低的特征),今年由于订单减少,放假时间就更长。据杭州、湖州对部分工业企业的调查,有超过20%的企业春节放假比往年明显拉长,超过4%的企业假期在一个月以上,部分企业特意延长假期,在春节期间安排设备检修等。

出口减少也我省工业利润大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下降43.5%,降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3.5个百分点。从企业情况看,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在30%以内的企业利润下降12.2%,而比重超过30%的企业利润下降43.4%。表明企业出口对外依存度越高,利润下降越明显。

2.民营企业产能调整能力强,经营策略也更为谨慎。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比重特别高的省份。2008年,我省非公经济的比重高达73.5%。而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同的是,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感,产能调整的灵活性较强,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完全相同。面对市场压力,国有企业不敢关闭,外资企业想关就关,民营企业不愿关闭。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逐步蔓延和加深之势,汇率、价格波动明显,各国调控经济的政策陆续出台,整个世界经济动荡不定的情况下,我省很多民营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取了停工不倒闭、歇业不歇工、以销定产、限产压库等措施。企业的经营策略也更为谨慎,组织生产更多偏向速战速决的方式,不敢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从统计数据上反映最明显的是,浙江工业“去库存”进程相对加快。1-2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上升,虽然会影响当期生产增速,但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时期,企业必然要面临去库存化。这是企业通过主动减产、限产,收缩生产规模,保持现金流,增强发展潜力的体现。

3.产业、产品结构特征,使得国家有关政策受惠程度相对较低,受房地产业影响较大。由于浙江工业中轻、纺比重相对较高,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产业比重较少,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资对浙江的受惠程度相对较小。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比全国份额低6.2个百分点。而且受供给半径有限和本省范围内产能过剩的影响,1-2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水泥产量同比减少9.1%,与全国增长17.0%有较大的差距;浙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工业增加值增幅也比全国平均分别低16.8和7.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浙江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较多,受房地产业不景气的影响,这些行业生产形势普遍不好。一季度,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程度较高的皮革、木材、家具和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1.3%、8.4%、12.3%和9.4%。

4.效益下降,融资困难,资金趋紧。浙江工业仍然存在着产品档次偏低,低价格、低成本竞争的情况。世界经济危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特别是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对我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十分明显。利润增幅从去年上半年的15.8%,下滑到三季度的-13.1%、四季度的-43.7%和今年一季度的-20.0%(如果扣除石油加工行业为-30.1%)。近期,汇率波动、客户所在国货币贬值造成的收结汇损失和客户延迟付款等情况,也频频出现,使得出口企业资金周转放慢。如宁波环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因巴西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收汇损失100万人民币,奉化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去年因汇率问题全年亏损600万元。国家信贷政策虽然从偏紧已转到相对宽松,但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偏好于政府项目,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贷款则慎之又慎。同时,由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间的相互担保行为也变得十分小心,因此贷款难特别是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显现。去年底对全省379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专项调查显示,反映“流动资金紧张” 的企业占41.9%。另据杭州市2月份对100家重点工业企业调查显示,有近1/4的企业出现资金困难。利润减少、资金趋紧,使得企业不得不收缩生产规模。

5.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效益。近期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供应价格双双走低,前者直接影响工业企业收益减少,后者应该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企业由于订单减少,对下一步生产缺少信心,有意识的停工限产消化库存,回收帐款以降低经营风险,使得原材料价格下降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正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2114.7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8.6个百分点。而且,原材料购进价格月度同比跌幅超过出厂价格,即“低进高出”格局是从今年1月才开始出现的,因此,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供应价格双双走低这一价格变动情况,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依然弊大于利。

四、走势判断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影响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因此,需求变化也是判断下一步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的主要考量因素。

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看,世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远没有消除,甚至还有蔓延和加深的迹象。虽然近期有消息说美国有70%的统计指标反映情况在好转,但本次危机与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的是,为全球性而非局部性。在全球经济危机风声鹤起时,对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很难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办法来消除其影响。目前世界各国虽也纷纷出台有关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但短期内是否见效还难说。因此,对外部需求的变化不容乐观。这从3月份我省工业统计数据中也得到印证。在销售产值回落有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出口交货值大幅回落的态势依然不变。

内需主要看投资和消费情况。去年以来国家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稳促调的政策措施,如4万亿投资,但要产生如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的效果,还很难。那时投资重点除基础设施外还有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和土地开发,而且国家投资和民间投资一起上。现在的投资基本以政府为主,企业投资意愿低落,且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周期较长,其效应很难在短期内体现。从消费需求看,国家和地方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发放消费卷、家电、汽车下乡等,虽产生一些效果,但作用和力度依然有限。拉动消费的两个关键因素--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和新的消费热点,并没有明显增加和形成。因此,外需继续低迷,内需提升有限,难以弥补外需的减少,市场需求的制约在段期内还难以化解。

从工业经济发展的其他外部条件看,有不少在逐步改善。去年以来四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企业融资困难有望得到适当缓解,资金使用成本降低。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923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40.6%,同比多增818亿元。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2%,而利息支出下降5.7%,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由升转降,从去年同期的87.3%下降到85.8%,下降1.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幅度继续大于出厂价格的下降幅度,1-3月两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7%和5.3%,两者之差为2.4个百分点。只要“低进高出”格局不变,原材料价格下降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正效应得到充分的释放,有利于减轻工业生产成本。

从浙江工业企业自身的情况看,应对能力在提高,信心有所增强。从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到,生产总量缩减既有市场不足的无奈,也有主动调整的应对。总的讲,浙江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主动反思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收缩生产战线,压缩产品库存,处于一种等待时机的蛰伏状态,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好的变化,就会迅速扩大产能规模,恢复正常生产。

浙江工业的总量较大,下一步发展与工业经济运行的惯性、基数也有一定关系。从目前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经济下行走势仍无明显改变,收缩、衰退的传导性仍在发挥作用。大部分工业产品的价格还在走低,导致企业和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理还会延续。但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工业经济明显回落,故从基数影响的角度看,今年下半年我省生产增速下滑的情况会有所改观。

总之,展望全年,我省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有些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仍会处于探底及低位运行之中,或呈现前低后高缓慢回升,何时能步出负增长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