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8年浙江省5‰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评估推算,2008年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6%,比2007年上升了0.28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2.3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9个百分点,比1990年至2000年的年均增幅快了0.08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
同时,浙江的人口老龄化还呈现以下特征:
1.“空巢老人”快速增加。受城市家庭小型化,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全省家中只有老人或只剩下老人和未成年小孩的家庭户(即“空巢老人”户)逐年增多。2008年,“空巢老人”户占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家庭户的比重为59.8%[1],比2000年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在农村[2],2008年这一比率达到了60.9%,比2000年提高了24.3个百分点。
2.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现象明显。在全省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2000年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9.4万人,2008年增加到239.1万人,年均增长了7.0%,远高于同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4.1%的增长率。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加快,高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3.单身老人比重高。2008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因丧偶、离婚、未婚的单身老人比重达到了35.6%,其中农村单身老人的比重为37.9%。随着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单身老年人口将继续增长。
4.农村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巨大的城乡差距推动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行城市,使农村的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开始快于城镇,而且城乡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我省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城镇相应的比重为6.6%,两者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的比重为10.6%,城镇为7.2%,两者差距扩大到了3.4个百分点;到了2008年,农村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更是达到了13.3%,城镇为9.3%,差距进一步扩大到4.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