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绍兴杨汛桥校区  8:00—22:00

杭州拱宸桥校区  8:00—22:00

2008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7-07-06   点击数:

2008年,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及时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克服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经济运行总体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三大产业协调发展。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5.4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亿元,增长9.4%,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2亿元,增长11.8%,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5.1∶53.9∶41,三产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一、二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422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增长8.6%。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5%、8.3%、4.2%和3.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增长7.0%。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种植面积为1271.6千公顷(1907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775.5万吨,增长4.1%。经济作物生产基本稳定,油菜籽种植面积204.6千公顷,总产量41.7万吨,分别增长11.5%和9.8%,预计药材、棉花、果用瓜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0.2%、8.2%和2.9%,茶叶、水果总产量分别增长2.3%和5.1%,而甘蔗、蔬菜种植面积分别减少2.7%和7%,蚕茧产量减少29.6%。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增长16.2%,禽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9.4%和7.5%。渔业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04.6万吨,增长0.9%。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35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8083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分别回落6.3和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513.6亿元,下降11.7%,与上年(增长29.8%)相比,增幅差为41.5个百分点。由于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属行业分别亏损43和25.9亿元,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扣除镇海炼化和杭钢、宁钢这3家企业的影响,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下降7.3%。

服务业较快发展。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12.6%、10%、16.8%和15.2%,但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2%。铁、公、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3.6%和8.5%,客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增长3.1%和4.4%;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546.2亿元,增长16.5%;商品销售总额26897亿元,增长17.7%;保费收入576.3亿元,增长30.4%。

2.三大需求较为均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8523亿元,增长10.6%,增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投资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65.8%。基础设施投资2370亿元,增长7%,占27.8%。房地产开发投资1999亿元,增长9.8%,增幅比上年的15.7%回落5.9个百分点,占23.5%,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3.9%和0.8%,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3.3%,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36.6%和30.9%。年末限额以上施工项目25892个,比上年增长6.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227个,下降0.7%,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力量,各项在建工程进展顺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4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名义和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3.1和0.3个百分点。城乡市场销售基本同步,城市和农村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20.2%和18.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19.9%和19.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1.2%。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19.6%、25%、20.9%和29.6%,汽车类销售增长趋缓,增幅为5.6%,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商品销售下降。

进出口总额为2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进口568.6亿美元,增长17.0%,出口1542.9亿美元,增长20.3%,出口增幅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增长9.9%。出口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也高于广东(9.4%)、上海(17.6%)、江苏(16.9%),但低于山东(23.9%)。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58家,合同外资178.2亿美元,下降12.6%,实际外资100.7亿美元,下降2.8%。

3.财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长。2008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7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3.4亿元,增长17.2%,按可比口径增长15.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08.3亿元,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增长1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分别为5.4%和6.2%。

4.各类价格大幅回落。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其中,12月份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0.4%,月环比下降0.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上涨4.3%和10.6%,其中,11、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和2.4%,这是自2003年8月以来的首次下降;12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这是自2002年1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主要是原油、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农副产品类等价格均大幅下降。农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8.9%。全省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4%,月度同比涨幅从年初的12.4%回落到12月份的0.9%,10月份开始房价环比下降,是近年来的首次下降。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我省金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1%,从年初的第66位前移至第3位,温州、宁波分别上涨1.6%和0.8%,居第32和40位,杭州下降0.1%,居第49位。

5.存贷款同比多增。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增幅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存款6419亿元,同比多增2378亿元。贷款余额29659亿元,增长18.8%,新增贷款4740亿元,同比多增532.4亿元。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增长16.8%,其中工业、商业和农业贷款分别增长16.8%、15.9%和18.6%,私营个体贷款增长14.8%;中长期贷款增长19.4%;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5.6%。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是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7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1.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38.1%;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83.2亿元,增长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12.2个百分点。食品制造、医药等传统优势行业增势较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7.6%和8.9%,利润分别增长39.2%和36.3%。高技术产业平稳增长,全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3112.7亿元,增长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高耗能行业生产减缓,比重降低,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9.4%,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6.6%,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对推动结构节能产生积极作用。二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一产投资35.8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二产投资3936亿元,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3910亿元,增长8.5%,占限额以上投资的45.9%。制造业投资3401亿元,增长12.4%,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87%,装备制造业投资1573亿元,增长17.8%,增幅比制造业投资高出5.4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46.3%。第三产业投资4551亿元,增长12.3%,分别比一、二产业增幅高3.8和3.5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投资的53.4%,其中金融、科研业投资均增长1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39.4%和33.2%。在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7.6%的情况下,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9.6%。三是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680.7亿美元,增长22.5%,占出口比重为44.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6.5亿美元,增长4.7%。主要出口商品中,船舶出口增长迅猛,出口32.5亿美元,增长85.4%,已成为我省出口第5大商品;紧固件、医药品、晶体管等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3%、58.2%和2.3倍,纺织品、服装、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鞋类、灯具等传统商品出口分别增长21.5%、16.1%、24%、23.3%、12.1%和13.8%,农产品出口增长14.6%。国家限制出口的“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回落,钢材的出口增幅由上年的87.5%回落到27.3%,塑料制品出口仅增长5.2%。在下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落的情况下,我省企业积极扩大进口,成品油(59.8%)、铁矿石(1.8倍)、大豆(1.35倍)、食用油(1倍)、纸浆(28.9%)等原材料进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四是利用外资结构趋好。高技术产业和部分服务业引进外资快速增长。新批高技术产业企业171家,虽比上年同期减少67家,但合同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4.5%和29.3%,为24.7和13.4亿美元,表明高技术产业引进外资单项规模扩大,势头良好。服务业(不包括房地产)合同外资增长65.1%,实际外资增长45.5%,其中交通运输、信息、批发零售、科研、卫生、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等服务业合同外资成倍增长,信息、科研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7和1.3倍。

2.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08年,启动实施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预计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相当于GDP比例为1.6%左右。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较大。全年财政科技支出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7.9%,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23.4%。限额以上投资项目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12亿元,增长6.2%,占工业投资的59.1%。创新成果进一步体现。2008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89965和52955件,比上年增长30.5%和25.9%,分别居全国第3和第2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2063和3269件,分别增长26.6%和47.7%,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5.3%提高到6.2%。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获奖成果之多历年少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2%,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7个百分点,对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23.3%,新产品产值率为16.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3.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0%,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1-11月,耗能千吨以上企业(包括宁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7.1%,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不包括宁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8.3%,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据省环保局资料,前三季度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削减3.3%和5.9%左右。预计全年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比上年下降3%以上。

4.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级财政对民生支出力度加大。2008年,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8.3%、14.9%和13.2%。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预计年末全省企业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87、1048、1243、710和68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211、193、240、125和180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6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210万人。年末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403.9和499.6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净增107.6和124.7万人。有345.1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了保障范围,其中有131.3万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基本养老保险金,分别比去年末增加48.3和22.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不断完善,全省参合人数达3094万人,参合率为90%。“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据调查,2008年群众安全感达95.65%。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9.6%,比2006年提高2.4个百分点,按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测算,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列北京、上海、广东之后,居第4位。2007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1.2%,居各省区第1位。

5.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回升迹象。12月份,外贸出口从11月的下降2.5%转为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销售产值降幅从11月的4.8%缩小到3.3%,工业用电量降幅从8.4%缩小到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0%)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降幅从7.1%缩小到6.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18.8%)比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同比多增532.4亿元,扭转了2-11月连续少增的局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显现。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劳动力需求、产品订货、融资景气指数比上季有所回升。

三、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我省经济发展速度下滑来得早,幅度大。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8%,回落2.8个百分点,全国回落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省回落幅度扩大到4.1个百分点,全国回落2.3个百分点;全年我省回落幅度为4.6个百分点,全国回落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温州、绍兴、台州、宁波等地经济增幅回落幅度更大,2008年GDP分别增长8.5%、9.0%、9.6%和10.1%,同比回落5.8、5.3、4.9和4.8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跌入不景气区间,企业景气逐季走低,均为1999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88.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大幅回落56.4和23.2点。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持“乐观”态度的仅占17.7%,比上季下降11.1个百分点,认为“不乐观”的由16.7%上升到28.8%。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07.9,比上年同期回落40.5点,其中房地产、交通仓储邮政、工业处于不景气区间,景气指数分别为91.5、94.1和98.2。认为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仅占27.8%,认为“不佳”的企业占到19.9%,52.3%的企业认为“一般”。

经济的回落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和效益增幅回落,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后回落加速甚至负增长。1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9%和1.1%,累计利润从10月份起连续下降。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有亏损企业8595家,亏损面为16.3%,比上年扩大6.8个百分点,亏损额为299.9亿元,上升1.76倍。用电需求不足。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1%,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4.5%,增幅同比分别回落8.6和10.4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3%,增幅同比回落9.3个百分点,电力企业由于开工不足和煤价较高等原因,全年实现利润42.1亿元,比上年下降57.9%,亏损34.2亿元,上升6.8倍。

经济下行加快,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与我省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叠加作用的结果。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我省经济首当其冲,加上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在内外需市场制约和价格下降的背景下生产规模萎缩。全年外贸出口额增长20.3%,但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仅增长9.9%,增幅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进、出口分别下降25.6%和2.5%,为1999年1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双下降。全年对美国出口仅增长7.7%,占全部出口的17.2%,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9860亿元,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出口对销售的增长贡献率从上年的23.2%下降至15%。

2.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支实际增速偏低。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上年减少0.9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户均从业人数比上年分别减少10.5%和2.6%。四季度劳动力需求指数进入不景气区间,为81.9,分别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8.8和40.3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减缓。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5.4和6.2%,未达到年初确定的7%预期目标,比上年分别回落3和2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为1999年和2000年来的新低。消费支出增长也随之减缓。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58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7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分别为2.7%和4.3%,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幅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

3.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加快。地方财政收入月度增幅基本呈走低态势,从上半年的增长20%以上到11、12月份同比下降7.1%和6.4%,全年累计增幅(17.2%)比上半年回落9.7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9.9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四大主体税种增幅普遍回落,增幅分别为13.9%、16%、10.2%和12.9%,比上年回落9.3、12、24.1和13.7个百分点。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持续加深的形势变化,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省及时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省的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应对困难和抗击风险的办法和经验,更有能力来应对这次挑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年初以来经济下滑的趋势仍在延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的效应显现尚需时日。综上所述,预计2009年浙江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GDP增幅可能将比今年继续有所回落。